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的心理素质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可测性
人与人个体差异是明显存在的,因此可以很好的对人进行区分,人的差异性与独特性为选拔评价提供了前提条件。
但就每个人而言,一个人的特征又是相对稳定的,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表现出相同或相类似的心理特征,即不仅今年表现是这样,去年一般也是这样,明年有很大的可能还是这样。另一点是人在不同的情景不同的任务中表现出一致的心理特征,例如一个负责的人不仅对待工作尽职尽责,对待家人也能充分履行自己的义务,对待朋友也能够坚守承诺。当然这种稳定性只是相对而言的,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个人的心理特征也会发生一定的改变。但正因为人的素质特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才使得测评具有意义,我们才能够根据测评的结果做出适当的推论,即从过去的表现推论将来的表现,从一种情境中的表现推论更大范围的情境中的表现。在选人的时候,也是通过一个人在接受选拔时表现出来的能力个性等特点来推论他在以后可能的行为表现。
尽管人的心理特征具有内隐性,难以直接进行观察,但它可以通过人的行为反映出来。人的外显行为与内在的心理特征有较大的一致性,但是我们的行为与内在的心理特征也常常有不一致的地方,那么,对行为的探测和推论就应当比较慎重,也需要较多的专业技巧。
2、人才测评是客观的、间接的和相对的测量
了解人的心理特征最直接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借助于观察者的主观经验与直觉,但这种凭主观直觉获得的结论往往不可靠。例如一个工作成就很优秀的人从表现上看起来很自信,但是在心理测量中却反映出来他的内心充满紧张和焦虑,在压力之下情绪很不稳定,只不过过去工作比较顺利没有表现出来而已。因此要想真正了解一个人比较内在的真实的特征必须要借助客观的科学测评技术。
现在,我们还无法直接测量人的心理,只能测量人的外显行为,来推论人的心理素质。这就像我们不能直接测量温度而是通过水银汞柱的体积变化来测量一样,是一种间接的测量。例如,我们通过一个人喜欢阅读文艺杂志,喜欢听音乐、绘画,推论此人具有从事与艺术有关的工作的兴趣。
另外,我们对人的行为测量,就是看每个人处在一个什么位置上,一个人能力的高低,兴趣的强弱等,都是与其所在团体的大多数人的行为中某种人为确定的标准相比较而言的,因此是一种相对的测量。
3、科学的测评是基于统计规律之上的
使用人才测评手段对人的心理素质进行测评不可能测量一个人所有的行为,只能抽取一定的行为样本。按照统计学说法是通过有代表性的样本可以对行为的整体做出推论。因此,测评中所选用的抽样行为一定要具有代表性。
任何测评手段所做出的推论都不是绝对,而只是达到统计上的显著性水平而已。例如,我们通过空间能力测验来预测一个人将来成为建筑设计师的可能性想象,我们研究的统计数据表表明99%的成功的建筑设计师都具有较高的空间能力,但我们不能排除1%的特例存在。而且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还可以发现,空间能力与建筑设计方面的成功在统计上只是相关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因此,反过来说,空间能力强的人一定会在建筑设计方面成功就是不成立的,因为建筑设计方面的成功还取决于其他一些重要的因素,如数量能力、责任心、毅力等等。
一般能力倾向测试
所谓能力是指人的认识能力和行为所达到的水平,亦可称为一般能力。按能力的特殊性程度划分,有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这是最常用的一种划分方法。一般能力是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共同能力,它是人们有效地掌握知识和顺利地完成活动所必不可少的心理条件,即便是简单的活动,均不能脱离这一能力。
分项能力测试
主要包括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领导能力等四项能力。
情商测试
主要包括竞争素质、心理适应性、责任感、自信心、克制能力、焦虑水平、情绪稳定性、思维方式等七项。
职业倾向测试
包括兴趣倾向问卷、个体经历问卷、人格倾向测验以及职业选择。
个性测试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主要反映在能力与人格两方面。有关能力差异可以通过能力测验去考查,而个性上的差异就要求助于个性测验,国外习惯称为人格测验。它主要测量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心理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