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英才在线 >> 精英历程 >> 正文

脉博随配网一起跳动 服务从“心”开始 全国劳模—王世祥
转自:安徽省电力工会 时间:2005年12月13日10:13

   从一个初中毕业生到行业内闻名的技术专家;从普通一兵到全国青年文明号舵手;从一个最基层的供电人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20年来,他在配电线路织成的网络上,用最单调的音符,弹奏出了一曲曲华美的乐章。
  他,就是安徽省马鞍山供电公司配网中心的副主任王世祥。堆在家中的一捆捆图纸可以为他作证,那上面还留着他额头上滴下的汗水;树立在城市里的电线杆可以为他作证,每年夏夜总能见到那个湿透和匆匆的熟悉背影。
  痴心本职成行家
  1982年,年仅17岁的王世祥初中毕业后来到当时的马鞍山供电局。干了一辈子线路工的父亲只对年幼的王世祥交代一句话:“一定要尊重老师傅,一定要学好技术。” 王世祥虽然没有拜过师傅,但却把每一个老职工都当作自己的师傅,整天跟在他们后面观察他们的操作,遇到不懂的地方就想方设法问个明白。
  凭借着过硬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1987年王世祥开始从事配电工作,从此也与配电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一干就是二十年。谈起自己的工作,他说:“配电工作如同我的亲人一般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的青春年华在配电中度过,它给我的人生留下了太多的酸甜苦辣。”
  王世祥对工作的深爱,每一个接近他的人都能深刻体会到。外出旅游,他看的不是风景,而是看人家的电力设施好在什么地方;与老婆一起逛街,他留意的不是商场打折,而是路边的电线杆子和变压器是否存在隐患;与家人一起拉家常,他总是最爱走神的一个,工作中的问题他放不下;与同事一起外出检修线路,他总是最后一个离开现场,生怕遗漏掉什么;晨练的邻居则总是能看到他刚刚返家的疲惫身影;客人在他家中看到最多的东西就是他视若珍宝的几十件电工工具。
  对于工作的热爱,激励着王世祥更加认真负责,精益求精。刚干配电那会儿,他在完成正常的检修任务的同时,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奔波于全市的大街小巷、城乡僻壤,熟悉线路、设备,收集资料、整理台帐。凭着这日复一日的执著,凭着这熟能生巧的精神,王世祥不知不觉中在脑海里记住了城市每一条配电线路、每一座配电台区、每一个开关设备,对于全市72条线路他都能一张口就报出它们的编号、位置及走向,密密麻麻的城市配电网络已深深地刻在了他的脑海里。王世祥也从此多了个“配网活地图”的别称。现在只要接到报修电话,王世祥就能大致判断出是那个台区出现了什么样的故障,结合停电区域大小,能够迅速制定出抢修方案,派出合理的抢修人员,缩短抢修时间。
  苦心钻研求超越
  在工作中,王世祥说得最多一句话就是“干活用力只是尽职尽责,干活用心才能做到尽善尽美”。
  历年的迎峰度夏,对配电工区来说都是一次次严峻的考验,一场场艰苦的战役。2003年夏,在全国缺电的大背景下,马鞍山市电网也经受着从所未有的历史考验,用电高峰一波接着一波,负荷记录一次接着一次被打破。在付出了巨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打赢这场硬仗后,王世祥没有欣喜却陷入了沉思:怎样提高配电设备的运行水平,怎样减少故障率,缩短抢修时间,如何消缺整改。面对配电变压器更换工序烦琐,劳动强度大耗时多的现状,他睡不着觉了。每天一下班,就一头扎进自己的房间,寻求解决难题的办法。一个人想不通的环节,还拉上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与自己一起商量。“那几个月就只见他不停地画图。” 王世祥的妻子告诉记者,为设计“开放式变压器台架”,他在家画图用去的纸足可以订成厚厚的几本书。
  他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大胆的创新,经过反复思考、实验,历时近一年终于设计出了“开放式变压器台架”,并在马鞍山地区配电改造和设备靓化工程中大量使用。投入运行后,由原来更换一台变压器需2个多小时左右,缩短为半个小时以内。此项目作为创新成果受到省、市公司领导的肯定和奖励并且加以推广,在全省引发了一场配电改造和设备靓化的变革。2004年通过新技术成果的运用,全市10kV配电线路的安全可靠性和设备的运行、维护水平都上了一个新台阶。去年迎峰度夏马鞍山市没有发生一起全线和大面积台区停电事故,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事们也都说,他是个爱思考的人。用他自己的话说:“遇到问题,我就总想找到解决的办法,小打小闹地也搞了不少创新。”现在的王世祥仍然在动着脑筋,由于小线经常引发变压器烧坏的事故,他决心要消除这个隐患。他说,他目前正在考虑设计一个集装式CT箱,目前在图纸已经成型,打算明年搞点经费再改一改,然后投入使用。这个集装式CT箱不但美观,而且可以有效地减少故障,并能在万一发生故障时,有效地保护好变压器。
