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和“博士后”代表攀登学位的顶峰,是学子们多年寒窗苦读追求的最高目标。
四年本科、三年硕士、三年博士——读出一个博士真是十年寒窗,苦苦煎熬中,终于等来了毕业那一天。然而,博士学位证书带来的喜悦时间并不长。就被就业高不成、低不就,择业的处境有点尴尬,薪水的标准大跌眼镜而取代。
职场案例:时光学的是化工专业,硕士毕业后分在东北的一个化工研究所,工作不错,收入也还可以,两年后,求学上进的他经过努力拼搏,考上了天津一所重点院校的博士生,要说这读博士的代价可真不小,时光夫亲的单位不景气,拖欠了很多工资,母亲又常年有病,生活相当艰难。研究生刚毕业的姐姐为了供他读博,自己拒处男朋友,婚姻大事被搁浅,如今已经35岁了,还是男同事心目中敬而远之的单身一族。如今,时光的博士读完了,可并没有当初考上博士研究生的喜悦,因为,毕业了,学历更高了,研究所反而回不去了,北京、上海的研究所更没有门路。眼下的他,真是很困惑。
宏威职业顾问分析:有一种传统观点认为各专业的博士毕业以后,多数都是应该去学校教书、或去pureresearch labs的。但是计划不如变化快,毕业生越来越多,找工作越来越难。专业水平靠辛苦得到上升,薪酬水平却轻松急剧下降。博士就业的冬天已来临,“读书读到顶”的博士们,也在遭受职场就业寒流。所以,博士,你脚下的路该向何处去,成为你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1. 审时度势,未雨绸缪
在这样的市场需求背景下,博士们应认清形势、找准定位,博士生在人们心目中一方面是知识渊博、勤奋刻苦的象征,常常会习惯地仰视,把他们看成是知识的化身。他们自己也认为“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是研究生越来越多,用人单位挑选的余地也越来越大,现实困顿却让不少博士心生困惑,除了生活困顿而外,许多博士生担心的另一个问题是“就业”。“大硕”、“小硕”互相竞争,波及到博士们就业压力触手可及。
2. 真才实学、加强实践
从目前的市场需求趋势来看,工作平台、工作标准已经比以往的年代提高了。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专业知识丰富的复合型人才最受市场的追捧。企业衡量人才的标准更偏重能力而非学历。需要的是能立即上手的“实力派”人才。社会流行多年的 “惟学历是举”的人才观已经出了比较严重的问题。博士生则因高校在专业设置、知识教授、能力培养上滞后于社会需求,而造成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弱,在实际岗位上不能很快胜任工作。现在的“注水”硕士、博士太多,顶着“精英”的光环,鱼龙混杂,毕竟“高学历”不等于“高能力”,于是含金量便开始下降。博士们需要牢固树立起市场就业和终身学习、终身培训的观念,既掌握一定的求职技能,形成自己的求职优势,也增加工作经验,提高适应劳动力市场形势适时转换职业的能力。
3. 调整心态,迎接挑战
尽管高学历仍然是人才市场上一块好用的“敲门砖”,但是目前由于博士生择业观和心态问题、高学历人才消费虚热开始降温、博士生就业信息不畅、导致一向被视若“天之骄子”的博士生也开始感叹工作难找。莫让高学历成为绊脚石,要主动适应当前职场薪资现实,及时调整心态,把眼光放长远一点。端正就业态度,不要盲目攀比,对自己要有客观准确的定位。高也成,低也就。大众化教育必然导致大众化就业,理想的职业固然重要,但在没有更好选择的前提下,“象牙塔”里的“阳春白雪”去做下里巴人也是权宜之计。
4. 全面撒网,重点捕鱼。
博士生们要进一步转变择业观念,就业信息是最重要的。充分利用“地缘、血缘、学缘”关系,在没有目标的条件下,可以有选择地全面“撒网”,甚至“有枣没枣打一竿”。为了生存需要,“弃理投文”, “改换门庭”也是一个迫不得已的办法。
5. 僧多粥少、抓住机遇
在择业大潮中,面对既有大专、本科毕业的年轻学子,也有工作经验丰富、重新选择的职场老手,博士生多少显得有些高不成低不就。从社会经验上来说,一些博士生确实和刚出校门的大学生们一样,大多懵懂无知。可是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最重要的是“为我所用”,工作态度是第一位的,也就是要讲究实际。面临择业的博士,如果不能正确对待这些问题,难免会遭到用人单位的冷落。所以就业时早作决断、机不可失,左顾右盼、犹豫不定,希望奇迹在明天出现。岂不知,用人高峰稍纵即逝。
宏威职业顾问友情提示:只要正确认识自己,主动调整好就业心态,“愿意放下架子、降低期望值”,就业其实博士生的就业道路根本就不困难,依然宽阔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