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基础篇 >> 员工管理 >> 正文

联想的外籍员工管理之痛
转自: 时间:2006年06月07日14:33

刘韧:第二个话题是关于联想在欧洲裁员不利,引起反感,我不是对这个新闻感兴趣,只是想知道联想希望用什么样的员工,会不会把中国的大批人才输出到全世界各地。

  郭开森:中国企业国际化肯定是要培养自己人,一个是成本问题,一个是亲密度的原因。现在的联想处于国际化的第一阶段,现在只能动动欧洲的员工,以后还会动IBM的美国中心的员工,即便是在美国上市了。

  刘韧:你觉得联想以后驻外的员工里面,有多少比例的中国人,会不会超过50%?

  郭开森:这个比例不好说,不同阶段不同。

  刘韧:满意的阶段比例是多少?

  郭开森:可能是一半这样。主要是看成本的比例。

  金磊:现在是全球化,但是人员之间还是不同的。联想虽然收购了IBM,但是融合还是有很多的问题。我觉得中国的员工到国外去,都是会用周围的人。

  老白:联想收购的事情,收购成功了,但是国际化还远没有成功。华为的国际化在欧洲市场成功,但是北美市场没有,华为的成功经验是销售还是使用自己人员,服务还是本地的。联想的国际化实际上只是联想刚开始接触这么大的市场,他们在国内的一些行为在国际上做。在中国裁员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但是在美国和欧洲还是有很多工会,以后还是遇到很麻烦。联想的长处是人员的成本低,但是国际经验不足。联想在收购了THINKPAD以后,一个相对高端的品牌,联想是一个依靠低成本的概念。这两个公司的整合是非常的危险。

  金磊:其实飞线在IBM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是CPU有点噪音,然后说怎么办,就加了一个飞线,其实并不是很大的故障。

  老白:飞线事件我是这么判断,在过去的THINKPAD里面我们很少看到飞线,这个事情被捅出来,开始说是竞争对手,后来说是联想内部人士,这个是内部的斗争。我觉得这个从侧面角度来说,联想的国际化面临的问题很多。IBM在美国一个州有研发,后来要搬走,联想就承诺要给当地投资多少,创造多少的就业机会。这些事情都是需要学习的,原来很少经历这些事情。

  刘韧:联想购买THINKPAD难道只是购买一个品牌?而不是把国外的渠道和员工买下来?就是说联想对国外的员工是什么样的态度?是珍惜的还是要换掉的。

  洪波:已经买了,会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做除改变。去年在收购一周年的时候说收购一周年是成功的,他的新CEO说的目标市场是拉美、非洲而不是原来IBM北美市场,那么员工就会有抵触,这次在欧洲的不慎重的举动,导致了员工的强烈抵触。我觉得很重要的原因,原来IBM员工是很骄傲的,现在联想没有这么大的号召力。联想目前的整合是成功的,但是国际化的难题刚刚开始。对于员工,联想没有特别的态度,如果我需要节约成本了,就裁员,可能高层要换成中国人,普通的员工就一般。

  刘韧:联想会珍惜IBM留下的员工吗?

  洪波:他是实用的态度。

  老白:THINKPAD在美国就是降价,其实这个在美国那么多年,就是因为质量来决定的,而不是价格。

  刘韧:那么联想买到了什么呢?

  洪波:就是一个国际化的机会,比方原来我去美国和欧洲市场没有人知道,下子可以有渠道和客户。

  老白:如果现在中国员工有能力去海外干活,那么会把所有的员工都换成中国员工。

  刘韧:我认为联想买到的是时间,一个机会。

  洪波:联想在收购IBM之前就是奥运会合作伙伴的赞助商,只拿顶级赞助商的名头没有机会把名声打到国际上。现在拿到IBM现有的东西,在美国还是有很多客户喜爱IBM的品牌,这些在未来多少年都拿不到的。

  刘韧:员工应该是一个企业的最宝贵的资产。

  老白:我是这样认为的,联想可以以很低的成本来运作高端的品牌。现在联想的战略好像THINKPAD的品牌不重要了,我就开始做联想自己的品牌,我认为这个策略是错误的。

  洪波:实际上联想把THINGKPAD收购下来了,但是只用了一年就用了自己的品牌。这个很奇怪。

  刘韧:联想对于IBM在欧洲的员工不友好,能说明联想不重视原来收购来的IBM员工吗?

