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是国内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的主要学科点。1986年被授予博士点,1994年被江苏省评为省重点学科。本学科的建设始终跟踪学科的前沿,紧密结合电力系统的生产实际,学科研究方向既注重超前研究,又能围绕电力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技术难题。众多科学研究成果为电力系统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给电力行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通过多年的学科建设,本学科点形成了以下优势:
??1.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四个方向
???1) 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
???2) 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3) 电力市场理论与实践
???4) 数字技术在保护、控制与管理中的应用
以上研究方向都是根据电力系统生产实际的需要而确定,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
其研究成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近些年来,本学科坚持基础研究与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两手抓的方针。主持和承担了国家"攀登B"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等重点项目,还承担了电厂、变电站仿真系统、微机继电保护装置、配电系统自动化、电力系统谐波治理等数十项横向科研项目。在计算机数字保护、灵活交流输电技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配网自动化、地理信息系统、专家系统、GPS系统、负荷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已处于前列,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先后获得过各种科技成果奖十余次。从1986年开始从事大型发电机-变压器微机保护装置方面的研究工作,于90年代在国内第一个研制成功了该装置,填补了国内空白,替代了集成电路型保护装置,大大提高了机组的保护水平。该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处于领先水平,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省部科技进步一等和二等奖;所从事的电能质量补偿器研究已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已完成样机试制,将投入现场运行。
2.把握方向,开展超前研究,力争领先地位在变电站无人值守、配电系统自动化、电能质量控制器(用户电力技术)、灵活交流输电(FACT)技术、电力需求侧管理等方面,开展理论研究和先进装置研究,为电力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打下基础。
3. 国外、境外合作渠道畅通、稳定
与国外、境外多所大学建立科研合作,互派学者讲学,交换留学生,如亚琛工业大学(德)、苏黎士工业大学(瑞士)、巴士(BATH)大学(英)、伦敦城市大学(英)、斯德莱克德(Strathclyde)大学(英)、伊阿华州立大学(美)、爱知工业大学(日)、莫纳什(Monash)大学(澳大利亚)、香港大学及香港理工大学。
4.有稳定的校外合作基础
??本学科紧密与生产单位合作,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作为主要任务,与南京自动化研究院、华东电管局、江苏电力局、安徽电力局等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的关系,携手开展科研工作,加快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