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拥有送变电施工三级资质的社会办电气安装企业,王明光公司的主业应是承揽电压等级在110千伏以下的各类电气安装工程,即受用户(指甲方,主要是各类用电企业、房地产开发商等)委托,为接入电力公司的电力,进行电气施工。然而,自去年初开始,公司主业锐减,与此同时,公司所在区的电气安装市场规模与公司实力,并未发生显著变化。
正当王明光为公司业务下降而百思不解之时,“电力企业将在今年年底前完成主辅分离改革”的消息不胫而走。对此,王明光的第一反应就是,各级电力公司为缓解改革带来的“阵痛”,会在短时期内加大其辅业公司在市场上的垄断。“果真如此的话,我们就没救了。”据记者了解,目前北京市约有230家社会办电气安装公司面临相似命运。
主辅分离已成“杀手锏”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去年12月7日,国务院电力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原则上通过了“电力企业主辅分离改革意见”,并要求各地电力公司最迟在今年12月31日前,完成这场旨在彻底分离电力主、辅业,提高电力公司运营效率的改革。
自2002年底开始,根据国务院5号文件,电力体制改革启动。五大发电集团、电力规划设计部门等,相继从原国家电力公司中分离出来。“厂网分开”之后紧接着要进行“输配分开”,然而,由于“电荒”,电力体制改革陷于停滞,各地负责供(配)电的电力公司仍隶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不过,国家对国有大型电力企业的改组改制工作却并未停止。从去年反复传出的“国家电网公司将择机海外上市”的传言中,不难看出,国家电网公司的改制,已迫在眉睫。
“在当前输配一体的情况下,电网公司改制首先要从主辅分离‘开刀’。”这位不具名人士坦言,“改革方案在今年初下发到各地电力公司后,遇到了空前的阻力。这么多人怎么可能一年内全部分流?”
原来,同许多国有垄断行业一样,电力行业在计划经济时期为吸纳就业,承担了许多本来应由政府承担的学校、医院等社会职能。而在迈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电力行业为扩大收入来源,同时继续解决就业问题,又凭借自身优势,围绕主业举办了以“多种经营”为核心的辅业。
据了解,电力“多种经营”种类繁多。以供电公司为例,“保障电力供给、经营售电业务、承担必要的管理职能”是其主业。但真正从事上述主业的电力职工不足全部职工的一半,另外大量人员在供电公司或是供电公司下属的“三产”中,从事着“承、装、修、试”(即:承揽工程、电气安装、修理修造、试验调试)等“多种经营”业务。这些所谓的“电力公司”与本来专业从事此类业务的“社会公司”之间,客观上存在竞争关系。
“去年以前,市场竞争基本平等。可从去年开始,我们这里的一些甲方业务就被电力公司的‘多种经营’垄断了。”北京市大兴区某电气安装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说,“一旦这些杂七杂八的‘多种经营’与电力公司脱钩,就只有等死的份儿了。”
资料显示,在北京270多家有资质等级的电气安装公司中,隶属于市区县各级电力公司的电气安装企业约40家。
电力系一条龙垄断加剧
不过,令王明光和那位负责人始料未及的是,电力公司在意识到主辅分离改革所带来的经营危机后,从去年初开始,在市场垄断方面愈演愈烈。
“前年,我们为某客户进行电气安装。去年,还在施工时,其负责人突然说要将安装公司换成大兴区电力公司下属的电气安装公司,原来大兴区电力公司向他们施压,迫使其变更安装公司。”
这位负责人坦言,除了上述压力,“社会性质”的安装公司还经常受到电力公司其他方面的“盘剥”,比如,由于电力公司在电气安装工程的报装、审核、试验、竣工等各阶段,有着“一票否决权”,因此,非电力系统的安装公司为保证正常经营,被迫向电力公司缴纳名目繁多的各种费用。“我们承揽工程要向所在区的电力公司缴纳工程总造价15%的管理费,而电力公司根本拿不出收取这一费用的任何依据。此外,换线费、代维费的收取,也加大了用户的负担。关键是,电力公司并不为此负担任何成本!”
转嫁改革成本有悖市场规则
对于王明光所代表的社会化电气安装公司的责难,北京电力公司相关负责人明确向记者表示,根据有关文件(京供电1999年24号),在供电公司进行业(务)扩(充)报装的客户内部工程,应由客户选定电气安装施工企业。供电公司所属电气安装施工企业不得强行承揽客户工程,或为客户指定电气安装施工企业。另外,这位负责人还告诉记者,早在2000年3月,原北京供电局(现北京电力公司)就向社会公开承诺,废除为客户指定安装公司、指定设备厂商等有悖市场经济法则的做法。
他同时提醒记者,虽然目前北京市的230多家社会电气安装企业都具有合法的经营资质,但这一市场仍相当混乱,各种非法挂靠经营现象严重,市场亟待规范整合。但至于如何整合这一市场,以及是否应由电力公司或其下属电气安装企业出面整合,记者并未得到该人士的正面回答。
近年来,北京市平均每年电气安装市场规模达200亿~500亿元,而北京电力公司下属辅业——各区(县)电气安装公司并未占有充足的市场份额。业内人士认为,在市场份额不足,且电力主辅分离改革风声日紧之时,各地电力公司凭借自身优势出台措施,以“整顿市场之名,行垄断市场之实”的可能性极大。因为只有这样,电力公司才能最大限度地减轻主辅分离改革所带来的阵痛,为今后的经营打下良好基础。然而,这与改革初衷格格不入,应该引起全社会的警惕与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