  朱辉龙:联想能走出去,国际化,我建议大家力挺。我觉得欧洲的问题,主要是联想把IBM联想化,然后把联想国际化,这就需要重新认可。联想在这个过程中,但是不会是轻视原来的员工。我不认为联想看不起那些,只能说国际化中有些冲突。

  牛角尖:我觉得换人是需要做的,而且是必须要做的。就像国外的来中国一样,一定要本国人。到欧洲的都是中国人才能更好的理解战略。这次在另外便宜的地方招聘来换掉原来工资高的员工,这个是处于节约成本的想法,这个是正确的。另外联想着急的打出联想的自己品牌我觉得自己的奥运会战略有关,他必须要借助奥运会,结合自己购买的IBM部门,在08年的时候彻底把国际化的品牌打响。其实进入拉美国家可能比进入欧洲更难,在这边需要更大的影响力他们才认可你。

  任圆圆:这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联想收购在中国人身上,肯定是见怪不怪的了。就像网易把公司搬到广州,如果你不愿意去,那么那边就开始招聘了。但是联想是一个跨国公司,比如我们的在上海的一个公司快被微软收购的时候,员工是一种期待,他们将成为全球最佳雇主的员工,那么我也许会被开除。对于留在IBM的员工,对于中国的品牌收购,心情可想而知,这个里面有民族的情感。我还是认为收购之前和收购以后会发生变化,等完成收购以后,有一个不知所措的阶段,不知道怎么办。比如微软收购上海的那个公司,当时希望收购的是技术,其实这个并没有什么技术,最大的财富是市场规模。联想的国际化运作时候高层还是需要自己人,但是具体的运作当地的就可以了。我遇到一个日本驻华企业,高管是一个法国人,我很奇怪这个事情。我问他为什么到中国来,他说这家企业在法国收购一个企业,然后就来中国工作。现在国外对于我们还不重视,联想的强势可能不是坏事。

  裴有福:联想可能他的国际化就是中国人做,他需要一个美国市场,但是不需要美国人。联想就是一个中国公司,从柳传志到杨元庆,他们从来不相信外人,。在当时收购的时候,我还认为这个是联想的错误,现在看来是成功的。联想就是按照一个中国公司的思维来做,可能略微重要的岗位都会是中国员工。联想主要买到了渠道。最后联想主要的岗位是中国人,买机器的主要是当地人。对于IBM的整合,可能不是整合IBM,而是解散IBM。

  刘韧:如果你们是IBM员工,又留在联想,你怎么办?

  炳叔:我留下来就不怕啊,如果洋人不听我们的,我们就把他们换掉,我觉得90%都是我们才好,那里的10%是那些我们是在不能干的,是非要派人到黑人区送货。实际上我们不可能和外国人达到彻底的沟通,我是力挺联想,联想应该学会妥协,慢慢的试一下,最后就把换成联想信仰者。第一神柳传志,第二杨元庆。世界是平的,那么中国人干美国人做的事情是可以的。现在中国走向世界就是缺少一个机会,现在我买了IBM这么大的一个公司还不让我移民啊。

  张栋伟:我觉得联想怎么处理国际化,就学习华为可以。但是联想觉得华为的方法有点慢了。外国公司收购中国公司的时候,比如卓越,换一个总裁就好了,因为美国员工不愿意过来,来这边就是下乡呢,需要很高的成本。中国的员工去国外的肯定喜欢,只要懂英文的就可以。当地的海龟价格也不会很高。

  炳叔:你只要认同我的价值观就是最重要的。

  老吴:这个是企业内部利益吧,联想的大量裁人,任何改变现状的行为都会遭到抵触。我觉得最有发言权的是操盘的,他必须要面对的,联想负责人可能是一个不经事的。联想的目前是需要交学费的,什么都还是需要做,反正不能只维持现状,毕竟是两个企业的融合。裁人是必要的,多大的规模和效果是需要商榷的。

