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青青校园 >> 院校新闻 >> 正文

挑战自我 创造未来 百名
转自:中国青年报 时间:2006年08月03日19:52

 

沈阳:百名“大学生老总”创业年度回访

    大学生“自主创业”在整个社会遭遇的巨大毕业生就业压力下,具有特殊的意义。(记者 潘旭 摄)

刘晓帆

刘莹

常开明

解洪志

赵晓红

于志刚

    每年的七八月间,都是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的“焦灼期”。从2003年10月开始,辽宁省教育厅和沈阳市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联合核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记者即对申领《创业证》的同学群体一直进行跟踪采访。

    去年7月,记者针对沈阳申领《创业证》的前10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重点研究其创业念头的形成、行业选择、创业背景等真实情况(详见本报2005年7月1日《深度》版《“大学生老总”创业实录——沈阳百名申领《自主创业证》高校毕业生状况调查》一文)。文章发表后,不少毕业生同学及家长来电、来信,积极与记者探讨相关问题,并希望与文中的创业大学生取得联系。

    一年间,沈阳申领《创业证》的大学生从200余人增加到了436人。虽然增幅巨大,但与毕业生的增长幅度相比,就显得杯水车薪了。有权威数字表明,从2003年至2005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分别是212万、280万和338万,年递增数为68万、58万。但2006年,这一规模将达到413万人,比上年一举增加75万人。

    而辽宁省的高校毕业生规模,2003年为7.7万人、2004年为10.08万人、2005年为16万人,今年将达到17.2万人;沈阳市的这组对应数字分别为:1.5万、2.5万、3.5万、4.2万,均为连年大幅攀升状态。

    那么,时隔一年之后,沈阳创业大学生的生意做得如何?有多少人买卖红火?有没有人中途退出?今年7月,记者重新走访了这百名大学生创业者,并重点对其中的10名大学生进行创业状况、创业心态等的深入回访,意在跟踪了解他们的事业进展情况,为其他意欲自主创业的沈阳大学生及其家长、相关人士提供参考,同时也给予关注这一人群的读者以最新反馈。

    如果按照“城市等级划分法”,50万人即为大城市,那么,今年全国高校413万的毕业生人数,不啻于一下新增了8个“大城市”。

    应该说,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学校及学生本人的努力下,各用人单位安排接纳毕业生的渠道比较畅通。国家教育部门给出的数字是,就业大学生平均每年占毕业生总数的70%以上,沈阳的这一数字近两年更是达到了83%。

    在这些就业大学生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一支“自主创业生力军”。他们虽说起初人数不多,但正在不断扩充壮大;他们不完全依靠学校、家长和政府部门,而是以己之力闯市场、干事业。虽然他们走过的创业道路吃力、艰难,但其中的大多数人却越战越勇,越走越稳。“自主创业”因此在整个社会遭遇的巨大毕业生就业压力下,更具特殊的方向性意义。

    “大学生老总”十有八九“都不错”

    8月1日、2日,记者设计了一份新的调查问卷,随机访问了100名创业大学生,对他们的企业经营现状、当前创业心态、创业体会等进行了深入调查。(见下表)

    从上述调查问卷中,我们不难看出,对自己的企业经营状况总体评为“很好”、“良好”的大学生创业者占80%;评价为“一般”和“不好”者各占10%。总的来看,绝大多数自主创业“大学生老总”们前进的步伐都很稳健。

    目标确立创业行动越早,企业成功率越高

    以记者重点采访的十名大学生创业者为例,除了一位女同学目前已停业,以及藏明亮同学因刚刚改变经营方向,企业状况“一般”外,其余8位同学的企业运转都很平稳,或正处于新的上升发展阶段。

    数据显示,80%的自我评价企业状况“很好”、“良好”的创业者,都是在学校时就确定了自主创业的理想和目标。比如“1”号(指《创业证》编号)解洪志、“2”号常开明、“7”号于志刚,自我评价企业状况“很好”,他们均是在大一、大二时就已确立了自主创业的目标,并开始进入目标行业勤工俭学了。

    目前,解洪志的“沈阳朗为家教机构”,已聘用1000余名专职教师或大学生兼职者从事家教工作。其企业以“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为宗旨,形成的教学质量口碑令很多家长称赞,在沈阳家教行业内部也有些名气。

    常开明的“沈阳深海蓝设计公司”,从一个人的工作室做起,今年初,业务范围已由建筑室内设计拓展到办公楼、厂区等项目总体设计。前不久,该公司为辽阳铜业集团厂区设计的总体方案,一次性审查通过。

    于志刚的“零启美术高考培训中心”,今年培训了110位美术院校考生,其中有107人专业课成绩过关。近来,于志刚正忙于把他的培训中心扩建为培训学校。

    公认创业“秘诀”:“善用资源,指望自己”

    在调查采访中记者发现,在企业运行“良好”或“很好”的“大学生老总”中,只有25%的同学获得过来自家长的资金等物质资助,其余75%的大学生家庭经济条件都很一般。比如,解洪志、于志刚、赵晓红这三位同学,老家都在省内农村,父母都是普通农民。

    2002年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的赵晓红,家庭生活一直很困难。从大一开始,她便在学校内外打工,还从事过许多同学都不愿干的校园勤杂工工作。创业之初,她先从普通的家政服务干起,逐步积累经验、能力和资金。如今,她的商务咨询公司办公地址已由平房搬进高档写字楼了,业务也由沈阳拓展到了外市。

