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供电公司安全生产纪事
2005年7月21日,山东泰安供电公司实现连续安全生产2500天。这对于生活在泰山脚下的泰电人来说,意义非同一般。总经理朱光超阐释:“这不仅仅是最高历史纪录,而且标志着公司的安全生产平稳发展,步入了突破创新的阶段 。只有用固若金汤的安全防线才能筑就稳如泰山的安全电网。” 控制过程,关口前移,让隐患永远没有变成事故的机会 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就是保证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和电网安全,而要做到这三个安全,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只有把管理做细做精,通过过程控制和细节管理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该公司党委书记吕黎村和分管生产的副总经理苗培青一再强调关于飞行安全的“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起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他们教育员工,这1000次事故隐患,也许是忘记戴安全帽,也许是一个螺丝钉没有拧紧,也许是标错了一个小数点,安全生产管理就是要让这些隐患永远没有变成严重事故的机会。对事故,要防得稳、救得上、惩得严,而且未雨绸缪胜于紧急“救火”。为此,泰安供电公司在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的基础上,以开展标准化作业为着力点,注重过程控制,超前防范,力求做到“操作零意外、开工零延时、检修零缺陷、试验零遗漏、安全零违章”。 泰安供电公司的标准化作业在业内名气挺大,国家安监局意欲在全国推行他们的做法。该公司从1999年就开始实施作业“标准卡”,先是从设备检修开始,后又推广到线路运行巡视、变电运行巡视,再后来就连城网建设改造、光缆施工、基建等工作,他们都实行标准卡作业。国家电网公司指定他们参与编制国家级标准《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编制导则》和《高压开关设备运行管理规范》。在编制导则过程中,该公司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的具体要求,对使用多年的“标准卡”进一步修改、补充和完善,统一规范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以它的严细实,将工序内容、工序标准、安全措施等逐条列出,什么人负责、怎样落实都有明确规定。该公司生技部主任吴斌说:“推行现场标准作业指导书,使职工明确了在各项生产活动中‘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达到了每一个工作环节都有据可依,实现了工作人员行为‘可控’、工作质量‘在控’,安全生产自然就‘可控在控’了。” 安全生产重在预防。泰安供电公司有一项明确规定,批停电检修计划必须先批安全措施。记者在该公司看到了一份7月14日35千伏红汶线停电检修的安全措施票,该票包括风险分析、安全措施、工作分工等内容,而这份安全措施票的出炉要经过复杂的申请批复流程:线路队工作申请人提出申请,调度员初审接收并填停电申请;线路队向安质部报安全措施票和安全措施,安质部根据停电安全要求对线路队所报安全措施票和安全措施进行审核;调度所运行人员根据安监部批复的安全措施完备的申请单,根据电网运行方式进行停电安排并批复;调度主任审核签字;调度员通知线路队和相应操作单位。该公司副总工程师张经昌说:“这一道道复杂的审批手续,保证了安全措施的正确和完备,保证了措施的落实到位,达到了超前防范的目的。” 改革中求突破,让管理模式和人员素质更适应安全生产 管理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安全生产管理更需要持续创新。泰安供电公司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注重以改革优化管理流程,使各项运作机制更适应安全生产的实际需要。调整调度指挥系统、合并自动化远动班与继电保护班、加强班组规范化建设……稳中求变,步步深入,他们针对企业现状,适时应变,构建着高效、高速、高素质的管理和执行机构。 今年上半年,他们在变电运行管理上进行了大胆探索和突破,在管理模式和用人机制上走出了一条既符合实际、又具实效的新路子。下一步,他们还将进行调度配网专业化改革,将配网调度从电网调度中剥离,进一步强化电网调度管理职能,细化配网专业管理。 该公司共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49座,而这49座变电站原来分属变电工区、新汶供电部、市郊供电部、高新区供电部4个部门管理。监控中心设在调度所对全部无人值守变电站实行集中监控。35千伏农网变电站实行站所合一管理,变电站现场只有两名运行人员单人轮流值班。由于这部分人员大多年龄偏大,且一直在35千伏变电站工作,业务素质低、运行经验少,安全生产保障性差。4个部门管理49个变电站,导致机构重叠、无法实现专业化管理,各部门在运行管理中执行的标准制度也不统一,制约了变电运行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该公司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于今年的4月12日,将新汶供电部、市郊供电部及高新供电部管辖的17座农网变电站全部移交变电工区实行专业化管理,监控中心也由调度所正式移交变电工区。改革后的变电工区共有职工82人,管辖变电站43座,设一个监控中心,3个操作队。 运行管理模式变更了,运作机制变换了,人员岗位就要进行重组和整合,人员素质更亟待于提高。