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30日,江苏省电力公司以公司文件的形式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外新闻宣传管理的通知》(苏电总[2006]1745号)要求各单位、各部门应立即组织新闻、信息管理及相关人员认真学习《江苏省电力公司新闻宣传工作管理办法》和《江苏省电力公司突发事件信息报告与新闻发布应急预案》这两个文件。此举标志着江苏省电力公司再一次将电力新闻宣传工作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国家电网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刘振亚在新闻宣传工作会议上也曾强调指出:“企业内在素质决定外部形象,外部形象对内在素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必须大力加强新闻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国家电网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我作为一名通讯员,认为在基层电力企业从事新闻宣传的人员应该具备以下素质: 1、对电力新闻事业强烈的责任心。没有强烈的新闻事业责任心,是做不好电力新闻事业的。原新华社社长穆青老人曾经说过:“责任感是最根本的,对党的事业的责任感,对人民群众的感情……采访写作的技巧还是其次的。有了这两条,就能不顾自己的得失,忠于职守。” 2、好学。这是做好电力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的前提。新闻报道的职业特点要求我们必须注重学习,不学习是干不好宣传工作的,是写不出好的新闻报道作品的。因此,必须坚持刻苦学习,除了学习理论和基础知识外,还应具备相应的电力专业技术和安全知识。只有掌握了大量知识,才能将电力新闻宣传报道工作做得得心应手。笔者认识的一位通讯员虽然文字功底扎实、摄影技术也不错,只因不懂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本想宣传职工斗酷暑为民保电的先进事迹的,结果却把赤膊登高检修的员工给曝了光,成了安监人员捉违章的有力证据。好学还充分体现在每天看书看报或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或上网浏览新闻,对于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以及各种自然科学知识,也应尽量多看。另外还要经常深入基层去学习,掌握第一手材料。做到学理论、记观点;学文件,记重点;领导要求记要点;采访调查记新点;学历史记典故! 3、不畏苦怕难!基层电力企业的新闻宣传人员要想有所作为,就得有吃苦耐劳的思想准备。试问张严平如果不跟着王顺友走了一趟马班邮路,长篇通讯《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又如何能够问世?屡经生死考验,完成重大和突发事件现场报道的人民日报社教科文部记者赵亚辉,若不是在第一时间赶赴伊朗巴姆地震重灾区现场采访;第一批奔赴印度洋海啸重灾区印度尼西亚班达亚齐现场采访,又如何能写出《亲历世纪大灾难》? 4、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本着对读者负责的原则,不仅保证新闻基本要素的无误,就连新闻所反映事实的环境、条件、过程和细节、人物的语言甚至动作,都必须真实,新闻中所引用的资料也应确切。据《扬子晚报》报道:全球新闻与信息通讯社——路透社2006年8月6日称,由于一名黎巴嫩自由职业摄影师篡改有关以色列空袭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的一张图片效果,路透社将不再使用这名摄影师的任何图片。笔者就此还专门写过《有感于 〈“篡改”空袭照片 记者丢了“饭碗”〉》一文(此文先是发表于2006年8月14日的《光明网》上,后又被《新浪网》转载)。 5、摄影技能。习惯于撰写文字稿件的电力新闻宣传人员,要改变长期以来“单打一”的报道手段与方式,迅速掌握一定的摄影技能,以丰富自己的采访成果,收到“一图胜万言”的功效。眼下,数码相机并非只是专业摄影记者的专利,民用单反数码相机、“傻瓜”数码相机的性能越来越好,价格越来越低,这对于我们这些从事电力新闻宣传的人来说,是非常有利的。手持一台数码相机,不需要太多的摄影知识,也不需要对相机有太深的了解,操作简便,按下快门马上就有了画面,无需冲洗,接上电脑,立刻就可以发稿。 6、具备计算机知识。现代社会是信息时代,不会使用计算机就相当于文盲,对于电力新闻宣传人员来说,写稿、改稿、投稿,利用网络传送图片,无疑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7、谦虚谨慎。在采访中,摆正自己与采访对象的关系,不好为人师,不要自以为高人一等,以诚相待,虚心求教。 8、互敬互学,积极竞争,处理好同行之间的关系。基层电力新闻宣传人员的根本利益和奋斗目标是一致的,应当不断地增进友谊,共同进取,即使要展开竞争,也应凭借正常手段去健康、积极地进行,遇事应从整体利益出发,不搞不利于事业和破坏团结的行为与活动。 “文房四宝伴春秋,新闻写作乐悠悠,莫道此业艰险苦,我愿终为孺子牛。”最后,我以此与广大的基层电力新闻宣传人员共勉。
(编辑:王其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