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0年的景气转机如何进入良性循环
景气出现转折经济超目标 卡斯特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张文中博士认为:总体上看,2000年中国国民经济景气运行趋势较前几年持续回落有明显转机,既实现了较快速的增长,又达到了质量的明显改善,预计全年经济增长将达到8%左右,明显快于上年7.1%的水平,也大大超过了年初确定的7%的预期目标。这不仅为执行“九五”计划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而且为“十五”计划的实施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卡斯特经济评价中心的监测,今年 7月份卡斯特景气分析系统发出信号,确认拐点为1999年12月,景气回升在持续 9个月后,虽然在11月份有些回调,但总体向上趋势不会改变。同时先行指数继续上行,预计下阶段景气仍将继续平稳上升。然而对下一阶段的经济景气的发展不能指望会出现92、93年的大幅上升,从中国经济景气的规律看,景气周期显现如下特征:1、波动振幅逐步减小,经济增长率的峰顶与谷底之间的落差为从1958~62年的48.6个百分点,1973~1976年的10.3个百分点,缩小到 1992~1999年的7.1个百分点。2、经济波动的谷底的经济增长率从-27.3%逐步变为-5.7%、-1.6%、3.8%和1999年的7.1%。 3、经济景气周期长度有拉大的趋势。因此,下一轮经济周期将表现出高起点、低振幅、长周期的特点,对于经济系统来说,波动幅
度小一些,起落平缓些,对经济系统的运行有好处,经济大起大落将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经济波动的幅度逐步平缓,周期延长既是国民经济运行体系逐步完善的结果,又是政府参考宏观经济监测,掌握经济运行规律,使用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的理性和技巧成熟的表现。下阶段重点应抓住景气回升时机,各方面共同努力促使景气继续平稳上升进入景气复苏期。
促进景气转机进入良性循环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为了促进景气转机进入景气良性循环,在宏观调控上需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注意继续发挥国债作用的同时,如何把社会投资引导好、发挥好。投资增长快慢,仍是今后中国经济增长快慢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投资增长不能长期依赖国家发债,而应当更多地建立在社会投资的稳定增长上。二是在增加投资的同时,如何把消费启动起来。社会投资的增长既与国家政策有关,也与消费是否活跃有关,一定意义上说,消费是否启动,对投资增长的可持续性至关重要。只有将投资和消费衔接好,才能确保短期经济增长和中长期经济发展衔接得更好。三是注意在增加需求的同时,如何把改善结构、改善有效供给问题解决好。现阶段中国买方市场的问题表面是需求的问题,实际上是结构的问题,是供给还不能适应需求变化的问题,人民生活由温饱向小康转变以后产生的需求在一些领域始终是处于相对短缺,而满足基本生存的东西大量过剩。四是积极的财政政策需要继续实施,但也需要更多地关注货币政策的作用,而且货币政策在中长期经济中可能还将起更大的作用。从总需求来说,财政政策所创造的需求与货币政策所创造的需求相比较的话,显然后者要比前者大得多,而且最终财政政策所创造出的需求要落脚到货币政策上面。五是在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的同时,怎么更多地、更积极地发挥市场调节作用。许多经济问题的解决如果只从政府的角度来考虑,可能在短期内似乎无路可走,似乎路越来越窄,如果说我们更多地发挥市场的作用,可能会找到新的一条出路。比如结构问题、企业问题,可能更多地还是要靠市场,而现实生活中我们更多地总是想到政府怎么更多地参与经济、管理经济,而没有怎么更多地注意发挥市场作用,只看到政府有形的手,不能更多地看到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政府应当管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管稳定问题,管社会保障问题,让市场去管资源的配置问题,可能有些问题就可以比较好地解决了。
只有把实现短期经济的增长和中长期经济的发展结合得更好,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使经济景气增长进入良性循环。
二、世纪之交,世界经济发展大格局的走势如何?
