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基础篇 >> 员工管理 >> 正文

组织再造:专业人员和专业经理人的分工
转自: 时间:2006年06月10日15:54

身处于专业的分工时代里,每个身处于组织当中的人员,分布在各个层级当中,担任各式各样的角色。如果组织大,那么组织势必会有清楚的分工,如果组织小,每个员工就或许要身兼多职,承揽更多的的事务。

然而,组织应该在安排其人事布局前?就必须要先认清楚,何谓专业分工?若能够将专业人员和专业经理人之间的差别分清楚的话,在决定每个员工的工作职掌时,就不会发生紊乱的情况,避免组织的管理制度混淆不清。

分清楚工作内容

很多的公司会因为某些员工的表现不错,就给予肯定,升迁他的职务以示肯定。不过,如果当事人的条件不够,从基层的专业人员被调升成为主管时,所要负担的责任和职务内容就和专业人员不相同。

根据美国的训练杂志指出,晋升职位不只是薪水改变,工作内容和工作技巧也随之改变。一个很会做事情的人,不见得有能力管理一个团队。有能力安排自己的工作内容的人,不见得有能力领导团队达成目标。

因此,我们就必须要对专业人士和专业管理者之间的差异加以定义,以区分二者之间的条件差异。
何谓专业人员?

专业人员一般所指的是有能力有条件的专业人士。他们一般都是被公司找进来担任某个要职,或是技术人员,或是业务代表,或是公关人员,或是服务代表,要不就是打字员,美工排版等专业工作者。这些人一般来说都能够在基层单位发挥所长,以技能换取表现。

因此,专业人员重视的是专业技能。

何谓专业经理?专业经理人,或是一般所说的管理者,从组织的架构来说,要从五级来看:

1.基层人员
2.基层主管
3.中阶主管
4.高阶主管
5.决策主管

从基层主管开始,就是专业管理人或经理人的层级。对于基层人员来说,只需要一项专业技能即可胜任工作,但是到了基层主管以上,就必须要具备二至三项专业能力方能胜任。对于中高阶主管,就必须要具备四到六项专业能力,而到了决策主管,就是相当专业的领域。决策者所要具备的能力就不是一般我们所认识的专业能力,而是要在决策、人事、管理、经营的多项条件上必须都够格方能胜任。

对于基层主管来说,一般所指的即是课长或是主任,他们大多是由基层人员晋升而来,会得到晋升的原因,大多和他们的绩效表现有关。如杰出的业务人员,就会受到上司的肯定,进而提拔成为业务主管,或是主任。

能够成为主管的人员,都是因为掌握了某项专业能力的know-how,并运用know-how得到相当的成就。不过,懂得将事情做好不代表能够带领团队将事情做好。因此,从基层主管开始,除了要负担部属的工作绩效之外,更要学会管理的技巧,以及带领团队的技巧。

很多主管被升为主管之后,在工作内容的规划上面,并不清楚该如何划分,因此多半保持的过去的作风,和部属做着一样的事情,也不晓得该如何与部属互动,角色的改变令他们感到尴尬。

其实,一旦身为主管,其工作职责就在于领导部属,给予工作方法,替部属规划工作,协助底下的团队一起达成任务,而不是和部属做一样的事情,忙部属所忙的事情。

身为专业的主管,除了要对原来的专业技能需要了解之外,更要懂得沟通、管理和领导的技巧。而这三项技能,在越高的层级中,所被看重的比例就越高。

如何储备专业经理人?

要从基层人员找出专业经理人,就必须平时观察部属的表现和工作上的绩效。

从表现中去观察部属的人品和态度,从绩效中去评定他的用心程度和工作表现。

一个具备领导特质的人,是个愿意与大家分享,是个人缘不错的人。而他带给团队的影响绝对是正面的,而非负面。

如果公司考虑要晋升人员,就必须要考虑到人选的人格特质,否则用了一个人品不良的人担任管理要职,绝对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负面影响。

笔者遇过一个例子,某食品制造公司的业务人员,在公司是个超级业务员,不断替公司带来良好的绩效表现,达标率也始终保持第一。因为他的表现受到公司的注意,因此经过一年之后,就升他为业务主管,并让他负责带领一个五人的团队。

可是公司晋升他之前,并没有给予他必要的储备训练,经过洽谈之后,就发布人事令,宣布他任职新的主管要职。

经过三个月之后,就发现他部门的士气逐渐降低,而他也不喜欢处理诸多的报表,与部属间的相处状况不甚理想,争执和不合时有所闻,需要批示的公文也时常被压件,造成同仁之间的互动困扰。从其它人处所听到对这位主管的抱怨,大多围绕在他积压公文,脾气暴躁等事件上。公司方面也没有针对这个问题积极的处理,虽然建议这位业务主管去上课,但是他也始终没有参加公司所建议的课程。

这位主管所表现出来的,与过去他身为超级业务员时有着天壤之别。担任超级业务时,所向披靡,攻无不克,但是一旦做到了主管的位子上后,却施展不开,也造成同仁之间的关系紧张,以致上班情绪低落。

从这边我们看到一个严重的“技术犯规”是发生在于公司方面所做出的决定。
提拔将良好的员工成为主管,应该是给予肯定的美意,但是结果却转变成如此棘手的状况。主要的原因是公司方面只考虑他的绩效表现,却没有深入了解他担任主管要职之后应该具备的其它能力,如规划、引导、管理上。

如果公司要提拔基层员工成为主管,除了要看他的专业表现之外,更要注意他的管理、领导能力是否足以担当重任,否则很容易造成上述的状况。

要储备专业的管理人才,公司方面就必须提供一系列的训练,如项目管理、沟通谈判,工作规划、行政决策、领导特质等课程的培训。要能够担任主管要职的储备人员,就必须要经过一系列的专业训练,待完成这些课程之后,还要适度的观察他们平时的表现,如果一切都“合格”,便可以正式升格成为主管或主任。

往更高阶发展时,就必须要更重视储备人员对于大格局的掌控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因为越往高层发展,所要负担的工作项目,就不再是需要执行面的事务,而是决策面和管理面的事务。因此,合格的专业管理者人,必须要具备“面”的管理力而不是“点”的管理力。

若是我们能够充分掌握到这个组织人力安排的原则,就可以有效降低因为配置错误的人在错误的位置上所造成的困扰。

结语

对于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公司,必须要先“安内”后才具备条件“攘外”。内未安者,而能攘外,无有是处!对于组织的人力调配,公司方面就必须要注意依照职务需求,订出适任条件,一定要坚持“因事求人”的原则,而不要落入“因人求事”的盲点中。

有人天生下来的条件就是百夫长,千夫长,万夫长,因此,充分利用个人的特质,使每个人适才适所,如此组织才会发会其由上到下的贯彻力,强化对外的竞争条件。

(编辑:岑永兰)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