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人力资源 >> 人才测评 >> 正文

企业招聘重素质轻学历 高材生碰壁背后有“高”要求
转自: 时间:2006年09月15日09:14

水母网9月15日讯(记者闫晓智)8日上午,记者在市人才市场招聘区看到了这样一幕:烟台一家合资企业人力资源部的刘女士仔细翻阅过某名牌高校本科毕业生小胡的自荐材料后,刘女士用英语让他英语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基本情况。
小胡足足思索了2分钟时间,才结结巴巴地表示,自己的口语平时还不错,现在一时有些紧张难以应对。招聘结束后,刘女士颇感遗憾地对记者说:“这已是我们公司今年以来第6次招聘了。像小胡这样的名牌高校的毕业生从他个人的简历上看,他的的英语成绩挺好,计算机水平也很高,可是实际应变能力不行,实在可惜。”

  据了解,眼下像刘女士所在企业一样隔三岔五就到人才市场招聘的单位不在少数,大部分用人单位在选用人才时更注重的是应聘者的综合素质及英语的文字、口头表达能力,但真正能令企业满意的应聘者却并不多,不少应聘者往往在被录用后,因适应不了工作需要短时间内就被辞退。许多单位人事部门的负责人都表示,部分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比较强、学科成绩不错的毕业生,与人交际、沟通的能力却往往比较弱,综合素质上有些欠缺。

  “如果让你在同时应聘的两名毕业生中选一名,一名毕业于名牌大学、专业对口,而另一名毕业于普通高校、专业相对宽泛但综合素质更好,你会选哪一个?”记者带着这个问题采访了部分企业人事部门主管,他们的回答如出一辙:肯定是后者。

  烟台某计算机网络公司人事部负责人韩先生说:“我们录用人才并不十分看重学校和专业,关键是根据公司的用人需求对应聘者进行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测试,更主要的是进行一种综合能力的测试。名校也有三流学生,三流学校一样能出一流学生。一个人的综合素质高低远比他是否出自‘名门’要重要得多。求职者要想提高自身竞争力,不断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和应变能力才是最关键的。”


(编辑:肖光艳)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