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苗德华,男,1957年5月9日生,工学博士,教授,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副院长
简历:
??1982年1月毕业于天津轻工业学院机械系轻工业机械专业并留校任教,1985年9月考取本校硕士研究生。1987年12月获硕士学位后,再次留校任教。1997年6月出国进修,2001年3月在日本佐贺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同年3月底回国工作。1992年9月任机械系主任助理,1993年9月-2001年5月任机械系副主任。2001年6月-2003年1月任天津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2003年2月-2004年11月任天津科技大学人力资源处处长,2004年12月至今任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副院长。
研究方向:
??机械强度、机械设计、新材料的开发与性能研究
工作成就:
??主持完成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提高受预应变碳素钢疲劳极限最优时效处理条件的研究”、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型高疲劳强度螺栓的研制与开发”、教育部重点科研基金项目“高强度钛合金基复合材料的研制及其性能分析” 、天津市经委重点项目“大型塑料管材安装成套设备的研制与开发”等科研项目,在《工程力学》、《力学与实践》、《日本机械学会论文集》、《中国造纸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1993年获天津市高校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先进个人,1995年获全国优秀力学教师。
目前正在主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新型高疲劳强度钢轨螺栓的研制”、日本素材公司委托的“日产汽车钛合金弹簧材料机械性能分析”等项目的研究工作。
中国教育网:我们知道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是我国第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是中国培养职业教育师资的摇篮,请您简单介绍学院的概况。
苗德华:1979年,沐浴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春风,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原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正式成立。学院是我国首批建立的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之一,原直属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领导,2000年3月转制为中央与天津市共建,以天津市管理为主的新体制。近年来,学院先后被国家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商务部、天津市确定为12个国家级、市级教育和培训基地,其中3个基地(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国家级职业培训教师培训基地)成为全国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建设的牵头单位。学院还作为教育部首家教育援外基地,承担我国职业教育援外任务。所以称我院是中国培养职业教育师资的摇篮。
学院坐落在天津市河西区柳林东,现占地千亩,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本科、硕士生、外国留学生12000名。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授、副教授占教师总数的48%。学院拥有国际、国内一流的实验、实训设备,生均设备值居全国高校前列。拥有天津高校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数字化图书馆。经过27年的建设,学院已成为一所在国内同类院校中领先,在世界上有一定影响力的高等技术师范学院。
中国教育网:贵校的办学特色是什么?
苗德华:特色是立校之本。我院始终坚持办学特色,走出了一条实行“双证书”制、培养“一体化”职教师资的特色之路。“双证书”制即为毕业生不仅取得大学学历证书,而且取得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证书;“一体化”职教师资指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技能训练的新型职教师资。1996年,学院培养了首批具有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和高级技能职业资格证书的“双高”人才,成为我国高校培养“双高”人才第一校;1997年,学院“实行‘双证书’制,培养‘一体化’职教师资”荣获国家和天津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摘取了职业技术师范教育领域的第一块国家级金牌。2003年,学院进行了“本科+技师”教学改革实践,培养出了我国首批获得技师职业资格证书的大学本科毕业生。此项教学改革成果,体现了世界同类教育发展趋势,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借鉴经验,为全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树立了一面旗帜。2005年,我院“培养高等技术应用人才的新模式—‘本科+技师’”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中国教育网:据悉,贵校是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里,第一个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校,请您介绍一下学科点的情况。
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院2003年取得我国同类院校首个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10个硕士点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职业技术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应用数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信号与信息处理、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其中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职业技术教育学是天津市重点学科,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是天津市重点建设学科,信号与信息处理、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数学是院级重点建设学科,具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引进了一批留学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高层次人才,建设了一支由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构成的学术队伍。学院先后承担了国家“863”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部项目、教育部重点科学研究项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科技项目、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完成省部级以上成果近百项,许多论文发表在国内高水平期刊上,一批论文被收录于SCI、EI、ISTP、美国数学等文摘上。
中国教育网:贵校的研究生教育已初具规模,在研究生的培养上如何能体现出我们职业教育的特点?
苗德华:我院实施了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积极探索研究生教育特色。据调查,我国十分缺乏既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很强实践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人才和高层次职教师资,大部分理论研究成果没有转化为技术、产品。针对这种人才现状,我们确定了我院研究生培养定位是:为企业、事业单位、研究机构培养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很强实践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人才和管理人才,为高等、中等职业院校培养高水平的师资。为此,我们采取三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在生源上,考生除要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录取线外,我们十分注重考察考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二是在课程设置上,除理论课程外,我们增加了实践、实验、技能方面的课程,鼓励研究生通过加强技能训练获得中级以上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证书;三是在导师配备上,实行双导师和导师组制,研究生不仅有理论方面的导师,还有实践、实验、技能方面的导师。研究生培养时间一般为两年半,为了达到我们培养的目标,我们在深化本科生培养特色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安排研究生的学习时间,加强研究生实践、实验、技能方面的培养,确保我院培养研究生的质量,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求。
中国教育网:毕业生的流向及近几年的就业情况,我相信这也是广大考生所关心的,请您介绍一下相关的情况。
苗德华:27年来,学院为我国的职业教育培养了近万名全日制毕业生。本科毕业生以“能文能武”的鲜明特色赢得了大批用人单位青睐。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北人集团、神华集团等著名大学、企业及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用人单位,连年到学院招聘。其中在航天科技集团某研究所工作的我院电子系毕业生参与了神舟6号飞船设备的研制工作,我院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强、理论知识深厚的特点接受了航天系统的检验。2004年,为适应市场对人才的急切需求,学院实行订单培养。2005届、2006届毕业生都是被提前一年预定,五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曾四次报道。目前学院第一届研究生已被一些企业、高等职业院校、政府职业教育管理部门提前预定,就业前景十分看好。
中国教育网: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良好政策环境,将给贵校带来哪些大的发展机遇?学院自身也定位明确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同时,在就业市场上有着强盛的需求,可谓天时地利人和,请您谈一下贵校今后几年的发展规划及目标。
苗德华:“十一五”期间,学院面临着诸多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决议提出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这为我院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二是教育部与天津市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在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将我院“重点建设好一所国内一流水平的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任务,催人奋进;三是中央决定“加快滨海新区建设”,滨海新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其支撑产业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石油和海洋化工、装备制造等将得到高水平快速发展,需要大量应用技术人才和创新科技成果,这位学院人才培养和科研水平的提升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学院建设与发展的总目标是:保持国内同类院校领先,把学院建设成国内一流水平的培养高等技术应用人才和职教师资的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将学院建设成为国家示范性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基地、职业教育与职业能力研发信息中心、高技能人才培训中心、国际职业教育交流中心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实训基地。
建成2-4个市级重点学科、10个院级重点和重点发展学科,其中5个左右是同类院校中领先的特色学科。硕士点达到20个以上,二个硕士点取得一级学科授予权,力争建设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为培养有特色的高级研究人才创造条件。
中国教育网:最后,请苗院长对广大考生说几句话。
苗德华:面临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好机遇,我们学院发展潜力巨大,我衷心地欢迎广大考生报考我院。为了吸引考生报考我院,我们准备出台优惠政策:一是积极推动研究生的“三助”工作,研究生可以参与学院的助教、助研、助管工作,给予一定的报酬;二是对“211”工程重点院校的本科毕业生、具有高技能的考生第一志愿报考我院,给予一定数额的奖励;三是学院帮助经济有困难的自费攻读研究生办理助学贷款。我希望更多的有志于我国职业教育事业青年学生报考我院,为尽早把学院建设成国内一流水平的培养高等技术应用人才和职教师资的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而共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