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电力知识 >> 脱硫技术 >> 正文

关于召开第十届燃煤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污染治理技术暨烟气脱硫脱氮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交流会征
转自: 时间:2006年05月30日16:53

各有关单位: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持续增长和能源需求的不断扩大,在加速电力发展的同时,治理燃煤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控制酸雨仍是当前一项重要的任务。据我国政府有关部门统计,预计在未来10年内,我国将有3亿千瓦装机的烟气脱硫投运和建设,至少有上千亿元的脱硫市场。我国科技人员经过10多年的研制和改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燃煤脱硫先进技术工业示范在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功,出现了一批先进的脱硫技术,我会组织专家对这些技术进行了综合评估,其成本低、环保性好,脱硫后的副产品变废为宝等特点非常突出,其工程项目的建设技术水平和运行管理经验等符合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要求。脱氮技术较脱硫技术还需进一步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的应用工程实例,加大推动脱氮技术的发展步伐。为了将先进的脱硫脱氮技术成果及时在全国场推广应用,为供需双方提供相互交流、合作的机会。根据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重点科技项目交流计划安排,总局委托我会于20067月在江苏苏州召开“第十届全国燃煤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污染治理技术暨烟气脱硫脱氮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交流会”。本届现场交流会将为解决我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污染问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现将会议征文及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论文征集的主要内容

1、国外氮氧化物治理技术在我国的示范及应用介绍;

2、国外脱氮系统工程在我国的示范及在世界各地的应用介绍;

3、氮氧化物控制技术要求与标准;

4、在脱硫技术设计中,工程建设中,设备和装置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与采取的办法措施;

5、烟气脱硫技术规范及控制要求;

6、氨法工艺脱硫;

7、适用于低、中、高硫煤的燃煤锅炉和工业炉窑的烟气脱硫脱氮工程项目的建设和运行管理;

8、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烟气脱硫脱氮先进技术的工业示范在电厂的应用及管理介绍;

9活性焦可资源化干法脱硫脱氮技术的开发在电厂的应用及管理;

10、各类研发应用的烟气脱硫脱氮新技术

11、烟气脱硫脱氮工业示范工程的建设与研究;

12、烟气脱硫脱氮在线监控技术、产品和运行规范;

13、固硫剂的最新研发与应用;

14、烟气排放中汞、细粒子的控制技术及其它。

希望各有关单位及相关人员,根据征文内容撰写论文。

二、论文要求: 采用A4纸规格,5号宋体字,每页42行,每行45字。一般不超过5页。文责自负。论文摘要在500字左右; 题目下方为作者姓名,单位,邮编; 会议只接受论文的电子版(或软盘)。论文发至电子信箱; 论文截至日期为2006520。凡被录用论文,将汇编到题为《第十届全国燃煤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污染治理技术暨烟气脱硫脱氮工程项目的建设和运行管理现场交流会论文集》中。参会人员每人一册。

三、特邀报告

1、国家环保总局有关部门领导介绍“十一五”环保规划,以及控制燃煤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污染的政策法规和治理规划;

2、国家环保总局有关领导做“十一五”期间火电行业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实行“计划单列”,以及行业及市场规范政策走向;

3、国内外专家介绍烟气脱硫、脱氮技术应用工程实例。

四、开展征集、推荐、评定烟气脱硫、脱氮技术应用工程实例优秀项目。

有关内容详见附件2

五、参会单位

1.全国各有关环保局负责大气污染控制部门的领导或管理干部;

2.全国燃煤发电厂负责环保的专职科技人员或领导;

3.持有烟气脱硫脱氮技术工程应用实例的国内外公司、单位的技术人员、专家;

4. 从事燃煤电厂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人员;

5.有关工业企业燃煤锅炉对脱硫、脱氮治理技术、设备有需求的单位;

6.持有洁净煤技术和脱硫脱氮在线监测技术的科技人员。

7.其他有意参加研讨交流的单位人员。

六、参会办法

参会人员请填写参会报名表(附件1)。请于2006430日前传真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七、会议联系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北京市海淀区红联南村54号,100088

联系人:王国清 朱琳瑛  饶 阳

电话: 010-62210730  68668291

传真: 010-62259894  68630714


(编辑:刘娟)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