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人心中,电力是一种清洁能源。当使用电灯、电视、电冰箱、空调等电器时,人们并没有意识到电力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我国是世界上排名第二的温室气体排放大国,而常规电力生产使用煤、石油、天然气发电,已经成为我国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之一,而且燃煤的同时还大量排放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实际上,当我们使用常规电力时,我们是间接的污染者,因为我们对电力的需求才产生了供给,从而间接对环境造成了污染。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污染大户3000多家,电力系统占了45%。原因是,目前我国仍以传统的火力发电为主,75%的电厂燃煤。燃煤造成二氧化硫、烟尘等的大量排放,是造成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资料显示,我国的能源利用率只有32%左右,比国外先进水平低十多个百分点。 使用常规电力,意味着排放更多的温室气体和污水。随着对全球环境、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日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及国际社会的重视。为了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绿色电力应运而生。所谓绿色电力,是指来自于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或清洁能源的电力,在生产电力的过程中对环境破坏小,并可节约有限的不可再生的能源。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电力因其发电过程中不产生或很少产生对环境有害的排放物,相对于常规的火力发电(即通过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方式来获得电力),更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地热发电、生物质能汽化发电等都是绿色电力。 随着人们对环境与资源的关注,绿色电力的发展已得到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在丹麦,仅风电已占其发电业的13%,而在中国,风电的比例尚不到1%,各种可再生能源技术所提供的总电量也仅占5.8%。在荷兰,一个全国性的绿色电力市场已经形成,用户通过网络即可查阅到各个绿色电力供应商的信息。 他们可以任意选择购买绿色电力的比例,从1%到100%,并没有任何特定的限制。近年来的统计表明荷兰境内的绿色电力用户的数量及对绿色电力的需求呈不断上升趋势。从现在开始到2010年,欧盟15国由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力消费将从14%上升至22%;法国的承诺是从15%上升到21%。在充分利用水利能源的基础上,法国政府、研究机构和法国电力公司将风能列为优先发展的能源。在注重环保的国家和地区,绿色电力占到了电网的10%以上。 尽管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但落后于许多国家。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并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但是,由于缺乏完整的政策和市场化机制,加之环境效益未能在电力成本中体现,使得绿色电力缺乏与传统电力竞争的优势,发展十分缓慢。如果算小帐,发展绿色电力企业是吃亏的,但算大帐,发展绿色电力对国家来说是稳赚的,关键是如何给予当前的绿色电力政策支持。 但是,绿色电力的发展并不光是政府的事情,而是需要政府、公众的共同推动。都说绿色电力好,为何发展却举步维艰?主要是因为利用各种可再生资源建立的绿色电站,成本高于火力发电。以技术较成熟的风力发电来看,要收回成本起码要8年以上。 其他利用太阳能、潮汐能的绿色电力,因需要引进国外的主要设备和技术,成本就更加高了。如果完全由市场决定,绿色电力就免不了因成本难以收回,而缺乏持续发展下去的动力。因此,消费者需要支付高一点的电价。绿色电力要发展,就需要得到消费者理解和支持。国外绿色电力市场开发的经验证明公众的参与对于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美国、欧洲,一个完全基于用户自愿选择而非政府强制的绿色电力市场已经形成一个竞争性的市场。公众充分意识到绿色电力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如清洁的空气、清澈的河流,大家都积极、主动消费绿色电力。很多电力公司向他们的用户提供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各种绿色电力产品,用户可自由选择是否购买绿色电力及购买何种及多少绿色电力。美国大约有1/3的电力用户都选择了一定份额的绿色电力。绿色电力市场的不断扩大促进了绿色电力的发展,又使得更多用户有选择绿色电力的机会。 我国的绿电装机能力却远远超过消费能力,但是由于没有足够的消费者,使用风能发电的绿色电站不敢加大装机容量。比如内蒙古自治区和上海。专家在连续3年的实地考察后认为,绿色电力进京已不存在技术上的问题,加之北京申奥成功,使用绿色电力、改善生态环境很有必要。只要消费者每个月多支付区区的一小笔电费,就能积少成多,促进绿色电力的装机上网,落地进户。现在,有很多投资公司已经瞄准这个领域,就差支持这一事业的消费者了。绿色电力实际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选择对环境有益的绿色能源消费,我们只需要付出比常规电力稍高一点的价格就可保护环境,也间接支持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选择使用绿色电力的行为更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身体力行。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为了节约宝贵的净水资源,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些煤炭和地下水资源,我们应当积极使用绿色电力。选择绿色生活已成为一种时尚,一种必然,当绿色电力与传统电能交由你选择时,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会吸引你的目光呢?
(编辑:涂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