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电力资讯 >> 新闻快讯 >> 正文

开拓中国特色电力工业发展新前景
转自: 时间:2007年10月31日08:31

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系列评论  二
  

开拓中国特色电力工业发展新前景

本报评论员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上所作的报告旗帜鲜明、博大精深、思想深刻、气势恢宏,通篇贯穿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鲜明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集中反映了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电力行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就要更好地把思想统一到报告对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充分认识电力工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电力工业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这是改革开放29年来的成功经验雄辩证明的伟大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在这面伟大旗帜下,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以及重要公用事业的电力工业,扮演着重要角色,肩负着重要责任,亦有着广阔前景。
  审视中国特色,首看中国国情。我国是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改革开放29年来,特别是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以来,电力工业发展成就举世瞩目,有力保障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但是,无论电力工业的数量还是质量,都还不能够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特别是我国人均用电水平仍然较低:2006年,我国人均用电量约2149千瓦时,大致相当于美国的1/7,日本的1/4,韩国的1/3;人均生活用电量仅为246千瓦时,大致相当于美国的1/20,日本的1/10。“十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将继续持续较快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步伐加快。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实
现比2000年翻两番。与此相适应,电力需求仍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电力工业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发展仍然是电力工业的首要任务。为此,要保持一定的规模、速度和投资,避免电力发展的大起大落,使电力适当超前发展,真正发挥好先行官作用;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电力发展全局,科学规划,统筹兼顾,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提高发展质量,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
  审视中国国情,必须注意到我国一次能源分布及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实。我国煤炭主要集中在西部和北部,水能资源集中在西南部地区,而用电负荷中心主要在东部和南部沿海以及中部经济发达地区。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此,要坚持实行西电东送、南北互济、全国联网战略,建设坚强、可靠的区域电网,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继续推进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形成安全可靠的供电网络,加强农村电力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电力保障。
  审视中国国情,必须看到我国能源资源结构不平衡及环保形势严峻的状况。我国油气资源相对较少,煤炭和水能资源比较丰富。然而,火电装机比重过大,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为此,必须大力推进电力结构调整,形成适应我国能源特点的电源结构。要优化发展火电,建设高效机组,提高热电(冷)联产的比例;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当前水电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制约困难,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积极发展核电;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节能减排将是电力工业发展的永恒主题。要大力开展“上大压小”,坚持把“压小”作为“上大”的前提条件,切实落实关停责任,妥善安排好企业职工,深入推进电力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坚决完成“十一五”关停5000万千瓦小火电机组的任务;要在循环经济模式下,通过发展清洁生产,在节能、节油、节电、节水、节地、降低排放、保护生态和综合利用等方面采取措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电力工业。
  中国特色,内涵深厚;中国特色,方向正确;中国特色,前景辉煌。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调整发展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履行社会责任,实现电力工业又好又快发展,使我国从电力大国走向电力强国,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编辑:银红丽)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