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认为,开展电解水制氢的试点已经可行,特别是结合正在开展的“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建设工程”,增加制氢试点,促进制氢工业边探索边发展,将是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研究之路。 东风汽车公司原任厂长黄正夏对记者说:一提到电解水制取氢气作能源,人们就会怀疑其资源、成本、电力、技术等方面是否具有可行性。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各种顾虑其实都可以打消。电解水制氢技术及设备均可在社会上订购,并可在使用中不断改进。 氢的热值很高,一立方米氢的使用效果相当于一升汽油,氢的渗透力及爆炸威力虽然很强,但氢的燃点要比汽油高许多,只要采取严格的知识培训,按规程操作,采用保护设施,比汽油、天然气还要安定和安全。100多年来,我们使用的大型汽轮发电机组一直在采用氢做内部冷却的保护系统,完全安全可靠。 我国水能、水电资源雄居世界首位,特别是西南地区具有强大优势,全国广大穷困山区也电力各方博弈 供求失衡:中国电价走向何方?十分丰富。据最近三年普查,全国水能总量6.89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4.93亿千瓦,经济可开发量也达3.95亿千瓦,但实际开发利用只有15%,远低于世界30%的水平。大力发展水电,利用电解水制氢,将是我国能源战略的美好前景。 黄正夏说,目前,国家正在积极推进“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建设工程”,如果水电站增加制氢的内容,不仅解决了农村用电问题,还可以利用富余电力制取氢气,延长发电季节,储存水能、电能。特别是一些“老少边山”库区,水能资源丰富,有的已建设了大中小不等的水电站。有的小水电站在丰水季节,电有富余,但国家电网这时并不要电,卖不出去,而枯水季节,发不了电或只能少量发电,照旧无电,照样穷困。如果把有条件的水电站建成能够制氢储氢供氢的综合电站,则面貌将会大大改观。 据专家初步测算,一个1万千瓦的中小水电机组,如果每晚利用七到八个小时休息时间,继续满负荷发电制氢,按5千瓦时电制1立方米氢计算,每年可制40万-50万公斤氢;每公斤氢按5人座汽车可行驶80-100公里,每辆车每年平均按行驶15万公里计算,可供250-300多辆汽车全年用氢需要。作为生活用氢,可供2500-3000户氢灶或家庭电站全年需要;从经济效益看,1万千瓦水电机组每天夜晚用七到八小时发电制氢,如果电费成本以工业电价每千瓦时0.4元计算,制氢每年可增加收入1000万元左右。如果大力加强科研,改进技术,降低制氢电耗,从每5千瓦时电制1立方米氢,降到4千瓦时以下,则电站效益还可再增加15%-25%。 黄正夏、袁润章等专家建议,可以先结合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开展试点,在建设水电站的同时,建设氢供应站,近期可作生活燃料,远期供氢燃料电池家庭电站发电。这条路如果走通了,一般大中型水电站也同样可以兼营发电、制氢、输氢业务,制氢工业将会得到极大发展,这将是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研究之路。 专家们认为,在试点基础上,对水电站附近的村庄或小城镇适当扩大电解槽容量,增加氢压机、氧压机、充装台、气瓶等设备,投资约300万至400万元。这套装置可通过管道向农户送氢,向村办工厂送氢,还可充装氢气瓶,回收氧气充装氧气瓶,以供销售。这样,将为“电解水制氢取代石油”应对能源危机,促进城镇工业化、农村城市化作出贡献。
(编辑:李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