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英才在线 >> 电力专家 >> 正文

邱宏:摸着了焊枪,心里就有劲
转自: 时间:2006年07月07日22:08

   邱宏,17岁就被招工进入平圩电厂(平圩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前身)锅炉分场电焊班参加工作,自此,与电焊结下了一段深深的情缘,也在焊接道路上一步一步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焊接之路。

虽然不是焊接科班出身,但年轻的邱宏却也知道“笨鸟先飞”、“勤能补拙”的道理。为此,他从怎么拿焊枪、怎么用焊条、怎么练焊姿学起,这一学,就是好几年。那几年,邱宏耐住寂寞,一门心思学习焊接技术,最终,好学肯钻的他,在同批学习焊接技术人员中,用最短的时间拿到了高压焊工合格证,师傅们也为此夸他是“天生就是干焊工的料”。

但是,就是这个“天生就是干焊工料”的邱宏,也有工作不到位的时候!也有自我陶醉的时候!有一年春节前夕,为了赶时间,他在焊接锅炉水冷壁时有些“疏忽”,焊接的几十个焊口中有5个检验不合格。结果检测出来后,他傻眼了,一时羞愧得无地自容。

这件事给他的震动很大,也使他深刻地体会到父亲曾对他讲过的一句话“当工人就要当一个好工人,就要有过硬的技术。”从那以后,无论是高温高压焊口,还是一般的焊口,他都会认认真真作业。工作中,遇到新问题,他就及时请教班里的老师傅,并马上将解决的办法记在随身携带的小本上。一有空时,他便在操作工作间,反复操练,加深对问题处理的理解和应用。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他刻苦勤奋,反复操练,一直练得膝盖上的血泡没好过,拿把钳的手结了一层厚厚的硬痂,每次干活时,都忍痛咬牙坚持着。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无数次的艰辛磨练,邱宏掌握了娴熟的焊接技术,在每次的大、小修及设备改造中,凡是经他焊接的工件,从未出过任何问题,熟悉他的人都亲切地称他“邱高压”。邱宏脱颖而出了。

一次,二号汽轮机轴瓦磨损严重,公司决定立即抢修。时间紧、技术难度大,只能焊补的轴瓦,需钨金堆焊,焊接工艺要求高。“让邱宏上!他操作,我放心!”负责检修的公司领导直接点将了。虽然是第一次接到这样的任务,邱宏却没有一点怯意,坚信自己能干好这项工作!在经过认真准备后,他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战斗”中,严格按照准备好的焊接工艺,用小焊枪,一点一点地堆焊,每一个焊点、每一道焊缝都像“绣花”一样仔细。这场“花”绣下来的结果是:由他堆焊的十多块轴瓦经过探伤检测,全部合格,机组提前并网运行发电了,邱宏也因此“红”起来了。

2004年底,在二号机组重、特大增容性技术改造检修中,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存在的设备隐患问题,公司决定对汽轮机油系统及轴封系统进行改造,任务再一次落在邱宏的身上。这一次,邱宏深知肩上担子的份量:公司两台机组均是引进国外技术,国内首批制造的60万千瓦发电机组,和国内同类型进口机组相比,设备可靠性存在着明显差距,尤其是#2机组,由于原设计等原因,机组年非计划停运次数一直居高不下,这次检修的质量,事关整体检修的成败,责任重大。到现场仔细查看了检修设备位置,对照图纸翻阅、分析所有相关的资料,并和两位同事细致地研究,创新性地确定了焊接材料、焊接工艺的最佳方案后,他已经整整3天没有回过家了。在接下来奋战的15天里,邱宏总是将难度最大、位置不好的焊口留给自己。有时,为了焊接一个位置不好的焊口,他或躺或趴或卧在寒冬的地面上工作几个多小时,汗水浸湿了衣服并拖湿了地面,焊花飞溅到耳根、胸膛,钻心地疼,他也只是停下来搓一搓,揉一揉,然后继续接着干。在焊完最后一个焊口时,他疲惫的身体才彻底地放松了,一下子坐在地上,好久都没能站起来。这次经他焊接的所有焊口合格率100%!

这个难关刚攻克,又一个难题在等着他:锅炉异种钢的焊接质量老是不过关,需要他来操作!为了找出一套合适的焊接方法,他上网络、翻书查资料并针对性的进行实际演练。又是多少个没有休息的日子、多少个不眠之夜,汗水终于没有白洒,他制定的一套新焊接法不仅确保了焊接质量,而且还提高了焊接效率。经他焊接的焊口一次性合格率超过99.9%,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其焊接方法同时也在公司进行了推广。这次检修也创下了平电公司检修史上多个之最,其中就包括了机组两次计划性检修之间,锅炉实现无泄漏;连续在网运行300天,与国内同类型机组相比处于领先。经此大修一役,邱宏已声名大振。

