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北京瑞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曾在公司任副总的田亚葵和他目前所在的公司告上了法庭。瑞星公司认为,田亚葵为瑞星的竞争对手提供了便利——在为北京东方微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工作的过程中,侵犯了瑞星公司的商业机密。瑞星公司为此索赔231万元。北京海淀法院已经正式受理了此案。
面对瑞星的理由,田亚葵有些愤怒,“病毒的流行性很强,所以并不存在知识产权一说。病毒样本也并非商业机密,所有的反病毒公司要从社会收集病毒,但他们并非病毒样本的知识产权人。”孰是孰非目前暂无定论,然而瑞星公司提供的另一条证据引起了《法人》的关注,瑞星集团称,东方微点公司法定代表人刘旭曾任瑞星公司总经理,该公司业务性质与瑞星公司基本相同,刘还聘用了6名原瑞星公司的高级技术人员,并且刘旭也知道田亚葵在瑞星公司期间与英国SOPHOS的联系方式属于瑞星公司的商业机密。
瑞星公司作为国内顶尖的杀毒软件供应商,在IT界享有极高的声誉,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迅速发展壮大,究竟是什么使得一个有着巨大市场潜力并且高速成长的企业人才流失如此严重?放眼整个互联网,这些因某个创意或某项技术而腾飞的企业,往往会因为高管的变动而一蹶不振,创业者失去了左膀右臂,其发展艰辛不言而喻。互联网进入“跳槽”时代
王新中半年前还是一家网站的CEO,“现在?我在‘家里顿’进修。”王新中调侃道。一年前,王新中从加拿大回国,与两个同学一起创办了一家类似于YOUTOBE的视频服务网站,然而不到半年时间,合作的两位同学相继离开,跳槽去了一家规模更大的国际公司。“我们三个人的共同智慧,整个网站运营和技术的核心这样被分享了,我已经意识到没有什么发展空间了。”王新中告诉《法人》,由于目前没有相关的法律保护这种创意和新技术在互联网产业中的发展,因此对于两位同伴的离开他无可奈何,最终,YouToBe被GOOGLE高价收购,而他的网站只能关门大吉。
王新中的失败并非特例,在中国的互联网环境中,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小公司,他们的创业者往往只是两三个人的团队,因为某个创业或者某项技术而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基础,对他们而言,一两个管理者的离开,意味着公司赖以生存的技术或者创意被共享,独一无二的优势不复存在。中国互联网调查中心发布报告显示,现今互联网企业中,80-90%的商业机密的泄漏,来自于高层管理人员的变动。
基于互联网的相关产业,总是给人混乱不堪的感觉。过去的几年间,微软全球副总裁李开复转投Google,引发一场震动全球互联网的官司;大批戴尔高层改签联想,让戴尔这国际巨头着实目瞪口呆了一阵子;全球最大的存储设备厂商美国EMC公司宣布,曾在IBM担任高管的叶成辉将出任该公司大中华区总裁;再往前追溯,四通、盛大、甲骨文等等,似乎都没能摆脱人力资源管理不力的困境。
曾任戴尔中国总裁的麦大伟是戴尔集体跳槽事件的焦点人物,2006年8月17日后,他成为联想亚太地区总裁,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负责亚太地区所有面向消费者的业务,包括销售、市场、运营以及服务与支持。曾任日本家用及商用销售业务总监和戴尔宫崎客户服务中心执行董事的SotaroAmano则在同一时间出任联想日本有限公司总裁。三天后,联想宣布DavidSchmoock出任集团高级副总裁,领导新成立的卓越中心。他此前任戴尔公司副总裁,负责亚太与日本地区营销。紧接着,8月24日,负责戴尔亚太及日本地区服务业务的戴尔副总裁ChristopherJ.Askew加盟联想,领导联想新成立的服务部门。
威廉?J?阿梅里奥被认为是这次集体倒戈的点火人。这位现任联想集团全球首席执行官,早在去年年底自戴尔转投联想,2001年加入戴尔的他曾是戴尔公司高级副总裁兼亚太及日本业务总裁,也是麦大伟的直接领导,阿梅里奥高薪跳槽,职升一级,加上其个人召唤力,直接影响了老部下的决定,而他们的加盟也让阿梅里奥“非常高兴”。
《法人》调查发现,此次联想“挖脚”的绝招是,给予跳槽高管比在戴尔时高一级别的职位。而这对职业经理人来说极富吸引力,在他们看来职场机遇比金钱或者其它东西更为重要。而联想从中得到国际化的管理人才、戴尔的直销运营经验,并且达到了整合原有供应链体系的目的,这对一直致力推进国际化运营,努力压缩渠道成本的联想来说意义昭然。尽管戴尔宣称,几个高管的出走并不会对公司产生多大影响,但这批相当熟悉戴尔运作方式的高管,无疑给戴尔在此后与联想的白热化竞争中埋下不可预计的因子,而戴尔对人才的吸引力也因此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