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青青校园 >> 校园文化 >> 正文

读书日:你读了那些书?
转自: 时间:2006年08月31日10:34

    小利是工商管理学院大二的学生,她在毕业生购书会上淘了几本书,有英语四级词汇手册,计算机二级教程。她说:“这些书对我考证非常有用,况且旧书又挺便宜。多个证就多个饭碗。”新传院的王明学过古代文学,他说:“去年听老师讲三国演义,讲得激情飞扬。索性在书店买了一本。却没时间看,只能每天睡前看一小会,到现在还没看完呢!”

    大学生在公众心目中一直是书读的最多的群体。破万卷书,行万里路。当我们离开家门时,父母就在身后一声声叮咛:“好好读书,别贪玩!”可见大学生的职责仍离不开读书。大多数的同学手里至少有一至二本英语词汇,每本都看得掉了书页;而放在书架上买了一个月的名著布满了灰尘。这是什麽原因呢?

    就名著来说,“书非借不能读也”。在书摊上摆着的时候永远是别人的。直到拿到自己手中才心安理得。任何时候都可以垂青,便一再往后拖延。况且名著又是大厚本,一个场景用两三页描绘,更没耐心去读。与此相反,英语,考研,计算机等此类的书,虽然枯燥,但这些考试迫在眉睫,有的报名费又快一个月的生活费了。巨大的压力面前导致大家对书本的选择具有明显的功利性。即使书再有名也怕耽误当前宝贵时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想法,让大家对任何东西都物质化了。时间大都花在过级考证上,很少去关注思想方面的东西。偶尔知道一些也是从别人口中得知,这样的知识不系统不扎实。好的东西还是自己细细品味效果要好的多。

    其次,浮躁心里让大学生也追求刺激,追求卡通,追求动漫。在他们的世界里,没有意义的但刺激的漫画文学成了他们的营养品,就像肯德基一样那么和人们的胃口,而启智的名著经典已经无人问津,只有为了应付作业才去看一下内容简介,敷衍了事。读文字要有一个思考过程,而看图片就不一样了。所以在书籍的挑选上,好多人都选择了后者。图片强烈的视觉效果比桀骜难懂的文字好多了,既能休息一下眼睛,也能放松一下大脑。“明天放电影《安娜·卡列尼娜》去吗?”“当然去了。”尽管对名著名片非常关注,但阅读的方式不同,可能导致对作家所要表达意思的扭曲。对动漫等快餐文化的关注意味着对某些民族文化的丢失。

    “看电视悠闲,上网开心,这年头,谁还去买书看呀!书上写的网上全有。”沉溺于网络的一名同学如是说。网络的便捷和信息的及时以及共享,都是书籍所不可替代的,所以一些人养成了上网读书的习惯。但网络阅读的弊端还是有的,一目十行是网络阅读的规律,只看表面不去思考成为阅读的必然,再加上文章作者的趋时趋利,用低俗的文字吸引着读者的眼球,不得不说是网络文学以及其他文字的缺陷。如此读书彻底颠覆了书籍让人边思考边读书的习惯,网络阅读再次将阅读速度加快了,使人读的书越来越肤浅,读书的过程也越来越肤浅。而且对眼睛的危害程度更大,电脑的紫外线能造成眼睛提早老化,比如生成白内障、眼癌、角膜炎等。长期盯着电脑荧屏,容易造成头痛、双眼发红等症状。网络阅读适可而止,建议大家为了把电脑荧屏对眼睛的伤害减低到最小程度,不妨考虑配戴具有防紫外线功能的隐形眼镜,给眼睛多一层保护。平常的防护工作也不可少,让眼睛与电脑荧屏保持35—40厘米的距离,并调整荧屏比视线低10—20度,以确保双眼舒适、健康。每隔一段时间必须闭目养神,或看看远方景物,最好做做眼保健操,以达到美目与休息的功效,也可以减轻眼睛的不适。

    在第十一个读书日(4月23日),让我们给自己一些自由读书的空间,不要为物质生活所累,用一颗平和的心态去读书,为了解知识,获得知识本身去读书。读书可以帮助人系统地获取知识,可以在阅读中思考。这是它独有的魅力。我们还是应该努力为自己创造多读书、读好书的氛围。读书吧!不仅在“世界读书日”,而且在生活的每一天。


(编辑:符秋生)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