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企业之窗 >> 企业风程 >> 正文

海尔是这样做的
转自: 时间:2006年09月01日12:31

  2002年9月6日,世界性慈善组织国际联合劝募协会向张瑞敏和海尔集团分别授予“全球杰出企业领袖奖”和“最佳捐赠者奖”两项大奖。2004年1月,中国青基会又授予海尔集团国内企业唯一一块“希望工程特殊贡献奖”牌匾。

  2005年1月31日,由中华慈善总会倡导、中华慈善宣传年组委会组织实施的“爱心中国”、首届中华百名慈善人物评选活动在京揭晓,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荣获“爱心中国”奖。获此殊荣的慈善人士还包括李嘉诚、曾宪梓、陈铁、李宁等。

  海尔是这样做的

  2005—2006年的时间里,很多企业发生了诚信危机、质量危机。这说明公众和媒体在关注这方面的内容,同时也表明很多企业的社会责任心不够。

  企业应当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这样的观点很多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管理专家和营销专家都曾提出过。在《营销学苑》杂志2005年的2月号专题“慈善&营销”对这个问题作过很深入地阐述。到现在为止,我们开始看到了企业在积极地肩负起与自身匹配的社会责任,这样做法的背后除了企业的主动因素,还有大环境的隐性推动。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整体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作为市场最终消费主体的老百姓对于社会公共福利的关注正在发生变化。一方面,政府是一切社会责任天然、唯一的承担主体,‘大政府’依赖心理正在不断弱化,当人们意识到自己在市场体制下能够与企业、社会机构、甚至政府平等对话的时候,他们对与之相关的社会事件就将表现出更高的关注热情,包括用他们手中的选择权对企业的行为投票;另一方面,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关系到社会整体福利事件开始进入到大家的茶余饭后中来,而各类媒体、网络的出现与发展也推动了公众视野及声音的迅速拓展与放大。”——《利润本位还是社会责任》

  在国内的企业中,将社会责任提上日程的企业很多,海尔集团的做法很值得尊敬和借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教育援建

  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在国家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国有企业依然承担着员工就业、医疗、退休工资、子女受教育等几乎所有社会责任。进入90年代后,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从而把原先由企业和政府承担的社会责任下放到社会。时代的变革无疑给企业介入公益事业提供了契机,那就是伸出援助之手,呵护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目前希望工程、烛光工程、春蕾计划等,都迫切需要国人特别是成功企业帮助。

  而企业的这一作为对于国家、民族也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目前农村温饱问题没有完全解决的有2800万人,城镇低保人口有2200万人。也就是说,大约有5000万人处于绝对贫困的状况。根据我国的贫困标准,农村贫困户是每人每年收入低于627元,一个月只有50多元,每天不足人民币2元;城市低保每人每月只有159元,每天不足人民币6元。如果按照国际贫困标准,每人每天不足1美元者为贫困人口,那么我国的贫困人口还要多很多。

  解决贫困问题是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逐步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条件。”

  “实行教育公平。教育是开发人才的第一要务。当前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现象十分严重。九年制义务教育已在城市基本普及,但名目繁多的杂费、书本费仍是贫困家庭无法承受的。要实行教育公平,对贫困家庭的孩子给予特殊补助。”——《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缩小社会收入差距》。

  对企业而言,首先这是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有责任感者,方有慈善之心。无论对谁,“社会责任”这四个字的分量都是沉甸甸的。作为一个企业,不只是存在于一个经济环境中,也存在于一个社会环境中。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应该兼顾社会利益。因为,大多数情况下社会效益是跟经济利益一致的。衡量一个企业的成功,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属于伟大的企业,不单是发展快,效益好,还要包括企业对社会的贡献。


  勇于承担这样的责任,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和谐社会”和“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国需要成功的企业、更需要有责任感的成功企业。

  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提倡“乐善好施”、“扶贫救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追求“见利思义”、“内贤外圣”,受这些优良品质和道德伦理影响,国人素有“回报社会,造福桑梓”的良好传统,不图名不图利,甘作无名英雄。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是社会的一个部分,也是国家的一个“公民”,有获利权利,也有履行社会责任、为社会发展作贡献、回报社会的义务。1977年,社会责任国际发起并联合其他国际组织制订了SA8000《公司社会责任国际标准》;2002年起《财富》杂志将公司的社会责任列为评价全球最受称誉的公司的重要指标。

  海尔之所以对责任义无反顾,是因为海尔相信,海尔今天成绩的取得,固然与“敬业报国,追求卓越”、“迅速反应,马上行动”的所有海尔人付出努力的结果,也与政府、社会和各界群众的鼎力支持分不开。况且,主动担负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全球优秀企业的共同选择。普华永道与《金融时报》评选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时,没有设立“社会责任”这个问题,因为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里,绝大多数公司都通过各种各样的公益活动,承担了社会责任,赢得了全球的尊敬。例如,希望工程作为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并组织实施的一项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公益事业,几乎所有在华的跨国公司以及许多国内企业都捐助过希望工程。

  张瑞敏总裁在《海尔是海》一文中说:“我们应像大海,为社会、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这也暗合“水利万物而不争”的思想,而在对这种“不争”的更广阔含义的解读中,海尔反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绩:上榜世界品牌,取得海外战略的初步成功。

  海尔是一家世界知名企业、一家“伟大的公司”,一个瞄准“战略性”公益事业的集团。全体海尔人在“真诚回报社会”、“真诚到永远”的理念指导下,从首席执行官到每一位海尔员工,从集团到车间班组,同时利用遍布全国各地的销售网络,从改善教育环境、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扶贫济困等各个方面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在参与公益事业中海尔把援建希望小学作为参与公益事业的主要内容。

  锦上添花是“秀”雪中送炭是情

  海尔创业21年以来,在“真诚到永远”的理念指导下,张瑞敏带领海尔集团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一贯热心儿童教育,用真情回报社会,以海的品格年复一年地为社会默默地奉献。海尔集团计划在全国各地援建100所海尔希望小学,目前海尔已经捐资1653万元,在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援建了57所海尔希望小学。据不完全统计,至今海尔集团用于社会教育事业、对口支援帮扶、扶贫救灾助残的捐款、捐物等共计2.5亿多元。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真诚到永远”的另一种解释,海尔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真诚”的含义,将企业文化与良好的社会文化相结合,用一种信念赢得一种尊敬。同时赢得了文章开篇所述的自己应有的荣誉。

  在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时候,海尔的原则之一就是“不要锦上添花,要雪中送炭。”在海尔所捐助的57所希望小学中,100%位于不发达地区,80%以上是条件极差的贫困县:云南的丘北县海尔希望小说、洛阳北村海尔希望小说、重庆开县希望小学。

  海尔看到了贫困,没有回避,而是直接迎了上去。为什么选择在那里进行支援?很简单,因为那里的孩子需要教育。

  在21年间,海尔接到不计其数的信件,这些信件让人欣慰。在探讨企业文化建设的时候,很多人摸不到头脑,其实很简单,去行动!海尔的这些行动一次次地让员工认识到该如何做人,该如何做企业,构建了一个良好的道德体系,有这样的文化在,相信他们的产品不会有问题,品牌内涵中的真诚会更加鲜明。

  不仅是教育、海尔在奥运、科技、助残以及各种灾难性的事件中都没有袖手旁观,而是勇敢地担当。体现了一个一流企业的素养、体现了一个中国企业的情意。

(编辑:卢则艳)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