世界经济在起伏中发展 外经贸部政策研究室王子先副司长:世界经济迅速从1997年下半年以来的亚洲金融危机中恢复并爬升到2000年的顶峰,非常出乎人们的预料;同样,世界经济在峰顶仅维持一年,就有可能从2000年预计的4-5%的增长顶峰滑落到2001年的预计增长3.5-4%或者更低,这在新经济浪潮汹涌向前的大背景下出现更令人不可思议,说明世纪之交的世界经济确是处于一个剧烈的变化时期。一方面,信息技术革命和新经济发展对宏、微观经济产生深刻影响,特别是新经济高增长、低通胀、省资源的特点正在对世界各国经济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旧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世界经济一些固有的矛盾如各国经济不平衡、经济金融结构的脆弱性乃至经济周期规律都在顽强地表现出来,世界金融市场的动荡、石油价格飞涨就是突出表现。这两方面力量的作用将使世纪之交的世界经济呈现出在起伏波动中发展的明显基调,同时世界经济中存在的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也使发展中的调整变得不可避免。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既要抓住世纪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又要注意防范外部风险和不确定因素的冲击。
2001年,受紧缩政策的影响,美国经济正经历一次调整,经济增长有可能从上年的5%降到3%。但美国经济实现软着陆的可能性极大,高科技股下跌超过40%,虽可能使美国新经济在调整中放慢步伐,但作为领头羊,新经济仍可能继续充当美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欧盟由于外部环境改善、内部结构调整加快,2000年以来经济增长步伐明显加快,与美国经济增长的差距已趋缩小。但石油价格暴涨和欧元的动荡将对欧盟经济产生消极影响,其通货膨胀率将会明显提高,经济增长可能会从上年的增长3.5%放慢为3%。
亚洲经济复苏的总体势头仍有可能得到维持。亚洲发展中国家、地区经济2001年可能从上年的约7%放慢到6%,日本经济从上年的1%加快到1.5%。但亚洲经济受三大因素的影响仍带有相当的脆弱性:一是石油价格上涨对亚洲缺油国家的影响不可小视;二是部分电子、信息技术产品需求减少、价格下降,特别是美国经济增长放慢可能对亚洲有关国家、地区的出口带来较为不利的影响;三是深层次的经济金融结构问题仍待解决,但尚不至于影响整个亚洲经济发展的大局。
尽管世界经济增长有所放慢,并面临一些新的风险,但令人欣慰的是,美、欧、日经济增长不平衡的局面会略有改观,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地区经济整体上有可能实现更快的增长。我们应该合理设计相关政策,趋利避害,抓住一切有利的外部机遇实现国民经济的更大转机。
世界经济趋势的不确定性增加 社科院谷源洋研究员:2000年由于技术创新降低了运输和通信费用,加上过去十年全球贸易壁垒逐渐减少,带动了全球贸易的加速增长,因而全球经济有望达到周期性高点。但2001年世界经济趋势的不确定性增加。
其一,美国经济是“软着陆”,还是“硬着陆”。由于美国股市向下修正,股市“财富效应”弱化;个人可支配收入减少,消费支出增幅放缓;耐用消费品库存量增多;油价窜升,通货压力加大;对外贸易赤字急剧扩大,等等。为此,美国经济已经减速,朝着“软着陆”方向运行。如果经济跌势过于迅猛,美联储将会降低联邦基金利率,以确保“软着陆”的实现。但为防止国外资金抽离,利率降幅不会很大。
其二,欧盟和日本经济是继续稳定增长,还是回峰逆转。美国经济减速,势必影响欧、日对美出口,但与美国利差的缩小,将增强国内投资力度以及IT产业的推动,欧盟经济将维持平稳增长,日本经济也会有小幅度的提升。
其三,亚洲是重现金融危机,还是继续沿着V型轨道复苏。 外部环境的变化,包括油价仍处于高价位、欧元回升步伐艰难,美国市场收缩,将成为亚洲经济面对的不利变数,加上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政局难以稳定,社会经济动荡,金融体制脆弱,改革迟缓,因此,不能期望亚洲多数国家会有更高速的发展。但是,不会爆发新一轮的金融危机,仍可取得6%左右的经济增长率。
基于上述分析和预测,从近期看,2001年世界经济增幅虽低于2000年,但仍可超过 3%。从中期看,未来5—10年,世界经济将保持极快的增长态势。
三、“十五计划”第一年中国经济列车能开多快?
增长速度将趋缓、质量提高 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林兆木研究员:2000年,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了重要转机,在出口大幅度增长和投资、消费增幅回升的共同带动下,预计GDP增长8%左右,更重要的是经济效益显著改善,整个经济形势是近一年最好的。2001年从总体上看有望保持2000年经济运行的良好趋势,在推动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促进国民经济进一步走向良性循环。但是,GDP增长率可能略低于2000年,预计为7.5%或略为高一点。因为:
(1)2001年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增长前景依然看好, 但增幅将会低于今年。我国今年出口强劲增长,前11个月出口2272亿美元,同比增长30.1%,平均每日出口206.5亿美元,基数显著上升, 加之提高出口退税率推动出口增长的空间已经不大,明年出口增幅将比今年下降,而进口高速增长的势头仍可能继续。因此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比今年减弱。
(2)2000年消费需求基数较高,对明年增幅会有影响, 同时,今年消费需求增幅中部分是由于1999年消费增长上半年低、下半年高的翘尾因素的影响,这个因素明年已不存在。尤其是农民收入增幅已连续几年下降,今年因大旱粮食减产,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预计全年增长2.8%左右,增幅是 1992年以来最低的;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比去年还有所减少。这将严重影响明年农民消费需求的增长。城镇居民对医疗、养老、教育、住房等项改革形成的支出预期仍然较强,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即期消费。因此,明年消费需求增长能保持今年的增幅已经不易。
(3)2001年如果国债投资仍保持1500亿元的规模; 政府投资以外的社会投资和实际利用外资比今年略有回升,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同今年大体相当或略大一点;但是弥补不了净出口和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贡献减少的部分。
(4)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是“十五”计划的主线,2001年是“十五”的第一年,应当在调整优化结构、提高经济效益、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方面下更大的功夫。结构优化的、效益好的 7.5%增长率,应当认为是不低的速度。
继续保持8%的增长速度 社科院研究员刘国光:我国的国民经济在2000年会基本停止连续多年的增长速度下降的趋势,国民经济增长会出现较明显的增速回升。2001年国民经济增长仍可保持8%左右的较快速度。原因是这一阶段我国经济既具备许多有利条件同时又面临许多制约因素。从有利方面来看,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又有较高的储蓄率,经过几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大规模建设,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为未来发展打下了一个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我国与发达国家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将为我国经济注入持久不衰的活力,无论是消费需求还是投资需求,增长潜力都极为巨大。