该公司对新增工区专工、监控中心班长、操作队队长等岗位公开竞聘,对原有运行人员优化组合,原农网站值班人员全部划归操作队从事新的变电运行工作。为尽快提升这部分人员的业务素质,变电工区本着干什么、学什么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采取以考促学的方式,从最基本的设备巡视、倒闸操作开始培训,坚持每周一次考试,运行人员的业务素质得到快速提升。原来在35千伏道朗变电站值班的53岁的张金明深有感触地说:“刚到操作队面对110千伏、220千伏变电设备时真是眼花缭乱,别说巡视、操作,连有的设备的名称都叫不上来。通过近期的学习培训,现在我已能独立巡视设备,掌握了倒闸操作要领,学会了填写操作票,对各站的运行方式、一次接线图等都已掌握和熟悉,基本胜任了操作队当前的工作。以前真是连想也不敢想呀。” 4月25日,变电运行专业化管理改革实施后的第6天,新组建的汶口操作队值班员王军、赵学国在交接班巡视时,及时发现和处理了汶口站220千伏金汶线211-2刀闸C相导电环脱落的重大隐患,避免了一次大的设备事故的发生。变电工区技术专工张海峰说:“变电运行改革前,该站属无人值守站,不存在每天的交接班巡视,这样的缺陷很难被发现。这样的隐患一旦发展成设备事故,造成的后果难以想象。这也证明了公司变电运行改革的正确性和及时性。” 为锤炼员工的基本功,该公司通过岗位培训、主题教育、技术比武、述学活动、师徒互助等方式,积极探索实现三个转变的有效教培方法,即把学历转变为能力,把经历转变为经验,把知识转变为才能,极大地提高了员工的职业素质。在2004山东集团公司组织的十项技术比武和知识竞赛中,该公司获得团体第一名1项、第二名2项、第三名2项,个人取得2个第一、3个第二,总体成绩名列山东电力第一位。 市长令为电力安全“护法”,构建坚强电网品牌 2004年10月,泰安市政府以2004年第99号市长令的形式下发了《泰安市供电设施保护管理办法》。以政府令的形式为保护电力设施提供法律保障,这在全国电力行业还是比较罕见的。 电力设施遭受外力破坏的情况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如何才能有效遏制呢?泰安供电公司通过多种方式大力宣传电网安全的重要意义和外力破坏电力设施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严重危害,得到了市政府以及司法局、公安局、建设局等各部门的认同,并就电力设施保护达成了一致意见。得到市政府令的法律保障后,该公司又印刷了大批宣传单,制作了广告牌,在全市城乡广泛宣传,并联合公安部门,打防结合,综合治理。这一系列措施收到了明显效果,今年上半年,泰安市供电设施遭受外力破坏案件比去年同期减少了50%左右。 政府部门保护电力设施的自觉性也在逐渐提高。7月上旬,泰安市建设局在进行一处河道清淤时,因附近有供电设施,他们就主动联系生技部主任吴斌,叫上供电公司的员工一起现场商定施工细节,确保施工中不危及电力设施。吴斌说:“以前都是哪里有施工,我们主动过去察看,告诉施工方注意保护电力设施。现在是他们主动想到要保护电力设施。这样的变化实在太大了。如果全社会都有这样的主动性,我们能减少多少不必要的损失呀。” 泰安市政府99号令,不仅对电力设施保护进行了明确规定,赐予电力部门授权和紧急处置权的“尚方宝剑”,还要求政府各部门积极支持电网建设,共造知名品牌。 苗培青说:“泰安市政府将坚强电网和充足的电力供应作为对外招商引资的一个品牌,大力宣扬,这为我们开展工作创造了条件。目前我们预备了6条线路通道,为以后的电网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市政府提出的‘打造安全可靠电网’的要求也使我们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压力也是动力。近几年,泰安供电公司通过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建成投运了两座220千伏变电站、7座110千伏变电站,改造了一座220千伏变电站、5座110千伏变电站及11座35千伏农网变电站。2004年,500千伏泰山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同时,该公司建设了一批输电线路,改造扩建了3座变电站,共新增变电容量16.3万千伏安、220千伏线路52公里、110千伏线路20公里。今年是泰安电网建设史上的又一个高峰年,按照计划,共改造、扩建35千伏至220千伏变电站10座,新增变电容量40万千伏安,新架设110千伏、220千伏输电线路180公里。上半年,该公司已架设线路112.8公里,完成了5座35千伏至220千伏变电站的改造、扩建。到今年年底,随着这一批输变电工程的建成投产,泰安电网将成为以500千伏泰山站、石横电厂等为电源的八角双环网,形成以220千伏为主网架的供电网络。另外,该公司以光纤为主的电力通讯主干网基本建成,调度自动化系统通过了实用化验收,全网变电站实现了无人值守,电网的科技含量、自动化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为电网安全增加了技术保障。 犹如攀登泰山十八盘,经历了汗水的洗礼与艰辛的磨砺,泰电人更能体会“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境和“追求卓越,努力超越”的内涵。总经理朱光超说:“安全和健康是企业和员工最大的财富。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生产永无止境。2500天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要再接再厉,努力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
(编辑:陈梅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