  尽心服务显情怀
  1993年,他被委以配网运行检修班班长的重任,当时的配网运行检修班相当于现在配电工区运行、试验、检修三个班,担负着城市10KV及以下线路的运行维护工作。工作干的好坏更影响到供电企业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他深知责任的同时倍感压力。他比以往更加努力,事事更是冲在前面。他那粗糙的双手、黝黑的脸庞虽然让人感动;但是当在班组记录中查到他每年加班500多个小时,检修配电设备1000多台,排除用电故障4000余起时,给人的已不仅仅是感动,还让人多了一份崇敬。王世祥正是用自己的辛勤汗水实现了克尽职守率先垂范的诺言。为老百姓管好电,在老百姓最需要的时候为他们延续“光明”,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无论事故发生在白天还是黑夜,无论是大雪封路还是大雨滂沱,只要一接到命令,他就会立即带人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抢修。1994年的一个深夜,采石地区被洪水淹没,堤坝内外水位落差达到1米多。长期的过负荷运行,使得排涝房唯一的一台变压器不堪重负,桩头严重损毁导致水泵房停电。王世祥带领抢修人员冒雨赶到现场时,肆虐洪水已经将变压器台区包围,紧挨着堤坝的水泵房全部泡在水里,当时倒杆、决堤的险情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更加上高压线路没有停电,这时候在杆上工作几乎就是去拿命博。可是迅速恢复这个台区供电是那么的重要,数百户居民的生命财产千均一系,险情让他没多余的时间去计较得失,二话没说第一个跳入齐腰深的污水里干起来,见此情景,同来的伙伴们也一个个跳入水中,尽管是盛夏,但夜风吹在湿透的衣服上人人都不禁打了个冷颤。就这样,在洪水的包围和威胁下,直到凌晨5点,终于排除了故障。恢复电力的泵房继续承担起排涝工作,整个采石地区的涝情得到了缓解,人民的生命财产得到了保全。
  2005年春节,为了让辛苦一年的普通职工能够安安心心的休息,配网工区成立了一支“党员保障供电抢修队”,王世祥担任队长。整个除夕之夜他带领着“党员保障供电抢修队”的 同志们驾驶着抢修车奔波于小区、楼宇之间,登杆检修、楼道排查、居民家里检测、配电房 查看,一夜忙个不停,直到天明。这一夜,他们先后处理了大小30余起停电故障,及时为群 众送去光明。除夕之夜对王世祥来说是不眠之夜、辛劳之夜,但却是千家万户的团圆之夜、幸福之夜。春节期间王世祥日夜奔忙,十分辛苦,得不到充足休息,病倒了,但他吃了几粒药,继续奔波在工作现场。年初五,作为“党员保障供电抢修队”队长,王世祥通过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表达了心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具体体现在关键时候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平时大家工作都比较辛苦,所以在春节期间,我们共产党员就是要多奉献一点,让群众多休息一点,多有一些时间和家人团聚。
  他说,配电这个工种的确危险性大,而且工作环境也比较辛苦,但是与在抢修线路成功之后市民舒心的笑容比起来,这点苦不算什么。
  这样的事情太多太多,为了老百姓用好电,是王世祥的第一追求。二十年来他放弃了无数个节假日,爱人情绪不好时,埋怨他不顾家,儿子常常以企求的目光希望爸爸带他玩耍,每当此时,他找不到贴切的话来安慰爱人,找不到理由来推辞儿子,只能愧疚地报之以苦笑。孩子病了,要搬家了,都是妻子主内又主外的挺过来……为的都是不让他工作分心。
  王世祥同志立足本职,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了骄人的成绩,也取得了一系列荣誉:全国青年文明号领头人、省电力系统十佳班长、省电力系统十大杰出青年、市十大青年岗 位能手标兵、省电力系统劳动模范和省劳动模范。今年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模的殊荣。
  自从成为一名供电人,王世祥的生活中就多了一个习惯:站在阳台上眺望夜色城市的万家灯火。“灯的后面就是家,它让我想起温暖、温馨”。王世祥说,“这时你能感觉到作为一名供电人的幸福。所有的付出,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编辑:唐玲俐)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