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企业之窗 >> 企业风程 >> 正文

县级供电公司绩效管理的深化和完善
转自: 时间:2006年12月27日11:18

绩效管理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和年度目标、提高员工素质和能力、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有力工具。由于县级供电企业引入绩效管理的时间较短,且管理者和执行者存在认识上的问题,使绩效管理走入误区,造成对绩效管理片面地理解和执行。我们需要纠正一些问题和消除误解,通过深化和完善绩效管理去引导、帮助员工,使企业的管理和员工个人的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绩效管理的真正目的。

    一、深刻理解绩效管理,消除认识误区

    绩效管理是包括绩效计划、绩效沟通、绩效评估、绩效反馈等环节组成的系统管理活动。在整个过程中,不仅强调绩效结果,更要强调通过计划、执行、评价、反馈等环节形成结果的过程。绩效管理所涉及的不仅是员工个人绩效的问题,还包括对组织绩效的计划、考核、分析与改进。
误区之一:绩效考核等同于绩效管理。
    许多管理者认为月末填写考核表就是绩效管理,片面地夸大了绩效管理当中的一个环节。目前,大多数部门还停留在绩效考核阶段,把绩效考核等同于绩效管理,从而使考核的结果得不到反馈和提升,导致个人或部门绩效得不到持续改进。

    误区之二:绩效管理缺乏沟通和反馈。

    绩效考核结果被当作"机密"不公开,只有少数人知道;绩效考核过程不清晰,只有总评价而无过程得分,员工不知道评分从何而来;许多员工对绩效管理制度缺少了解,不知道考核是怎样进行的;考核指标是什么,考核结果有甚么用等等,失去了考评对员工的指导教育意义。

    误区之三:绩效管理与战略目标脱节。

    绩效管理作为企业实施战略的有效工具,能否将战略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位员工身上,促使每位员工都为企业战略目标承担责任是关键。一些部门的目标不是根据战略目标自上而下分解得到,而是根据自己的职责产生,使绩效管理与战略目标脱节。

    误区之四:绩效指标考核的不完整性。

    由于岗位职责不清晰或工作分析不细致,导致部门考核仅停留在工作计划的完成等表层工作。而对于工作质量优劣、工作态度、思想觉悟、主动性、团队协作、学习能力等考核缺少关注,虽然工作计划完成了,但是部门的综合绩效和个人的综合素质并未提高。

    误区之五:绩效考核定位不清。

    现实应用中,许多部门考核定位存在问题,缺乏明确的目的或目标定位过于狭窄,或者为了考核而考核,使考核流于形式,或者为了奖金分配而进行,考核制度等同于奖金分配制度,导致员工的注意力集中在如何避免犯规而被罚,而不是如何努力提高工作绩效上,从而忽略对于企业非常重要的工作。

    误区之六:绩效考核的主观性。 

    绩效考核的宗旨在于通过对员工过去一段时间内工作的评价,判断其潜在发展能力,并作为对员工奖罚的依据。但在实践中,评估的结果往往受人为因素影响而产生偏差,比如私人关系的好坏、平均主义思想、以偏概全等,其主观性与片面性势必影响考核的真实性、公平性。

    因此,要解决以上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不仅要实现绩效考核模式的转变,更重要的实现从绩效考核向绩效管理的提升。

    二、把握绩效管理中的几个关键环节

    (一)岗位工作标准修订和完善

    绩效管理的重要支撑体系是工作标准中职责的描述。实践中应结合企业基础管理工作,通过对每个岗位作出精确的分析和表述,让员工对自己工作的流程和职责有十分明确地认识,并认清岗位的"责、权、利"的关系,使工作目标尽可能量化,不能量化的尽量细化。利用各种管理手段,不断强化员工的岗位意识,让员工从心理意识上进入绩效管理状态,接受考核。

