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本完成中石油等3户中央企业的主辅分离试点之后,1月18日,国务院召开第二批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的电视电话会议,会上公布了第二批共计74家分离办社会的中央企业名单,其中,国资委监管的电力企业悉数在列。
第二天 19日 ,江苏省电建系统的一名普通职工赵国建知道了这条消息。此话题成为几天来他和同事们茶余饭后最重要的谈资。
赵和他的同事一致认为,电力企业列入央企分离办社会的名单,意味着电力企业主辅分离随之加速。按照常规的划分,电建当属于电力辅业。
赵的预料没有错误,“按照《电力主辅分离改革实施意见》,组织协调主辅分离的实施工作”明确写在第二天公布的《电监会2005年工作要点》中。这预示着,“2005年电力企业的主辅分离工作必将有实质性进展”。2000亿辅业资产分离
在赵国建眼中,电力企业这两年来一直过得不平静,“还没从厂网分开中缓过神来,现在马上又遇到了主辅分开”。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以下简称“中电联” 一份文件的保守估计,目前全国电力辅业企业法人超过9600个,电力辅业企业总资产超过1900亿元,全国电力多种经营企业从业人数超过90万人。而据中国投资协会常务理事陈望祥估计,目前电力企业的辅业资产已达2000多亿,电网企业在其中占绝大部分。
而来自国资委公开的数字表明,中央企业超过8万亿的资产中,有8.1%的资产都属于辅业资产;1000万中央企业的现有职工中,有近三分之一属于辅业单位职工。据此推算,电力企业的辅业资产占整个央企辅业资产的三分之一,人数接近辅业职工总数的三分之一。
在2002年启动的电力体制改革中,初步形成了两大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和四家辅业集团的格局,从总体上来看,整个电力系统的主辅分离只是初步完成了中央层面的剥离 成立了四大辅业集团 ,而五大发电集团以及省级公司的主辅分离还都没有真正展开。
电监会体改办王强副主任认为,主辅分离的难点在于电网企业,发电企业相对要简单得多。因为不论是检修公司还是多经企业,与主业的关系相对紧密,规模也相对较小。省级层面难解
赵国建所在的电力建设行业,近两年来效益一直不错,原因是由于缺电,不论电源还是电网,各地电建的势头都一片火热。
这也让一些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的电力紧张,为电力辅业,特别是电建、电力设备制造等产业主辅分离提供了绝佳的机遇,“大家的效益现在都不错,现在分开,矛盾较小”。
但也有人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剥离重组,既是一次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电监会此前的一份调研报告中指出,主辅分离工作,难点主要集中在省级电力公司,而首当其冲的就是职工身份问题。
中电联此前统计表明,电力辅业接纳电力主业全民职工32万多人,集体固定职工18万多人,其他为工程占地农民工及临时工等。
中电联多种经营协会顾国强处长认为,“人的问题是最棘手的问题。”如果主辅分离,那么这32万多人的全民职工,他们的身份关系到今后的福利待遇和退休养老,这不亚于一个潜伏着的定时炸弹。因为“在观念上,谁也不愿意失去本来拥有的全民电力职工身份”。
对此,陈望祥认为也许困难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因为焦点在于全民职工的身份问题,所以维护好这部分人的利益很关键。他认为要分类对待,“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因为现在全民身份的职工“多数超过50岁,快到退休的年龄,可以一律按照全民职工来对待”。
相关人士透露,在电力体制改革起步时,曾经在国家电网系统留有920万千瓦装机的存量资产,这部分资产将通过拍卖变现,来解决辅业改制的成本问题。辅业“原罪”
主辅分离越深入,遇到的问题也很多。甚至连一些基本的问题也会产生争议。比如说什么是主业,什么是辅业?
顾国强举例,国资委之前给五大发电集团设立的主业是“电力生产、热力生产和供应以及相关专业技术服务”,那么和电力生产密切相关的燃料公司算不算主业?
顾国强说:“在目前电煤紧张的情况下,在一到两年之内,不可能把发电集团的燃料公司当作辅业分出去。”
此外,电力行业的主辅分离,因为电力,特别是电网企业的垄断地位,在主辅分离的过程中涉及了不同于其他行业的敏感话题。
电监会的一位人士表示,电力辅业在诞生与发展的过程中,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还不可避免地带着生而有之的“原罪”。
首先就是电力辅业最初成立时的资金来源问题,这个问题在去年公布的电力审计报告中得到了暴露。如审计署驻南京特派办在之前对江苏省电力公司的审计中发现,该省电力辅业在成立时的注册资金,存在着从电力主业资金中转移的现象,其本质是将国有资产转化为集体资产,“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电力行业一位人士坦承,在电力辅业最初成立时,从电力主业转移资金并不是个别的现象。但他认为,当时的这种做法得到过国家电力系统和地方政府的同意,这也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这种做法也使电力富余职工及时得到了安置,取得了社会效益,“时间已经过去十几年了,这个问题也不可能再一一追究了”。
另外还有“关联交易”的问题,这一问题在省级电网企业表现得尤为严重。由于电力辅业多从事和电力主业有关的下游产业,如电表、电建、电力设备,而多个省的电力公司在辅业参与电力招投标中,执行“同等优先考虑”的政策,产生“关联交易”,抬高了主业的成本,导致大部分的省级电网公司,主业普遍只是微利甚至亏损,而辅业却大幅盈利的现象。
如2003年,河南省电力公司主营业务亏损2.98亿元,净资产收益率仅为 3.15%。但2003年该省电力公司“多经收入实现74.61亿元,利润实现1.76亿元”。
而且,由于电力职工持股投资电源企业长期存在,很多省份的辅业集团已经拥有上百万千瓦的发电装机容量,如江苏苏源、山东鲁能、四川启明星等,这部分的辅业如何“主辅分离”还没有定论。
由于这些辅业集团中,省级电网公司的职工多集体持有股份,这种现象的存在将阻碍电力市场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按照“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制度设计,电网要将发电资产逐渐剥离,而辅业大量投资主业,即使将来主辅分离,但由于股权关系难以改变,又造成了省级电网公司的“发输配一体”,实际上又回复到电力体制改革前的状态。
所以,陈望祥说:“唯一的办法就是继续深入电力体制改革,尽快推进输配分开,改变电网公司作为单一购电方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