2005年10月,邱宏被抽调参加首届全国“振兴杯”青年焊工技术比武。在集训的一个月里,公司招待所成了他第二个家,焊培中心的练习场与他朝夕相伴。大家都知道,焊工工作、练习的时候,火星灼伤皮肤是经常的事情。但最令焊工害怕的是被电焊的弧光灼伤眼睛,焊工们通常的说法叫“打眼”。“打眼”是一瞬间的事情,而且当时似乎也没有什么感觉,但几个小时后眼睛会慢慢肿胀、疼痛,眼泪止不住地流。邱宏被“打眼”后,一般都会拿条湿毛巾捂在眼睛上,刚开始会舒服一些,但隔不一会儿眼睛就又火烧火燎地痛起来,感觉眼睛上就像压了两块石头,怎么都睁不开。夜里上厕所,得摸着墙慢慢地挪到厕所,然后再一点点摸回床上。焊工被“打眼”后一般得经过24小时休息才能痊愈,但邱宏从来都没有休足24小时就又红肿着眼睛去练习场。于是,每天他都抱着磨光机等电动工具,打磨十几块板材试件,每天练习用的全氩弧、手工电弧焊管头近30个,将这些不同规格的管头按照焊接工艺的参数要求,对正、量好尺寸、点好,再焊接这些板材和管头。尽管每天都是相同的内容,非常枯燥单调,但对于邱宏来说,焊花里却充满了乐趣:“摸着了焊枪,心里就有劲!”。他给自己定了一个任务,不管每天准备多少材料,都必须全部焊完焊好,否则不能休息。一个月下来,同事们跟他开玩笑说“小邱,都‘缩水’成这样了,当心还没比赛呢,人先垮了!”他憨憨地笑着回答“没事,焊枪就是我的一切!”这次比赛中,他“锋芒毕露”,荣获全国工人比赛第16名的好成绩。团安徽省委等单位也因此直接特批他为技师。作为一个不是焊接重点企业、不是焊接专业出身的邱宏,此项荣誉“够”他满足的了!
其实,大家都知道:一个焊工的生命周期是很短暂的,想在30岁以上再出成绩是非常难的,要想在30岁以后再进一步学习理论再提高就更难了。在工作实践和多次比赛中,邱宏逐渐体会到:埋头苦干可以练就过硬的技术,但随着焊接技术和工艺的发展,更需要丰富地理论知识来支撑自己的技术,而由于文化底子薄,欠缺的理论知识又多,要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技术,就必须攻克自己的薄弱点。近几年来,邱宏在理论学习上又着实下了一番苦功夫。白天没时间学,就晚上学,为了保证学习效果,他制定了一个学习计划,先睡两三个小时,然后起来看书,哪怕再累,也要坚持完成一天的学习计划。刚开始由于不入门,学了半天就是理解不了,记不住。慢慢地,他摸索总结出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四个一遍”,即:“背一遍、抄一遍,默一遍,再看一遍”,先从简单易懂的入手,再攻克难懂深奥的,如此反复,就渐渐地加深了理解和记住。遇到实在不理解的,他就随手记下来,再行请教。近几年,无论是在大亚湾、秦山核电检修工地,还是在公司计划性检修中,他在完成工作的同时,又先后自学了《金属材料学》、《焊接工艺学》、《焊接热处理》等专业书籍,将这些书籍当作业余“小说”来看,并在工作中不断进行摸索,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理论知识的加强使他的技能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

工作快20年了,从当初的“毛头小伙”,到现在的为人师傅,邱宏都一直为人谦和真诚,从没有因为自己屡获大奖而摆过架子。每当同事们有技术上的问题向他请教时,他都会毫不保留地和对方共同探讨解决;在现场干活时,如果自己的活结束得早,他总会主动去帮同事,他说“这几年,因为参加各种集训和比赛,我一走,我的工作就要班里的同事去干,我现在如果有机会也能帮助大家,我觉得自己非常快乐,非常幸福!”

【邱宏小档案】

专业:焊接专业

岗位:中国电力平圩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综合服务部高压焊工、生产技术能手

创新成果:在#2汽轮机检修中,创造性地用钨金堆焊解决了轴瓦磨损严重缺陷;在#2机组重、特大增容性技术改造中,创新异种钢焊接方法,使焊口合格率超过99.9%,该焊接法同时也在公司内大力推广,不但为检修节约了时间,而且为企业节资数十万元。

经历和荣誉:今年36岁的邱宏,1987年招工来到淮南平圩发电厂(淮南平圩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前身)综合服务部检修班工作,参加了平电公司国产首台60万千瓦机组系统调试工作。2006年6月,获得中电投集团公司“知识型先进员工”荣誉,并被集团公司推荐为国资委表彰的“知识型先进员工”。2005年,代表安徽省参加全国首届“振兴杯”青年技能大赛,取得了焊接比赛第16名的好成绩,同年被团安徽省委等单位联合特批为焊工技师;同年5月,荣获中央企业职工技能大赛焊工总决赛“优秀选手”、“淮南市青年岗位能手”称号。2004年,获得淮南市青年技能大赛焊工项目第一名;1999年,荣获安徽省电力系统焊接能手称号;1997年,获得安徽省电力系统焊接技能大赛第二名等。

(编辑:伍彩霞)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