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基础篇 >> 员工管理 >> 正文

人才缺乏是全球现象 全球大公司开始抢人才
转自: 时间:2006年12月22日21:35

“人才短缺正成为全球企业的最大障碍。”这是在最近举行的全球跨国企业论坛上,各国企业发出的共同声音。有专家指出,企业面临的人才瓶颈,还将削弱各国的经济实力。

  企业缺乏人才是全球现象

  “目前,各国企业主要缺乏两种人才。”德国企业人才培训专家哈瓦克教授对记者说,首先是具有特殊技能的专业人才。在发达国家,德国、英国等在光学技术、微波工程领域出现“人才荒”;澳大利亚目前最缺的则是土木、石油工程师等;近年来,法国很多大型企业把采购、制造等部门转移到拥有廉价原料和劳动力的发展中国家,法国国内员工数量相应减少,要求的人才质量却越来越高,尤其是机械、电气等类专业人才奇缺。在不能找到理想人选的情况下,企业只好考虑降低要求。

  在发展中国家,专业人才短缺问题更严重。虽然印度每年有35万大学毕业生,但只有25%的工程师能够参与全球市场的竞争。拉克什米·纳拉亚南是印南部城市金奈一家软件公司的经理,近几年来公司的外包业务越做越红火,但纳拉亚南却开始为自己手下的员工储备发愁。“现在找到合适的人才对我来说简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他要有扎实的软件技术功底,能说流利的英语,还需要对不同领域均有涉猎。然而可悲的是,这样的人在印度找不到多少。”纳拉亚南也承认,那些来求职的年轻人都非常优秀,“但是把他们改造成能够适应现代企业需要的员工,至少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而且还是件非常麻烦的事。”

  缺少具备领导才能、能“沟通上下”的中层经理人才,是各国企业面临的第二大问题。在印度,各种各样的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起来,不同企业间对中高级管理人员你争我夺、相互挖墙脚的事例屡见不鲜。据麦肯锡咨询公司介绍,在未来十年,仅中国就需要10多万名有国际经验的中层经理人才。但符合该条件的目前不足1万人。这将阻碍中国从以制造业主导的经济,向服务和研究产业转变。哈瓦克教授说,外语表达能力不足和缺乏准确分析资料的能力及国际业务方面的经验,使许多企业进军海外计划陷入了两难境地。
大学培养的人不符合企业要求

  “一方面,各国年轻人绝望地寻找工作,另一方面,雇主几乎带着同样的绝望寻觅合适人手,来填补数以万计的职位空缺。”哈瓦克教授说。事实上,很多高校教育无法适应新的就业市场是导致人才空缺的重要原因。今年刚刚从德里大学毕业、开始着手找工作的苏尼什便遇到了这种情况,自己所学的教材仍然是十几年来一成不变的教材,而面试公司所提出的技术要求却早已上了新台阶,“他们说的东西我在大学里根本没有接触过,恐怕至少得让我培训几个月的时间才能上手。”


(编辑:岑永兰)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