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青青校园 >> 院校新闻 >> 正文

学校和医院联手献爱心,为先心孤儿撑“伞”补心
转自:湘雅二医院 时间:2005年04月28日18:09

14岁的周江英两岁时父亲病亡,母亲离她而去,至今下落不明,成为孤儿,寄居于伯父家中。她自幼出现眼前黑朦、晕厥、胸闷、气促、心悸等症状,特别在情绪激动时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头昏、四肢发冷,每次持续半小时到1小时。由于家境贫寒,每当病状发作时,只得由她就读的学校领导送当地医院抢救。近两年来,病情发展到夜间不能平睡,偶尔出现坐位呼吸,不能参加剧烈活动。
    今年上学期开学后,一向品学兼优的该生没有来上学,给学校领导写来了一封信,诉说祈望读书但因心病再次发作,不能上学的情况。学校领导遂发动捐款,全校老师和当地教育局领导和一些好心人都解囊相助,共捐得近2万元。4月18日校领导专程送她来到省城湘雅二医院。经过检查小周心尖位置触到震颤,心脏向左扩大,胸骨左缘三肋间有4级收缩期杂音,诊断为先心病,室间隔缺损,收住院治疗。
    为进一步弄清病情,专家们对她进行了心脏彩色超声和心脏及主动脉根部造影检查,明确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如不及时治疗,将影响发育,无法正常生活,日久导致心肺功能衰竭。目前根治其心脏病最先进的办法,就是采用介入治疗,通过血管将封堵材料送达缺损部位,封堵缺损。面对其医疗费用大幅缺口,该院主管医疗的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周胜华教授决定免去她其余费用,为其施行心脏介入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经过心血管内科和心导管室的专家充分的术前准备,4月27日上午8点病人被送到心血管病介入治疗中心,接受心脏介入治疗。
    为方便封堵器送入心室间隔缺损部位,心脏介入专家沈向前教授等通过患儿右侧腹股沟约半厘米的切口,从股动脉插入一根纤细的导丝建立输送轨道。然后通过输送轨道将伞状封堵器送入室间隔缺损部位。送入的“小伞”(即封堵器)在缺损部位顺利撑开。一个多小时手术,取得圆满成功。术后心脏B超和造影均显示术前缺损的室间隔恢复连续性,原由左心室向右心室的血液分流被阻隔,并恢复生理循环通路。术后1--2天病人即可出院。

(编辑:赵文)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