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上不断抢聘人才,来自管理咨询机构埃森哲的专家说,跨国公司应该转变中国和俄罗斯等市场只能占据低端技术市场的观点,真正从这些国家丰富的技术和创意人才中获益。
5月12日,惠普中国正式启动了自己在中国市场的最大人才招聘计划,在今年接下来的时间里,惠普要为自己招聘1000位新员工。
惠普中国区总裁孙振耀介绍说,这也是惠普历史上最大的一个招聘计划。能与之相媲美的是微软。
年初回国的微软研发集团新任总裁张亚勤透露,微软在中国的研发人员3到5年内将超过3000人,而截止2006年底,新增员工人数就将超过800人。
先后,Google、戴尔两大公司也在中国为自己的研发中心,制定了人才招聘计划,数量均十分可观。
对于上述事件,在京参加埃森哲全球融合高层论坛的埃森哲战略部总裁Walter-Shill表示,跨国公司正在察觉到创新的来源,并愿意对此进行投资,使其在这些国家丰富的技术和创意人才中获益,而不是将新兴经济体视为低成本供应基地。
“在此之前,部分跨国公司则只是错误地认为,自身经济将继续占据高科技领域,而像中国和俄罗斯国家只能占据低端技术市场。希尔表示,这种“殖民”观点非常不当,实际上,崭露头角的经济实体正沿着价值链攀升,而不是在下滑”,Walter-Shill说。
埃森哲通信及高科技事业部供应链管理全球主管合伙人Hans von Lewinski也表示,在中国市场投资,光有资金还不行,主要竞争体现在人才方面。“高科技公司的产品周期很短,新公司很容易进入。但在人才之争上,这方面的竞争非常激烈,公司要想有所发展,就必须要吸引、留住人才”。
这个观点对于中国公司同样适用。目前,中国公司也在进行着全球化的尝试。埃森哲的统计数据显示,现有250家中国企业已在美国市场中竞争。Hans von Lewinski甚至认为,在未来的世界500强中,将至少有30家中国公司会名列其中。
“毫无疑问,跨国公司在中国集中搞研发,会吸引大量人才前来。现在全球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产品针对中国市场研发,同样,中国公司也会对海外公司的研发形成压力”。他这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