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企业之窗 >> 企业风程 >> 正文

张家口发电厂
转自:中国电力新闻网 时间:2006年07月06日13:47

    张家口发电厂是北京的重要电源支撑点,1988年建厂,共安装8台国产30万千瓦发电机组,其中7台机组约200万千瓦的电力通过500千伏输电线路送往北京,被称为“北京供电大本营”。2004年1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张电时,欣然题词:“为了万家灯火,要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确保电力生产安全稳定”。全厂职工牢记总书记嘱托,以效益为中心,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瞄准环保和节能,创新求发展,一步步实践着旧模式下建制的老厂依靠创新挖掘内部潜力的科学发展之路,为首都北京和张家口地方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提供了强大的电能保障。

    用先进的思想凝聚人

    张电党委以建立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长期发挥的长效机制为目标,把先进性教育看作党建工作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机遇,归纳、梳理不同部门、岗位各具特性的具体标准,完善有关制度,从机制上把先进性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张电党委围绕企业中心任务创新工作手段和方法,根据企业的发展不断赋予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新的内容,使文明创建工作保持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旺盛的发展势头,2005年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针对机组大小修、迎峰度夏、保证首都政治用电等任务,张电在党员中开展“四有”(在困难时候有党员、在关键时候有党员、在发展稳定中有党员、在技术创新中有党员)、“四无”(党员身边无违章、党员身边无事故、党员身边无违纪、党员身边无缺陷)、一区五岗活动;在先进性教育整改提高阶段,各级党组织围绕建设节约型企业,按照“节约为我、效益为我、发展为我”的宗旨,开展劳动竞赛;在企业文化培育上,厂党委引导各级党组织开展以“遵章守纪、关爱生命”为主题的形式多样活动,营造先进的安全文化理念,在“我为安全生产献一策、进一言”活动中,是党员走在前列,针对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积极建言献策;05年10月份开始的8号机组大修,醒目张贴的195名党员承诺书,兑现了急难险重任务有党员的誓言,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真正体现在保证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的具体工作中,把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先进性转化为实现企业奋斗目标的强大动力。

    人才培训为老厂发展积聚潜能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张电广泛宣传“21世纪企业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学习力上”、“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适时启动职工素质工程,系统实施全员培训,实现了企业和职工的协调发展,同时也为集团公司、大唐国际的快速发展承担起强大人才后盾的重任,如今,张电已有约300名职工奔赴大唐国际新建电厂,其中75%为生产技术骨干。大唐国际新建的四个单机600MW级火电厂三个厂的发电部部长是原张电员工。

    2005年初,张电将创建学习型企业写进厂长工作报告,大力倡导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终身学习和“培训是对职工最高奖励”的理念,党、工、团通力配合,不同层面和范围、形式各异的学习交流如雨后春笋迅速展开。

    按需、因才施教是张电培训工作的一贯原则,其形式的丰富多样以集控运行最具代表性:各值、单元以班组为单位每日进行事故预想、技术问答、现场考问的传统项目培训;运行值利用学习班统一进行反事故演习、内部讲课交流;发电部则每年以两次运行规程考试检验和推进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缺什么,学什么,补什么”,始终注重针对性,突出实效性。张电按照职工文化程度和技能水平分高、中、低层次,选科目,因材施教。2005年6月,30名三产和后勤服务岗位的职工经强化培训重上检修工岗位。同年底,实业公司打破既有体制格局,机构重组,人员考试、考核重新选岗竞争,再次激发了职工靠学习充实和提高自己的积极性。

    人才培训系统的运作,让张电以高水平集控运行享誉大唐国际乃至中国大唐集团公司。2004年以来,10余个电厂200多名职工到张电进行集控培训;2005年底,32名优秀员工分赴红河、托电,支援兄弟电厂工作,彰显张家口发电厂人才队伍的雄厚实力。

    科学管理确保可持续发展

    张电领导班子深谙严格有序管理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之理,一直把加强科学管理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不断大胆改革创新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实现有效管理。

