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尝煤炭成本价格困扰的火力发电厂,现在终于等来了一个好消息。
6月28日,随着国家发改委一纸通知,酝酿多时的第二次煤电联动方案修成正果。
实行火电上网价格与煤价联动,短期内有利于缓解煤电“顶牛”困局。
但此举却被一些业内人士批评为是破坏市场公平的行为,与正在进行中的电力改革思路相悖。
联动暂缓电厂饥荒
发改委的通知要求,从6月30日开始,全国上网电价平均上调11.74元/千千瓦时,销售电价平均提高24.94元/千千瓦时,据测算,相当于销售电价每度上调约2.5分钱。
“发改委终于放行了!”国能源网CEO韩小平似乎已经为此等待了很久。他认为,发改委显然是在等待一个时机:在煤价进入下降通道与电力紧缺并行的情况下推出煤电联动,可大幅度减少由此带来的煤电博弈。
近期,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和山西煤炭官员的工作报告,都显示煤炭价格已经出现5%左右的回落。同时,国内电力企业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严酷的市场环境。
浙江省电力公司新闻中心副主任张建华告诉记者,目前浙江省电力供需总体趋于平衡,但夏天仍有缺口,高峰负荷电力缺口达200万千瓦。
一位火电厂负责人在确认发改委消息的准确性后表示:“如果根据煤价及时调整电价,会极大降低企业负担。当含税电价上调1%时,年度的利润增长幅度在3%~6%之间;电价调整幅度在1.5%~5%区间时,对应的利润增幅在4.5%~30%。”
“对发电厂来说肯定是件好事!”长春第二热电厂燃料处主任刁云令语气中透着兴奋。作为整个企业中对高煤价承受压力最大的负责人之一,刁云令如释重负,“高煤价形成的高成本,终于得以分担和转嫁。”
有悖于电力改革方向?
但是,这一缓解矛盾的方案却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认同。业界对此已达成共识:煤电联动对市场公平和正在进行的以竞价上网为核心的电力改革将造成破坏。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要让电力定价机制跟上煤炭市场化的改革进程。
“煤电联动政策的最终受害者还是煤炭企业。”山西晋煤集团一位中层干部告诉记者,煤炭在生产过程中也需要耗费大量电力,电厂觉得自己亏损,就要求国家调价。那么,这个上涨幅度如何折合到煤炭的成本中去?方案中都没有明确规定。
在主管部门内部,反对者认为这一方案与电力体制改革设计的道路相矛盾。
早在1999年3月,有关部门就制定了以“厂网分开,竞价上网”为核心的体制改革方案。从1999年10月开始,“厂网分开,竞价上网”便在上海、浙江、山东以及东北三省先行试点。
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王强日前表示,电价改革是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核心,今年将加快推进输配电价改革试点,上网电价由政府定价改为竞价上网,未来将实现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完全联动。
然而,竞价上网的电力改革已经喊了多少年,依然是雷声大雨点小。
对此,韩小平认为政策有问题。“一边是在说要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约型社会,一边说要建立创新型国家,可是电力改革一直就不创新,背后还是利益因素在作怪。” 韩小平说。
“煤电联动机制从表面上看好像与市场的波动及时挂钩,实质上还是一种计划手法,用行政审批的方法来定价。”一位电力主管部门官员表示,“更错误的是,这种方案只体现了个别成本定价,偏重照顾火电。这与正在进行的竞价上网改革背道而驰。”
首都经贸大学刘纪鹏曾评论说,如果说原国家电力公司大一统的组织体制是电力垄断的表象——唇,那么,由政府主管部门行政审批电价则是电力行政垄断的本质——齿。本来唇无齿露,然而电价审批制的行政垄断竟是那样的无法打破。
与其他资源价格改革相比,电力改革进程远落后于既定安排,而目前看,新的电价机制仍遥遥无期。(朱力/中国经营报)
(编辑:韩冬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