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世界知名大企业,无不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他们深知企业能否发展与职工的积极性息息相关,因而十分注意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营造宽松的氛围,提高员工的待遇。在这些大企业中,员工们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因而能够心情舒畅,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法国欧莱雅化妆品集团———以人为本
法国欧莱雅化妆品集团总部位于巴黎西北郊克利希镇的一幢11层大楼里。大楼外观赏心悦目,别具一格。大楼里,穿着得体、举止优雅的员工来去匆匆。大楼底层设有全景咖啡厅,员工们在这儿边饮咖啡,边谈着他们的工作,个个对自己公司的产品充满激情。
交谈基本上用的是法语,但是也会听到英语、意大利语、德语或其他各种语言。在集团的4.8万名员工中,3.6万是外籍人,分布在45个国家。不论是高层管理人员还是普通员工,大家都津津乐道于集团的国际化特征。
集团实行自由、自主原则,以人为本,人尽其才。法国人希里尔·夏皮今年32岁,已经担起营销Garnier牌化妆品的重任。当年他受命管理30人的一个班组时才27岁。他说:“在欧莱雅化妆品集团,员工有权犯错误,当然,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样的错误。”
总部职员还能享受诸如在私人诊所就诊、免费停车洗车、高补贴就餐等福利待遇。年轻妈妈的带薪产假除了法定的四个月以外,欧莱雅化妆品集团还额外给她们加一个月。这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体现在各个层面上,包括下属工厂。在位于巴黎东北郊欧奈苏布瓦的工厂,人人都能享受蓝天和阳光,因为厂房的墙面和天花板都是钢化玻璃的。厂内看不到一条生产流水线,全被互相隔离的工作台取代。32岁的德国籍主任马丁·莱茵坚持每天与车间的所有工人握手,在他看来,这是关系到名誉的一件事。他还透露,厂里需要增添新的设备时,究竟选择什么品牌,一线工人有最终的决定权。
德国保时捷汽车制造公司———环境宽松
位于斯图加特的德国保时捷汽车制造公司每天有145辆汽车下线。制造流程分割成若干个段,工人们每10个人为一个班组,各自负责一个段,任务明确。每个段自成一体,自行决定有关问题,如当日的任务分工。这样,工人们在一周内很少干同样的活儿。
在装配线上,装配一台发动机需要一个半小时,由一位机械师完成。他带着工具,从一个工作台转到另一个工作台,安装发动机的各种零件。流水线上将要下线的每辆汽车都不同,各种型号都是按照顾客的要求设计的,连车的颜色也依买主的要求而定,比如一个得克萨斯富翁为取悦妻子,要把车喷成他妻子口红的颜色。负责最后涂层的油漆工把自己的名字刻在车尾右部。像艺术家一样署上自己的名字,他们引以为荣。
这里的技术人员觉得,与其他德国大公司相比,保时捷的等级观念和形式主义要少得多。设计师海因茨·温克勒说:“职员、工人和领导层之间没有隔阂,下属如果有设想,或要提出建议,可以随时同上级对话。”
晋级也体现出这种宽松的气氛。程序设计员比尔吉特·斯特罗贝尔在公司工作七年,曾参与各种项目。她说:“在公司,任何人确定的任何目标,基本上都可以实现,条件是要有恒心。公司上层管理人员十分注意为年轻人的发展和提升创造条件。”
英国三明治快餐连锁店———朝气蓬勃
英国三明治快餐连锁店是伦敦最大的快餐连锁店,下设100多家分店,每天向市场供应品种多样的三明治。为避免浪费,它还与一家慈善机构签约,由这家机构消耗卖不完的快餐。英国三明治快餐连锁店的蒸蒸日上,得益于员工的基本素质。这些员工是集团从每年来英国求学的学生中挑选的,因而是欧洲最有朝气的员工群体。集团每年还对他们施行两周的培训。25岁以下的员工在这里占到38%,其中只有1/3是英国人,大部分是外籍,西班牙人、意大利人、瑞典人、法国人等。集团总经理自豪地说,这里员工构成上的多元化形成了“无与伦比的欧洲文化”。
在伦敦中心店工作的珍妮·迪·农齐奥至今记得她第一天上班时的感受:早上6:30到餐厅时,扩音器里播放着轻柔的乐曲,员工们紧张而愉快地忙碌着,准备当日的快餐。那种气氛深深地感染了她。总营养师努莉特·莱奇说:“在公司中,每个人干活都很卖力气,都力争出类拔萃,尽善尽美。这正是公司所期待的。”
每周五的晚上,集团邀请各级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在酒吧聚会,举行联欢活动。这里有这样一条格言:尽情娱乐,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