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的电力发展要解决一部分人群的文化缺失
我国电力发展的文化意义在哪里?
我国目前仍有3500万人口未用上电。这就是说,一切由电带来或产生的文明,诸如最起码的电灯、电视,他们都无法利用和享受到,电力发展应该让他们同样享受到这些文化。再者,很大部分用上电的人也因电力消费水平不高,而不能完全利用和享受到电力带来的文化成果,诸如计算机、网络等。电力发展将改变这种文化缺失,极大地提高人们的文化水平,从而让人们可以选择和享受到
更多样、更精彩的文化生活。
二、电力构筑新的文化观念
电力本身体现的是科学文化,由于电力对社会与自然产生的巨大影响和作用,对人们旧有的文化观念产生了无可估量的冲击,改变了一些旧的文化观念,形成了一些新的文化观念。
我国电力兴办之初就可看到这种新旧文化观念的碰撞,如当初清政府在禁止使用电灯时,就说电灯是妖术,容易产生灾祸,一不留神,就会伤人烧房。相反,史履晋等人在申办华商电灯公司时却说:京师人烟稠密,火患尤须预防……若改用电灯,自无失慎之虑。
两相比较,新旧文化观念迥然不同,新的文化观念引导人们崇尚科学、相信科学。
到了现代,随着电力应用于各个领域,新的文化观念不断产生,如电化教育,实现了远程教学,改变了几千年来在同一时空条件下进行教学的观念。再如文化节目电视现场直播,加上观众的电话、信息等互动,改变了过去非到现场才能进行文化交流的观念。
电力所体现的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产生了广泛的交融,科学文化求真,人文文化求善,二者交融,构筑了新的文化观念。
三、电力构筑新的文化基础,产生新的文化模式
一百多年前,当电力出现后,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在日记中写到:“火轮驰骛于昆湖,铁轨纵横于西苑,电灯照耀于禁林。”不知他是仅仅震撼于这种前所未有的变化,还是已经预见到了电力等工业文明将会改变旧有的文化。但是今日电力为我们构筑的文化基础、文化模式,其迅猛的变化,是他老先生当时绝对想像不到的。
放眼当今世界,电力已经渗透到几乎所有的公共文化领域,教育、艺术、戏剧、影视、音乐、舞蹈等。当一些人还没有享受到电灯、电话、广播、电影、电视等文化成果时,另一些人已经在利用电脑、网络等在创造文化,并利用电流迅速地把这种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丰富和改变我们的世界。
由于有电力所构筑的基础,人们在创造文化时,产生了新的多样的文化载体、文化模式。人们在记录、复制、传播文化时,有了快捷、方便、准确的制作工艺。人们在交流、储存文化时,有了安全、可靠、高效的保护手段。
电力给人类带来更广阔的文化视野,让人类享受到新的文化成果。
四、电力构筑新的文化内容
电力不仅构筑新的文化观念、构筑新的文化基础、产生新的文化模式。而且在一些方面,直接构成了文化本身的内容。
在现代文化内容中,用电力制造的声色光影已构成现代都市生活中的重要文化内容。旧中国上海有不夜城之称,形成一种特有的文化。昔非今比,眼下中国大陆大多数省会城市和一些发达的中等城市,其“不夜”的程度,早已大大超过当年上海的水平了。
在文化项目中,当电力成为不可或缺,甚至不能替代时,它就直接构成了文化内容本身。如舞台上的灯光、城市的光亮工程等。我曾领略过美国好莱坞影视城、迪斯尼乐园等文化中心由电力构成的文化内容。在我国现在的一些娱乐场所、科技馆、博物馆、影视城也开始有了这类文化内容。
在当今社会,自动化、信息化已然构成一种全新的社会文化,而且已深深渗入到人们的工作、生活中,电力是这种文化中的重要构成内容。
在今天,电力能够直接定义为文化内容的尚不多,以后会怎样?还是让未来回答吧。
往事如烟,来日似霞。电力是现代社会的基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是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在可以预见到的将来,电力都是朝阳产业,我国电力发展将会在更大范围、更大程度上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
信息来源:中国电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