另一方面,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三大需求虽然全面回升,但是出口拉动因素转趋削弱,而内需回升仍然缺乏牢固的基础。从消费需求来看,主要是提高农民的收入难度较大,居民收入预期的变化也难以把握。从投资需求看,主要是如何启动非政府投资,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投资,并使之形成持续增长的机制。因此,“十五”第一年,为了保证经济持续健康的较快增长,仍有必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比如明年仍需增发国债,通过增加政府投资来促进社会投资;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农民收入,使城镇职工收入也形成持续增长机制等。同时,也要注意防范财政风险和警惕通货膨胀抬头。要作好准备,适时向中性的财政货币政策过渡。
经济增长再上台阶 国家信息中心刘鹤:根据今年的经济发展趋势,预计明年中国经济将呈现良好的“高增长、低通胀”的格局,经济增长速度有望达到8.5%,比今年增幅略有提高,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预计回升至2.3%,物价总水平处于可控制的通货膨胀范围内。为了保证经济稳定增长,明年应发行长期建设国债一千六百亿元左右,藉此拉动固定资产投资需求稳步增长;同时择机再次较大幅度地提高国家公务人员的工资和低收入阶层的社会保障水平。
在发挥货币政策作用方面,明年应加大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步伐,扩大贷款利率上浮幅度,解决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问题,选择适当时机降低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的存款利率,进一步扩大债券回购交易品种和范围,完善同业拆借市场和债券市场运作机制,允许更多有条件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进入同业拆借市场。通过一系列举措,努力使2001年货币供应量(M2)的增长速度达到百分之十四点五左右,比2000年的增长速度有所提高,以支持经济景气的持续回升和企业发展对信贷资金的正常需求。
四、在经济全球化的进展中,怎样把握有利的发展机遇。
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外经贸部政策研究室王子先副司长:我国过去扩大对外开放、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实践已经积累了很多有益的经验。面对即将加入WTO和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形势, 我们也一定能够妥善应对,趋利避害,使参与经济全球化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第一,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和技术创新的步伐。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优化我国的创新环境,加快培养新型技术和管理人才,提高劳动力素质。走开放式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路子,将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国际技术合作交流、吸收外资结合起来,将人才的派出去与引进来结合起来,以使我们及时抓住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信息技术革命的外部机遇,实现我国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第二,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前提。国内外实践表明,贸易投资开放是体制创新的重要动力。要抓住加入 WTO的机遇、迎接挑战,最重要的一条也是加快经济体制和企业管理制度的全面创新。
第三,大力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经济全球化就意味着各国经济相互渗透、国内市场的国际化。加快国内企业的结构重组、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提高国际竞争力,是做好加入 WTO准备工作的根本途径,只有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才能在国内外市场上立足。
第四,清理和健全法律法规、依法治国,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提高政府间接监管的水平特别是金融监管的水平,既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条件,也是我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保障经济安全的客观需要。
第五,大力优化进出口结构和外商投资结构,加快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参与全球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增强抵御外部冲击能力。
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我们应顺应这一潮流制定和调整自己的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乘势而上,发展壮大自己。
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国家经贸委综合司司长马建堂:在新世纪,特别是经济日益全球化的环境下,应尽快练好内功,加快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首先,经济结构的调整要与信息化结合在一起。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我国产业优化和升级的关键环节。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使我们可以把结构调整与信息化结合起来,以带动经济结构调整,努力提高我国工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其次,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与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结构起来。产业的优化升级的同时,需要和国有经济的布局结合起来,有进有退,进而有为,退而有序;抓大放小,抓大要强,放小要活。第三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与建立使劣势企业落后生产能力退出通道结合起来。我国产业升级,很重要的一点是建立起劣势企业、落后生产退出的通道,建立起优胜劣汰的机制。
另外,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应抓住四个环节:一是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紧紧围绕"品牌、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有重点地改造一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和重点工艺;二是有重点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把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等产业的发展放到优先位置,形成新的增长点;三是继续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依法关闭质量低劣、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厂矿,淘汰落后设备、技术、工艺和生产能力;四是把培育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体制健全的公司做为重要工作来抓,以其为依托,促进企业之间的以市场为导向的重组。完(卡斯特经济评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