    2004年张电推行以设备的实际技术状态为基础的预防维修制度,即设备管理“点检定修制”。点检制实现了设备管理的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避免了设备管理死角和缺陷沉淀,消除了“过维修”和“欠维修”,减少了故障率。2005年5台机组小修、1台机组大修,修后全部实现连续运行180天无非停,等效可用系数同比提高2.33%。

    2004年初,检修车间推行工作量工资,将职工的收入与其完成的工作量和质量捆绑在一起,极大地调动了检修职工的积极性,有活争着抢着干,没活比着赛着学蔚然成风,职工的技术业务水平、设备健康水平和文明生产水平共同提高。

    将汽运煤管理变静为动,张电沉着应对煤炭市场变化。以降低入厂入炉煤热值差为突破口,“长期大量”改“短期少量”,即根据火车煤计划确定汽运煤量,变年度合同为月度合同,控制单一供应商供煤在2万吨以内,打破了供应商“长期工”的侥幸心理。采用谈判和招标相结合的方式选择供应商,引入竞争机制。加大随机抽查力度,对有造假行为的供应商,坚决取消供煤资格。困局中“变招”保证了张电向燃煤要效益的目标。

    张电注重推广和应用信息化技术作为有效管理手段,2004年9月开发出的物资网上交易系统,和05年下半年与大唐国际同步实现的物资采购网络化,大幅度提高了供求信息的准确性与及时性,优化了物资采购流程,缩短了采购周期,物资库存资金占用得到有效控制。

    以改革创新实现突破性发展

    张电依靠管理、技术、机制等各个方面不断创新实现突破性发展,使老厂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安全生产求效益,张电紧紧抓住技术创新,走节约型机组、节约型企业之路。2004年,7号机组大修,张电抓住机遇,将沿用的高中压缸联合启动改为冷态快速、安全、经济的中压缸启动方式,既解决了高中压缸缸体膨胀不畅、胀差和轴振易偏大等多项技术难题,提高了机组安全性,又缩短开机时间四个多小时,节约燃油近30吨。

    通过科技进步让老设备创造全新的经济效益。5-8号机组的普通凝结泵改进更换为变频运行,年节电370万千瓦时;更换锅炉密封风机蜗壳和叶轮,电机由6KV/315KW改造更换为380V/132KW,重新进行风机进出口风道连接,每台机组年节电60.9万千瓦时,创造直接经济效益上百万元。利用自己力量改造2号炉燃烧器火嘴摆动系统,既增加了燃烧的稳定性,又提高了燃煤效率。同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5炉一次风机改造”、“一单元UPS负载系统接地方案改进”等191项科技成果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技术创新为老厂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张电生产经营机制体现在“动”上。从运行、检修岗位动态管理到全员动态管理,职工的岗位都处在“动”中。集控运行每年两次动态考核,能者提升、不适应岗位要求者下到低层次岗位,实现了运行岗位的动态调整。张电保持着全国同类型机组集控运行管理的领先水平,在此基础上,又开展以杜绝误操作,有效提高运行人员技术水平为重点的针对性培训,再次实现突破。在05年底集团公司运行技能大赛中,张电三名选手分获第三、第十二、第二十名;全国火电机组竞赛34届年会上,5、6号机组荣获二等奖,2、7号机组荣获三等奖。

    通过机制运行不断补充和完善制度,以制度保证机制永远在最佳状态运行,实现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张电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厂务公开先进单位,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优秀企业、全国青年文明号、中国大唐一流企业、中国大唐文明单位、河北省文明单位、河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北省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等荣誉称号。2006年,张电将节约的目标扩展增加到办公、生活区域照明和职工通勤领域,同时将启动锅炉脱硫改造工程,在建设节约型企业的基础上向环保节能型企业迈进。

    走持续创新发展之路,实现为首都北京和地方经济建设、人民生活提供高效清洁能源是张家口发电厂始终不渝的夙愿。(王建峰 尹冀湘 沈金营)


(编辑:伍彩霞)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