  王乐:我觉得联想收购IBM主要是品牌、技术和客户,尤其是技术非常重要,IBM的神话大部分来自他们的技术中心,这个不会动的,杨元庆到美国都会去看望他们。在英国的企业员工的工资非常的高,你看英国的许多企业都卖了,比如罗孚。我相信欧洲的员工工资比较高,所以需要裁减成本,其实联想提前进入第二阶段,开始开战了,提高利润率。这样需要市场行为和价格战,这个需要节省员工成本。杨元庆就批IBM过,因为IBM满足所有的客户需要,就多种型号,就有这不同的流水,采购就没有竞争力。现在进入改造员工,砍掉欧洲这一部分是情理之中。我觉得在PC国际化过程中,ACER可以给我们一个先例,他唯独在意大利成功了,他在意大利保留了原有的团队,他们了解当地人,了解当地的渠道。这次裁员是全球产品策略,来节省成本的,并没有深层次的东西。

  刘韧:联想收购IBM的时候,原来IBM一个比较高级的员工告诉我,在收购以后,向联想汇报的IBM员工工资要比上司高两倍以上,这个工资还不能动。在美国薪酬体系是不一样的,面临这些问题,我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便宜的替换掉。但是王乐说的是正确的,还是需要当地本地化。联想购买的是IBM苦心经营的团队,因为PC是一个很多用户的产品,他们从80年代就培养这些人员。现在IBM的营销团队建立起来是需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的,如果联想把他们干掉,换一些工资低的,我觉得也太傻了。其实收购以后技术差距还是不大的,关键是谁去卖,这个当然是营销队伍。
  我的观点就是首先购买的全球的团队,应该上万。首先是建立一个可以卖联想PC的人,这个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是需要时间,至少需要5年,现在一下子有了渠道可以买联想PC,这个是他们做梦都想做的事情,但是他们原来作不了。联想面对非常大的挑战是如何处理好IBM外籍员工问题,怎么样不摆IBM的脾气,让他们接受联想的文化,我觉得和他们搞关系的问题。

  洪波:并购的时候柳传志说,为什么IBM卖的不好,因为他们是穿西装炸油条,实际上榨油条是不需要西装的,你的成本太高了。柳传志认为卖PC就是一个榨油条的事情。

  刘韧:IBM的PC部门的成本高不是因为渠道,而是在美国总部的官僚体系的成本很高,而不是他在全球各地的销售体系,一般公司管理成本很高。IBM集团会给PC很大的分摊。

  裴有福:某种程度上,这些团队就是雇佣兵,我派领导来带领当地的队伍来运作。

  王乐:联想的产品都是大量的采购,压低价格,但是IBM的每个客户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每个采购一个,价格非常的高,也不能控制供应商。

  刘韧:从长远来看,还是会利用自己的员工,但是目前来看还是要目前的员工,这个是此消彼长的过程,但是明摆这样,还又不能告诉别人。我认为会是一个37开,到这个时候,就开始平衡。我依然认为,像国外的公司进入中国一样,他们知道什么啊,那些公司的人根本作不了中国公司的事情。

  炳叔:那些外国人也是知道你会忽悠我的,这个都明了,这个工资差距不平衡,早晚是干掉的。

  老白:这个是一个文化差距,在中国我们换一个员工是很容易的,但是在国外是很麻烦的。

  刘韧;我认为联想在国外最难的是解决外籍员工的心态、心理一切问题。

  炳叔:我觉得这个是一个博弈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就是采取主动的态度,主动培养人才,主动更换。

  老白:有的跨国企业成功是利用自己的员工,有的是利用本地的员工。像雅虎一样,别人在日本就是干不过雅虎,就是因为孙正义在那,可能换一个地方,可能不太一样,包括EMC也是这样,如果你在别的地方做生意,那么就需要懂当地人。

  炳叔:这个里面是一个博弈过程,谁强硬谁就获利。在当时只要你给当地提供就业机会,交纳税收就可以。


(编辑:汪磊)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