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人力资源 >> 政策法规 >> 正文

让你的CEO成为明星
转自: 时间:2006年08月10日13:40

每个成功企业的背后,都有一位出色的企业家,他们无一例外地成为公众的焦点,既代表各自企业的形象,也传递着企业的品牌和价值

    文|本刊记者陈振烨

    潘石屹随手点开了两个广告,指着电脑说,我这张脸——很值钱的。

    论财富,潘石屹不算最有钱的;论规模,SOHO中国排在房地产商十强之外。可在地产圈老潘的知名度偏偏是最高的。游刃于争论和是非的旋涡里,他一次次把概念玩活,把坏事变成好事,把有利的和没利的都当成营销手段。以至于很多人坚信,买老潘的房子做投资,一准儿赚钱。

    到了知天命的年龄,王石反而有点纳闷,自己的名气由来于登山,还是万科的成功。在外人来看,显然二者兼而有之。提起万科,恐怕所有人最先想到的是王石,还有他那身看上去随时准备登山的行头。

    柳传志已经退居二线,偶有露面,也只是传经论道,但依然扮演着联想的精神领袖。有人打过一个比方,如果把中国知名企业家组成“黄金团队”,战略指挥家的位置非柳传志莫属,足见业界对其战略谋划能力的推崇。

    那些活跃在商界的名字—海尔的张瑞敏、搜狐的张朝阳、百度的李彦宏、阿里巴巴的马云、国美的黄光裕,华为的任正非……个性鲜明、能力超凡的企业家,无一例外地成为公众的焦点,受关注度与娱乐明星不相上下。而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企业的形象,也传递着企业的品牌和价值。

    CEO的妙用

    在一些公众场合,马云经常会拿自己的外表开上几句玩笑,让现场气氛变得很轻松。这时,即便他一贯地满口狂言,也不会令人反感。今年5月下旬,马云跑到美国放出风来,阿里巴巴要做搜索引擎未来的老大,全然不把百度和Google放在眼里。

    在中国的IT业,马云确实是少有的傲气冲天,却又不乏傲骨的企业家。而这,也是李彦宏所佩服的。

    做市场,阿里巴巴向来出手阔绰,几千万甚至上亿元地打广告,但有没有想过,马云的一句话,会给阿里巴巴省下多少广告费呢?

    可以说,企业家的每个举动,都会成为一件具有轰动效应的营销事件。利用企业家的声誉做传播,远比打广告来得省钱—当然,广告也有其特定的价值,不可替代。

    在CEO营销上,那些跨国企业做得非常到位,并深谙此道的精髓。

    维珍集团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被人们暧昧地称为“冒失鬼”、“冒险家”。关于他的出人意料的举动,甚至有点难以想象:驾着热气球横渡大西洋;脏兮兮地出现在《泰晤士报》的头版头条;开着坦克驶入纽约时代广场;骑着白象到印度国会演讲;沿着英吉利海峡的沙滩裸跑……

    当时的布兰森遭到多少非议和白眼,恐怕不深察也想象得出来。但他终究是成功了,一个个惊人之举让维珍集团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生意蒸蒸日上。

    还有,早已耳熟能详的比尔•盖茨的商业传奇,把他塑造成一个时代的传奇人物和偶像。但鲜为人知的是,微软的团队仍在精心策划和设计,不厌其烦地传播这些故事的最新版本。

    显然,针对CEO个人品牌,跨国企业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营销模式。德国商业周刊曾经做过一项调查:64%的公司高管深信企业声誉主要来自CEO。在英国类似的调查也表明:49%的投资人认为,CEO声誉的好坏决定了企业声誉的好坏。

    登顶七大洲最高峰,徒步穿越南极……王石在商界之外的诸多个第一,依然无人能及。在企业家扎堆儿于社交场合时,王石绝对算得上“另类”。尽管他总在说,这些都是个人爱好,与万科无关。可是,王石之于万科会让人联想到什么——那种“挑战极限、生活在高处”的精神,又何尝不是万科所追求的呢。

    在这点上,善于作秀的张朝阳显然功利、现实得多,不论是登珠峰发短信,或是在天安门玩滑板,抑或“半裸”上时尚杂志的封面,外界总会看到一个时尚、前卫的张朝阳,而这,无时不在强化着搜狐的企业个性,节省了一大笔宣传费用,也是情理之中的。

    还有,当现代城爆发氨气事件、销售高管集体跳槽的危机时,潘石屹靠什么力挽狂澜,得到媒体和客户的支持。其个人品牌起到的作用,想必是不言自明的。


(编辑:赵宏)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