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职业生涯 >> 职业指导 >> 正文

初涉职场 大学毕业生就业求职三段论
转自: 时间:2006年05月30日16:28

媒体频现大学生就业难的报道,连坐在出租车上都听到司机慨叹:年年招这么多大学生,大学生还找不着工作!问他怎么知道,司机说:嗨,我成天拉那些赶招聘会的学生。哪儿要有个招聘,那人海了去了!

  阶段一:职海茫茫

  初次找工作的人都难免忐忑不安地广发简历,不放过任何一场大点儿的招聘会,四处委托亲友代为留意和介绍推荐,看到与自己的专业或目标沾点边儿的职位就跃跃欲试……

  也许不只是初涉职场的学生,有些换过几次工作的人仍然如此。生存的压力、不知何处能落脚的不安全感、不知该做什么的茫然,叠加在希望、等待、碰壁、挫折、沮丧、惊喜的心路上。记得我走出校门前第一次找工作,也曾拿着厚厚一本招聘信息,翻到有招我所学专业的那一页,挨个儿打电话询问。那时既不清楚自己想进什么样的单位,也不确定能做什么工作,几乎是只要有一份工作就好,只要能留在北京。

  在茫茫职海中的热切而带点儿盲目的寻找,成功率稍低,但坚持下去,根据自身实力适当调整期望值,通常也可以达成所愿。我们需要一份工作,需要养活自己,于是,一番跌跌撞撞之后,生存问题得以解决:饭碗找到了。

  阶段二:弱水三千

  生存诚然很重要,但一旦温饱无虞,我们必然会有更高的要求。曾经看着不错的工作,也许并不能施展自己所长,也许薪酬待遇抵不过付出的辛苦,也许同事关系不佳,也许上司处事不公……

  换工作的人若仍是职业方向不明确或者只看薪资水平来做选择,我把那定义为阶段一。职业成千上万,理论上大多数人都能做,但我们喜欢做又能做得比别人好的职业却有限。就像寻找人生伴侣一样,职业也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20余年的成长历程,已逐渐打磨和锻造出我们有别于他人的性格、志趣、爱好、价值观,不合本性的事情我们也能做,只是未免代价较高。

  意识到弱水三千我只宜取一瓢饮的求职者,有较小的选择幅度,也有更集中的攻击火力。他们会选定适合自己的职位,心无旁骛;或者专心了解最想进入的几家企业,找准契合点,有的放矢甚或出奇制胜。

  记得有一则国外的旧轶闻:一位年轻人冲进一家著名报社,向主编依次询问是否需要记者、编辑、印刷工人……当问遍所有职位主编仍说不需要后,年轻人说:那你一定需要这个——他从包里拿出一块很精致的牌子,上写:额满暂不录用。主编不由得大笑,当即安排这年轻人去了广告科。

  阶段三:从心所欲

  职业生涯中,有人忠于企业,做过一系列各式各样的工作后在同一企业中逐渐攀升上去;有人忠于职业,不断变换公司但一直做着类似的工作。有些人能在历经变故后最终以做自己热爱的职业谋生;有些人也许始终停留在边工作边抱怨中,如同一个老笑话:说到工作满意度,100个人里倒有101个不满意——还有1个是家属。

  走在阶段一的人,只是要找份工作;有的人可以跳过去直接进入阶段二,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远非所有人都能走到阶段三,寻找合适的方式去做自己要做的事。这与一本财经童话的观点类似:找出你的兴趣点,然后设法用它去赚钱。赚钱毕竟不是目的,只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就如占据了我们一大半清醒时间的工作,那是为了生活,而不值得为之牺牲其他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的东西:休闲、健康、快乐、情感、家庭。

  不只是找工作,相信工作状态同样可以套用这三个阶段:最初我们只是做着一份活儿,而后逐渐过渡到做适合自己的事,有几人能最终达到从心所欲的阶段呢?

  不论为了生活还是为了工作,我们都需要认识自己和外界,有梦想并敢于追求,冲破限制自己的障碍。那么,要走过多少路才能赢得身心的自由、创造人生的意义呢?

(编辑:刘娟)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