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经济、技术、国际分工日益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境外智力也同其他要素一样打破了国籍界限,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佳的配置场所,这为天津市企业最大限度地吸引境外智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条件。与单纯依靠自身能力创新发展相比,借助于别人的智慧和能力、尤其是国外高层次人才的智慧和能力,站在更新、更高起点上提升管理水平,实现创新发展,更为快捷、高效。 结合天津市实施三步走战略和五大战略举措的总体部署,本着服务大局、突出重点、锐意创新和追求实效的发展思路,2004-2005年两年间,天津市积极鼓励引进境外智力和人才,吸收和借鉴国外有利于天津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进成果,这对于提高天津市各个领域和行业的科技创新水平,增强天津市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天津市引进境外智力和人才的基本特点 1.引进境外智力和人才快速增长,经济技术管理类专家是主体 2005年天津市引进的境外来津工作专家为17027人次,比2004年的14042人次,增长21.3%,增速比"十五"期间的10.9%,高出10.4个百分点,表明"十五"末期天津市引进境外智力已进入快速增长期。 从专家类别看,经济技术管理类专家是主体。2004年和2005年天津市引进的境外经济技术管理类专家分别为11777人次和14512人次,所占比重高达83.9%和85.2%;而教科文卫类专家两年的人数仅为2265人次和2515人次,经济技术管理类专家和教科文卫类专家的比例超过了5:1。 从境外专家身份看,外国来津工作专家是主体,比重保持在95%左右,其中来自日本、韩国、美国的专家位居三甲,2005年比重分别为41%、19%、7%,三国合计达到67%,是外国来津工作专家的主力军。来自港澳台地区的专家比重呈上升趋势,2005年比重达到了6.6%,比2004年提高2个百分点;其中来自台湾地区的专家比重最高,2005年占港澳台比重达77%。 从聘用时间看,聘用境外来津短期专家多于长期专家。2004年和2005年两年平均聘用境外短期专家9810人次,所占比重已接近2/3。 从专家性别看,男性工作专家占到了九成以上。2004年和2005年两年来津工作的男性外国专家分别为13076人次、15659人次;女性外国专家仅为966人次和1368人次;但2005年女性外国专家人数增势明显,增速高达42%,比男性专家增速高出22个百分点,速度快一倍以上。 2.天津市"三资"企业聘用的境外专家继续占主导地位 随着国务院对天津城市功能的明确定位,天津改革步伐不断加快,特别是近年来伴随着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天津市吸引了境外的一批高层管理人员,在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的企、事业单位中工作、创业、开拓事业。2005年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的企、事业单位聘用的境外来津专家为12889人次,占专家总人数的比重超过了3/4,说明天津市的"三资"企业是吸纳境外专家的主体,境外专家对天津市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天津市的"三资"企业中,聘用的长期专家两年分别为4705人次和5443人次,占总量比重为42%左右,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中聘用的长期专家份额明显高于全市的平均水平。 与"三资"企业相比,内资企、事业单位中聘用境外专家虽略显不足,但也呈上升趋势,2005年达到4120人次,比2004年增长了42%,说明近两年内资企、事业单位加大了境外智力、先进技术知识及人才的引进力度。 3.来津境外专家服务领域较宽,但行业分布不均衡 境外来津工作专家活跃在天津市的各行业领域,且主要集中在二、三产业。其中属制造业人数最多,2005年人数为11060人次,比重达65.0%,约占专家总人数的2/3;其次是教育,2005年天津市的教育领域聘用的境外专家比重为11%;表明在天津市的工业生产和教育发展中境外专家发挥着重要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在现代服务业中应大力发展的商务服务领域,境外专家比重占了4.5%,在各行业中居第4位,这与天津市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相称的。此外,在科学研究、技术服务领域也活跃着外国专家的身影,比重为4.0%,这对于天津市引用外脑,开展科技创新也是及其有益的。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在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高技术行业,境外专家比重不足1%,甚至在有些领域是空白,说明天津市聘用境外专家行业分布不够均衡,今后应逐步调整、改变这一现状。。 4.境外来津长期工作专家绩效显著,人员结构日趋合理 来津长期工作的境外专家中,聘用方式为合同聘请的人员较多,2004、2005两年比重均保持在80%以上。按其工作岗位分,境外专家在聘用单位中担任高级管理人员的比重最高,占长期专家总数的2/3;其次是企业(项目)负责人,比重为15%以上;居第三位的是高级技术人员,比重为10%左右;这些专家中90%以上在津工作时间超过了6个月。由于各类专家工作出色、业绩突出、爱岗敬业,对天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较大贡献,从工作绩效评价,每年获得各类单位、部门好评的境外专家比重均超过了95%。 从人员结构看,长期工作专家人员呈现出年轻化、知识化、高层次的特点。30-40岁及40-50岁的中青年专家所占比重接近七成。