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电力资讯 >> 电力时空 >> 正文

太原电力发展史
转自:电网论坛 时间:2005年01月26日15:58

    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省电力工业发生了翻天履地的变化。全省电力装机容量由 1949年的 4.08万千瓦增长到1998年的1091.8万千瓦,发电量由6400万千瓦时增加到 551.53亿千瓦时,设备单机容量从60千瓦逐步上升到 10万千瓦、20万千瓦、30万千瓦、50万千瓦,成为全国十大千万千瓦装机容量大省之一。供电网络从 1949年大同、阳泉、太原最高电压仅有 2条 33千伏和1条35千伏线路,共有286公里,变电容量只有1.75万千伏安起,到 1998年,高等级电压输变电设备为,500千伏线路8条 823.86公里,220千伏线路 98条 4662.98公里,110千伏以上线路542条12514.316公里;变电站500千伏1座,容量 100万千伏安;220千伏 39座,876.6万千伏安;110千伏245座,10843.05万千伏安;35千伏956座,6052.43万千伏安。截止 1998年底,山西省建成百万大电厂 5座,10万千瓦以上中型电厂11座(含天桥、万家寨水电),有发电厂、站145座,其中火电88座,水电57座。500千伏超高压线路跨过太行山伸向京、津。唐,每年向省外输送电量达 100多亿千瓦时。220千伏线路从北到南纵横交错,构成省内双环与单环供电格局,贯通三晋大地,担负着全省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用电。山西电力调度已实现省、地。县三级联网的现代化控制,调度手段实现数字传输。计算机监控和功率总加,微波。载波通讯覆盖全省,电力调度可以通过遥控、遥测。遥讯判断指挥。山西电力工业已形成集发电、供电、基本建设、科研院校、修造等64个单位组成的大型联合企业,全系统职工达到10余万人(含多经职工),山西省电力公司已成为全省国有特大型联合企业之一。

一、电力建设
    山西电力工业起源于 1908年,到 1949年分布在太原。大同、阳泉、长治、临汾等 13座电厂,发电装机 27台,总容量仅有4.08万千瓦,并且机组小而分散。建国50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电力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直接为山西省工农业生产、经济建设。人民生活提供着经济、文明、先进。可靠的电力能源。
    — 火电建设。1953年至1957年,即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重点兴建了太原第一热电厂、太原第二热电厂,两厂均为全国 156个重点工程范围,为山西省大规模电力建设拉开了帷幕。到1957年,山西总装机容量为16.7万千瓦,最大单机容量为 2.5万千瓦。1960年太原一电厂三期。太原二电厂二期工程竣工,均为10万千瓦以上。“文化大革命”时期,火电建设由中心城市转向边远地区。新建电厂规模扩大,单机容量提高。1971年娘子关电厂首台机组单机10万千瓦投产发电,不仅标志着山西火电机组容量的提高,而且机组的设备性能也由中温中压发展到高温高压,标志着山西电力建设的实力相应提高。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山西再次掀起加快电力建设的高潮/头一电厂从1973年第一期开工到1987年第三期工程竣工,建成了山西省第一座百万千瓦大电厂。大同M电厂1978年第一期工程开工到1988年6台20万千瓦机组一次建成投产发电,建成山西省第二座百万千瓦大电厂。进人90年代,山西省政府从提高经济效益,加快经济建设的高度出发,提出“变输煤为输煤输电并重”的发展战略,山西电力建设的速度更快。1990年神头M电厂一期工程开工,装机2台50万千瓦,1995年竣工,建起了山西省第三座百万千瓦大电厂。1991年漳泽电厂在一期工程已装机 20万千瓦的基础上,又开工建设二期工程 4台21万千瓦机组,1997年全部竣工,建成山西省第四座百万千瓦大电厂。1996年到1998年太原一电厂分两期扩建4台30万千瓦机组。到1998年已投产3台,总装机容量达到101.2万千瓦,一跃跨入百万电厂行列,成为山西省的第五座百万大电厂。到1998年底,山西省火电建设已有5座百万千瓦大电厂,单机最大容量达到50万千瓦。目前仍在建设的百万千瓦大电厂还有阳泉二电厂、阳城电厂等。山西将变成全国重要的商品电基地。
    二 水电建设。到1990年,山西共建小水电站227处,装机9.69万千瓦,其中500千瓦以上的48处,装机8.06万千瓦。大型水电站建设。1970年天桥水电站开工,安装水轮发电机组4台,l、2号机单机容量2.8万千瓦,1978年全部竣工,总装机容量12.8万千瓦,所发电量山西、陕西各一半。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将北干流梯级工程 15座小水电站修改调整为以万家寨为首的8个梯级,并由国家水利部同意优先考虑万家寨高坝开发水利枢纽电站方案。到 1994年山西省正式决定万家寨水利枢纽电站开工,共装6台18万千瓦水电机组,1998年第一台机组发电,1999年将投产3台机组,2001年将全部竣工,总装机容量达108万千瓦。
    三 电网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电力建设进人高速度发展时期。随着大型电厂一座座由北向南拔地而起,山西电网也由 110千伏升为 220千伏,并以太原为中心向北向南步步延伸。到 1998年,山西电网建设已形成太原。长治、临汾、晋城、运城等4个供电区之间220千伏的单环与双环网络,确保了全省电网安全运行。1998年 500千伏线路已从北向南延伸,神头电厂至太原的侯村二回建成,其目标正在向南挺进,建设“侯侯线”即太原侯村到晋南侯马。阳城电厂即将投产,送出工程500千伏线路从山西阳城到江苏淮阴已经开工建设。山西电网不久将会以500千伏为骨干,220千伏和10千伏继续延伸并覆盖全省,真正把山西建成电力能源大省。

二、电力生产
    — 发电生产。1949年,山西省年发电量仅为 0.64亿千瓦时,占全国发电量的1.48%,发电运行和检修管理水平落后,消耗量很大。1952年,发电装机容量比1949年增长37.3%,发电量增长2.4倍,超过全国发电量平均递增19%的速度,发电设备利用小时达到 2782小时,比 1949年增加1213小时。发电标准煤耗率达到1158克/千瓦时,比1949年下降442克/千瓦时。“文化大革命”期间,电力生产受到影响,1968年,发电量比1967年下降了22.4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山西省电力工业局为扭转电力供不应求的局面,重视对发电设备的整修。发电量从1978年的106.6亿千瓦时增长到1985年的184.59亿千瓦时,设备利用小时5876小时;供电煤耗(从1979年起考核指标由发电煤耗改为供电煤耗)由1979年的550克/千瓦时,下降到1985年的483克/千瓦时;厂用电率由1978年的8.69%降低到1985年的8.14%。到1990年,山西省发电量达到314.16千瓦时,设备利用小时5836小时,供电煤耗率465克/千瓦时,山西省电力工业局属发电厂供电煤耗为443克/千瓦时。1996年,山西省电力公司装机容量644万千瓦,比 1990年增长 67.l%,年均增长11.18%。发电量343.40亿千瓦时,比1990年增长58.05


(编辑:freebird)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