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青青校园 >> 学子园地 >> 正文

上海交通大学五个“及时”开展毕业生就业教育和引导
转自:中国大学生在线 时间:2006年05月17日22:56

  上海交通大学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围绕社会需求,紧扣就业形势,从具体实际出发,每年推出一项引导性工程:2000年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2001年推出“交大学子西进工程”,2002年鼓励学生到中小城市去发展,2003年以“沪郊就业”为重点,2004年提出“长三角就业计划”,2005年推出“重点行业、重点单位就业战略工程”。学校抓住“五个及时”,努力将教育和引导工程落到实处,切实引导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及时调整政策,建立鼓励和保障机制。学校及时研究国家政策和战略需求,积极组织研讨,提出贯彻和落实措施,切实把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列入对院系考核指标。在学生中设立就业信息员,每学期开展两次摸底调查,全面掌握学生的就业需求和思想动态。每年组织教师到各用人单位进行调研,了解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编发《就业工作年度报告》、《就业工作参考》等,发至校内各部门。在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及时制定并调整有关政策,对毕业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2005年学校还出台了《关于对去西部地区、基层单位以及国家重点单位就业的毕业生进行奖励的决定》,对响应国家号召,到基层、西部及国家重点行业就业的学生给予奖励。
  及时加强教育,树立理想和信念。学校积极开展生涯理想教育和信念教育,引导广大毕业生将个人的职业选择与终生发展结合起来,将个人价值与国家需要结合起来,牢固树立“报效祖国、志在四方”的理想信念。学校在“第一课堂”就业指导课程中,大力宣传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大学生的号召,详细介绍有关政策。在“第二课堂”中,通过举办西部企业风采展示、国家重点企业巡礼、“祖国强盛我的责任”等活动,大力加强理想和信念教育。目前,学校已在中西部地区及国家重点企业建立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260余个,每年组织1000余名在校学生参加就业实习。
  及时调整专业,适应国家和社会需求。学校将各专业招生人数与就业率等指标进行挂钩,并结合学校学科和师资情况,对招生计划作出调整。从1996年至今,在撤并一批老专业的同时,新增设了经济学、法学、传播学、广播影视编导、药学、医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恢复了航空航天、核工程和核技术等传统专业,为国家培养急需战略人才。学校还和总装备部合作,定向招收国防生,至今已为军队培养高层次研究生150余名,本科生60余名。
  及时搭建平台,提供优质和高效服务。学校大力建设信息服务平台,把企业需求和学生简历等信息上网,供用人单位和学生浏览,并定期向学生编辑发放报纸《职业风》。同时,加强管理和服务平台建设,提供近700平方米办公用房,建设了资料室、招聘室、宣讲室、模拟室等场所,配备了专门设备供学生就业使用。倡导“一门式服务”和“首问负责制”,为用人单位和学生提供优质和高效服务。学校还主动开拓就业市场,扩展与西部、基层和国家重点单位的联络,建立招聘绿色通道,在安排专场宣讲、发布招聘信息、推荐优秀毕业生等方面予以重点关注和支持。在2006年3月举行的专场招聘会上,为学生提供了1000多个需求岗位,100余名学生当场签约。
  及时树立典型,营造良好就业氛围。学校及时树立到西部地区和国家重点行业、单位就业的毕业生先进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的带动作用。从2001年实施“学子西进工程”以来,已有1560余名学生到西部地区和国家重点单位就业。学校每年召开“学子西进工程恳谈会”,在毕业典礼上公开表彰到西部地区和国家重点单位就业的学生,多渠道广泛进行宣传。加强毕业班学生党建工作,把党性教育和毕业生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注重对毕业班党员的培养和考察,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学校还先后开展了“西部就业学子互动营”、组织优秀毕业生召开“让激情燃烧在基层”座谈会等一系列活动,并邀请10余位优秀校友举行报告会,大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编辑:伍彩霞)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