其中40-50岁的专家人数最多,比重超过四成;从学位结构看,来津长期工作的专家注重知识型专家与技术专家相结合,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专家人数超过85%,特别是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高级专家逐年增加,2004年其人数为447人次,占当年总量的8.5%,2005年就增至573人次,比重达到9.3%。众多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高层次境外专家在天津市长期工作、交流,给天津市的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 5.与兄弟省市相比,天津引进境外专家尚有差距 调查资料显示,全国聘用境外来中国大陆工作专家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2005年引进人次排位前10名的省市为:广东、上海、江苏、北京、浙江、辽宁、天津、山东、福建、四川。天津聘用境外专家位居全国第七位,占全国聘用境外专家总量的3.5%, 与京、沪、渝三个直辖市比较,2005年天津聘用境外专家为17027人次,人数不及上海的1/4,仅为北京的40%,但明显高于重庆境外专家人数的3倍。然而天津聘用境外专家人数的增长要快于上海,北京二个城市,2005年天津的增速为21.2%,比上海的16.4%高4.8个百分点,比北京的12.6%高8.6个百分点,表明,天津聘用境外专家开始显现加速上升的态势。 二、对天津引进境外智力、人才的建议 几年来天津在引进境外智力、人才方面上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从前面的分析中不难看出,天津市还存在着一些不足,这与我们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还不相称。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为天津市的加快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天津的引智工作也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结合天津市引进境外智力、人才的实际情况,下面就进一步提高引智工作水平,提出几点建议: 1.建立起一套稳定的、切实可行的引智长效激励机制 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构建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高层次人才梯队,就需要营造良好的人才引进发展机制,应建立起一套稳定的、切实可行的引智长效激励机制,让境外专家把天津市企业看成是自己的企业,把天津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激发外国专家无穷的力量和智慧,使我们的企业利用外国专家帮助,实现科技创新的新突破,实现产品效益最大化,实现国内企业与国外智力双方投入的共赢。具体办法上可以形式多样,如智力、技术入股,薪酬奖金激励、评奖鼓励表彰等等。 2.坚持内、外资企业共同发展,提高内资企业引智力度 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市的"三资"企业得到迅猛发展,港澳台和外商投资企业对天津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我们决不能因此忽视内资企业的发展。包含国有、私营等类型的内资企事业单位同样需要得到资金、技术支持,提升市场竞争力。因此应拓宽引进智力工作的服务领域,围绕天津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重点项目建设、社会领域发展,积极开展针对内资企业的引进智力工作。要广开渠道充分引进国外人才、智力资源,充分利用引进智力,发挥借脑生财、借智开发的作用,不断提高内资企业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能力,促进天津市内、外资企业的共同繁荣发展。 3.适度调整引进经济技术管理专家和文教科卫类专家的比例关系 当前各项工作都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此加强教育、科学事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在引进境外专家工作中, 经济技术管理专家和文教科卫类专家的比例不够协调,2005年引进经济技术管理专家和文教科卫类专家的比例超过了5:1,明显呈重经济轻社会倾向。应适当提高引进文教科卫类专家的比例。在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优良传统的同时,要充分吸收、利用国际资源,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形成国际一流大学间的人才流动,以引智提高天津市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引进先进的文化理念,加强国际间文化贸易交流,开拓国际间文化代理和中介服务市场,提升天津市的科技服务水平,以增强天津国际化大都市的综合竞争能力。 4.营造良好氛围,打造一流环境,充分发挥引智工作作用 为提升天津市引进智力人才的工作水平,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强软环境建设,为外国朋友提供宽松、和谐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让境外专家能够安心工作,解除他们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天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建设中去,为天津市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对引智工作的宣传力度,宣传引智工作的方针政策,宣传引智工作的丰硕成果,提高引智工作知名度,增强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对引智工作的了解和支持。在天津努力营造良好氛围,打造一流环境,全面提升引智工作的规模和水平。
(编辑:王其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