    (二)重视沟通和反馈工作

    绩效管理的重要目标是通过持续的改善工作状态,达到完成目标的目的。作为管理者不能局限于目标的下达,而更应重视目标完成的过程和结果。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着信息不完整、信息不对称及个人感情倾向等因素,势必影响考核的结果,因此,保证沟通是必需的,通过沟通纠正可能出现的偏差。注意三个环节的沟通:一是工作合约的形成环节;二是工作合约实现的过程;三是工作合约签订双方形成的考核意见。对于双方有争议的考核结果,履约者应及时反馈或申诉,以保证考核的公正性。

    (三)绩效管理的培训和指导

    由于受习惯性的思维方式的影响,对任何一种管理方式,普遍认为,只是少数人起草制定一些文件和规定,并下发到各单位执行就可以了。事实上,绩效管理是一种全员、全过程的管理,仅凭少数人是不可能达到效果的。因此,改变旧的思维习惯尤其重要。实行全员培训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原则,是推动绩效管理实施的有效手段。首先,在绩效管理的框架建立之后,应对全员进行系统的培训,让员工熟悉绩效管理的总体思路和实施方案;其次,在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从领导者、管理者,到执行者,自上而下实行个别指导;再次,绩效管理实施一段时间后,对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分析讲评,达到强化的目的。

    (四)注意绩效管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任何一件事情的内容,都是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绩效管理也不例外。判断员工是否完成任务,一个重要的支撑材料就是员工的工作记录,在开始实施绩效管理的时候,可以采用手工方式,待员工熟悉了绩效管理的基本规律后,应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使用绩效管理软件扩展办公自动化系统。其次,对考核结果,一定要按照考核周期进行公布,起到对工作绩效改善的引导作用。

    三、绩效管理的实施步骤

    (一)年度业绩指标分解

    根据上级下达的年度业绩考核指标进行分解,按照职责将所有指标分解到各部门,各部门再根据各岗位职责分解到人,员工对所负责的指标按照时间顺序分解到每个月份,形成月度业绩指标计划,至此,所有年度指标都落实到位。

    (二)年度业绩指标的控制

    1、月度控制:每月初,按照绩效管理要求,自下而上签订绩效合约,由履约方根据月度的业绩指标计划和当月的重要工作,拟定月度工作合约后,与约定方签订工作合约。每月底,自上而下核定工作合约完成情况,由约定方与履约方进行沟通,对当月工作合约的项目打分,形成月度的绩效考核结果.月度考核结果经绩效考核委员会审核后,在局域网上公布,对于结果与业绩指标计划差异较大的,要进行专题分析,找出原因,并制定下月的改进措施。
    2、季度控制:每个季度末,将是年度业绩指标完成与否的关键时点,因此,在季度末的月份,除了完成当月工作合约外,还应对每一个业绩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实际完成与计划指标的差异,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三)年度业绩指标的考核

    1、上级的考核是以百分制确定的,到年底上级按照指标完成情况,给出一个考核结果,我们按照年初的分解计划,将各项指标得分落实到部门和个人,得到每个部门和员工的年终考核得分。
    2、由于各个指标不是独立的,都是由主管部门和配合部门完成的,所以,按照与指标的紧密程度,对各部门设置合理的权重,最终形成每位员工的年度考核结果。
    对于供电企业来讲,真正实行绩效管理存在着一定困难,比如,长期以来形成的偏重技术管理,忽视企业管理;人才的缺乏;身在垄断行业员工缺乏危机感;整体缺少推动绩效的动力;更为重要的是,企业领导层思想浮躁,对绩效管理理解不够,支持和推动不够;中间管理者嫌麻烦,敷衍了事;员工吃不透,害怕扣奖,有逆反心理等。这些都是影响绩效管理执行的因素。但是,作为提升企业绩效的有效管理手段,应当坚定不移地推行下去,特别是企业的领导者,要充分认识绩效管理的重要性,转变观念,克服困难,扎实地推进绩效管理,实现"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战略目标。


(编辑:卢则艳)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