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电力知识 >> 脱硫技术 >> 正文

酸雨不可小视 广东电厂“脱硫”步伐加快
转自: 时间:2006年06月07日14:29

今天上午,投资两个多亿的东莞沙角B电厂两台35万千瓦机组烟气脱硫工程正式开工,标志着曾是珠三角“污染大户”的沙角电网脱硫工程全面驶上了建设的快车道。这一脱硫工程的上马,再次引起各界对广东脱硫进度的关注,也引起人们对空气污染加重、酸雨加剧等现象的担忧。

沙角脱硫铲除东莞最大污染源

据了解,位于东莞虎门的沙角电厂是我国最大的燃煤电厂,年耗标煤量600多万吨。其中,沙角B电厂是中国第一例BOT项目,于1987年投产,1998年电厂委托国家环保总局完成了国内首例环保影响评估工作。环评结果表明,沙角B电厂废弃物均做到达标排放。即便如此,占广东装机容量近15%的沙角电网,每年给广东各行各业提供近三四百亿千瓦时电的同时,排放的二氧化硫也达到了约7万吨,成了东莞最大的污染源,也成了珠三角酸雨的一大“帮凶”。有关报告显示,去年东莞酸雨频率为60.5%,同比上升31.2个百分点,其中沙角电厂是导致东莞酸雨频密的最大污染源。

2003年,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将整治沙角电厂二氧化硫污染问题列为重点监督项目。继今年3月沙角A电厂脱硫工程设备进行试运行后,5月沙角C电厂脱硫工程正式破土动工,而沙角B电厂的脱硫工程也于今天开工。据悉,第一台机组将于2005年12月底投入使用。据悉,两台机组投入运行后,沙角B电厂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432万吨,脱硫率高于95%。

二氧化硫排放量十年增长2.5倍

二氧化硫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广东省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省排放总量的97.5%,而火力发电行业的排放量又占整个工业排放量的65%。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电力需求迅猛增长,燃煤燃油消耗量不断增加,这些年来广东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急剧上升。据统计,广东二氧化硫排放量从1990年的39.6万吨增加到2003年的100.55万吨。尤其是今年,燃油价格普遍上涨,许多发电厂都改用燃煤,而煤炭供应紧张,许多发电厂不得不购进劣质煤发电。与去年相比,今年上半年广东省多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明显下降,很多城市的空气质量临界国家三级标准。

目前除茂名、河源、梅州、阳江4个市和乳源、新丰、陆河、连山、连南、阳山、清新、揭西8个县外,其余地区被国务院划定为酸雨控制区,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3%。2003年,广东全年酸雨频率42.2%,城市空气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为0.025毫克/立方米,同比上升了13.64%。

“电荒”影响脱硫进程

脱硫无小事,但由于用电问题,广东一些大型燃煤发电机组上马脱硫设施的日程被一拖再拖。广东省环保、电力等多个部门早前就有协议,要在这一两年内,逐步对省内的大型煤电厂配置脱硫设施,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污染问题。但据了解,目前除了广州恒运电厂、东莞沙角电厂按日程安装了脱硫装置外,其他一些大型电厂至今无法脱硫。广东环保局监督管理处处长周全说,目前广东用电形势严峻,大型电厂根本无法“挤”出时间上马脱硫装置,直接造成了大气污染和酸雨量的增加。

其实,为改善大气质量,广东省政府曾于2000年颁布了《广东省蓝天工程计划》,其中重要内容就是燃煤燃油电厂的脱硫。根据有关规划,广东从2004年起,须陆续关闭珠江三角洲城市多个装机容量小于30万千瓦的小型煤电厂,以减少小型电厂治理难而带来的污染。但现在因为用电问题,关闭计划一拖再拖。珠三角周边城市的一些政府领导毫不讳言:“如今即使是违反规定,也会全力保住这些小电厂,因为没有电就会停止生产


(编辑:汪磊)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