    当然,这些大学生创业者中的相当一部分,在创业过程中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比如,解洪志在申办《营业执照》时,得到了工商部门的优惠与支持等。但是,大部分大学生创业者在谈到自主创业“秘诀”时,都认可一条经验:“善用资源,指望自己”。

    放弃事业为病父而今创业从头来

    在去年记者对自主创业大学生进行调查采访时,其中有一个问题是“你对自主创业的最主要感受是什么?”100名同学中,只有赵晓红和另一位女同学的回答是“不难”,其余98位同学的回答都是“艰难”。

    在本次调查采访中,仍然只有赵晓红一人认为创业不难,其余99%的大学生创业者都回答“艰难”,足见自主创业确实是一条并不平坦、充满艰难之路。那么,创业大学生们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不断前行的呢?“4”号同学刘莹的创业历程或许可以说明问题。

    刘莹,2003年7月毕业于大连轻工业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她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家中生活困难。刘莹上学的费用以学校奖学金及特困生补助为主。毕业当年10月,她即申领了第4号《创业证》,并着手做创业准备。2004年初,正赶上工商部门改革企业登记制度,她以“一元钱注册资金”创立沈阳助您服务中心,并设计了颇受顾客欢迎的集多项优惠服务于一体的“助您优惠一卡通”。

    正当企业效益逐渐好转时,刘莹的父亲突然身患重病,身为独生女的她只好挥泪把企业转交他人,全力照顾父亲。

    到了今年3月,刘莹的父亲病情好转后,她决定从零开始“第二次创业”。她与表弟一起盘下了“好东东快餐配送中心”,经过一番拼搏,很快令“好东东快餐”在东陵泉园一带有了些名气,甚至打进了世园会。刘莹对记者说:“虽然创业路上困难重重,但是自信和乐观可以助你开拓一片新天地!”

  [新闻回放]沈阳创业大学生

    “数据库”2005年6、7月间,记者对沈阳前100名申领《自主创业证》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形成了该数据库。

    【自愿创业率】100名领取《创业证》的同学中,自主自愿领证者为100%。表明沈阳的创业大学生自主、自立性较强;

    【创业想法形成时间】创业想法形成时间分别为,读书时占30%,毕业前夕占19%,毕业后占51%。调查结论是:创业想法形成愈久,实现可能性愈大;

    【男女比例】在领《创业证》的同学中,男生、女生比例为60%和40%,结论是女生创业人数少于男生;

    【创业行动情况】创业行动情况为,已行动者占91%,未行动者占9%。表明多数创业大学生敢想敢做,重“言”又重“行”;

    【运营状况】“学生公司”运营状况为,已运行的72家,其中盈利26家、持平29家、亏损17家,分别占36%、40%和24%。结论是:更多的“学生公司”在较短时期内即实现盈利尚属不易。

    【创业感受】在回答对自主创业的感受时,98%的人回答“艰难”,2%的人回答“不难”。结论是:绝大多数自主创业的大学生要比其他形式就业付出得更多。

    【具体困难】说到具体困难时,约30%的同学认为是“缺乏经验”,30%的同学认为“缺乏资金”,30%的同学认为(有关方面)“缺乏理解支持”,另外10%的同学认为是其他困难。结论是:经验、资金、各方理解支持是创业同学最需要的。

    【总体结论】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令人敬佩,他们几乎都是刚走出学校大门即去申领了《自主创业证》,绝大多数人领证不久即付诸创业行动。尽管困难重重,可他们努力向前,真可谓是高校毕业生就业这一整体社会工程中勇闯新路的“生力军”。(沈阳日报)

创业大学生遭遇创业倦怠期 压力过大是主因

    “我已经老了,什么吃的玩的都见识过了,想过平淡点的日子。”你能想得到这句话是出自一个出生于1984年的年轻人之口吗?小夏是一位大学生创业者,正在上海经营着一家文化服务类公司,身家已经上千万。但早早来到的商业成功对于这位大学生来说,也在一定程度上透支了他的健康和青春:每天工作18个小时,每月只能见同在上海的父母一个半小时,不看世界杯,因为没时间,不休假,因为没时间,连知名公司发来的招贤贴,都没时间理会。会议繁忙、空中飞人,甚至累到半夜去看急诊。成功人士的过劳现象,在他身上几乎都发生过。

    “刚创业时,是放飞一个风筝,现在,我是被这风筝牵着走了。”小夏苦笑着形容自己,公司的迅速发展令自己欲罢不能,想收手却谈何容易。

    对此,CHR可锐职业顾问事业集团的总裁兼首席职业顾问卞秉彬表示,对于创业成功的大学生而言,目前放弃继续创业是不可行的。“作为一名在校生,拥有现在的成就的确不易,但是如果现在想放弃创业而去打工时机不对,而且也不会为市场所认可”。

    据了解,小夏的情况比较有代表性,一些在行业里已经崭露头角、事业有成的大学生创业者,目前大都面临创业的倦怠感和职业的疲惫感。卞秉彬告诉记者,创业的艰辛使得很多年轻的创业者过早地有了创业疲劳,在无法退缩的形势下,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调整自己:首先要确立目标管理,明确工作目标,少走弯路,降低各方面的成本,这样也可以降低只见付出不见业绩的心理压力;其次要科学地分配时间,每一个时间段做什么事情要筹划好,同时根据事情的价值来确立优先等级,科学有效地管理时间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要找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点,处理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


(编辑:赵文)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