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基础篇 >> 绩效管理 >> 正文

为什么刺猬能战胜狐狸?
转自: 时间:2006年04月19日15:48

管理学家彼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讲了一个道理:为什么看起来很笨的剌猬能够战胜狐狸,只因为剌猬专心于一种能力的培养,而狐狸之所以不能够胜利却源于它太聪明,总想通过“计谋”获得胜利。

    中国人就个人而言是公认为全球智商最高的人种之一,但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却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中国的企业家常常会讥笑国外一些大公司做事的“迂笨”,比如沃尔玛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曾在Kmart和Target停车场数那里停了多少汽车,还在Ames计算货架空间、记录销售价格。沃尔顿创建的“山姆会员店”不过是他认识了创建普莱斯俱乐部的索尔·普莱斯后,仿照这一概念创立的。

    聪明的中国企业家大多是狐狸型的,而沃尔顿那样的企业家大多是剌猬型,为什么在中国我们会看到一个特殊的现象:在所谓的高技术领域,如计算机、手机或者家电中,中国都有不少优秀的公司,而在饮料、日用品如牙膏牙刷以及洗涤用品等所谓消费品中,却几乎被跨国公司的品牌占据,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因为这似乎寓示不少中国公司的竞争力还是体现在“高科技产品”中外在的技术引进或制造的低成本上,一旦我们要去对没有多大技术含量的消费品创造“附加价值”,则大多是束手无策。

  这就是为什么聪明的中国企业家在没有什么核心技术的消费业,会输给了“迂笨”的西方企业家的原因,因为我们喜欢各种“计谋”的胜利,而不喜欢通过坚守做事“逻辑”而获得的胜利。

  占据消费品市场已久的沃尔玛在发展中坚持了两个关键要素:第一是将这些商店设在偏远的农村地区和小城镇,“我们的关键战略是将大型商店设在别人未加重视的偏僻小城镇。”沃尔顿计划的第二个要素是扩张的模式。正如戴维·格拉斯解释的那样:“我们一直是在从内向外推进。我们绝不会先学跑再学走。”

  国美是中国学沃尔玛的成功者,但国美又是如何学的呢?从国美的动荡中我们显然可以看到国美学到的是“低价”,而没有学到为什么持续的低价,这才有供应商对国美又恨又爱的无奈。在这一点上华联王宗南的反省倒是值得高兴,因为他终于注意到与沃尔玛这类跨国公司本质的区别在于,我们重“量”而轻“质”,而别人是在重“质”的前提下求量。在我看来,企业的质首先在于这家企业的战略选择:如何成为一家优秀的公司,你只有理解沃尔顿定位沃尔玛成长的方式,才有可能懂得为什么沃尔玛把它的店开在石景山,而不是王府井。

  当剌猬战胜了狐狸的时候,我不知道狐狸是否真的认识到了一个道理:它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它太聪明。

(编辑:赵宏)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