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高中党总支书记、校长李昌林
今天,我们能与各位嘉宾共同探讨“高中与大学如何和谐对接”的话题,其意义十分深远。这个话题关系到下一代的成长和终身幸福,关系到大学与基础教育的育人质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振兴与繁荣。创新是民族进步发展的灵魂,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共同承担的历史重任。本次论坛的鲜明特点在于打破过去中学和大学各自为战的局面,分别从大学的入口与出口两极延伸,探讨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其目的是形成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统一战线。这次高层次的学术交流,无论对我校乃至对全国的教育改革,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让“人格健全,自主发展”为学生成功的人生奠基。
“人格健全,自主发展”教育理念的背景思考
柳州高中的办学理念经过几代人的铸炼与砥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建校之初,学校提出“废除科举,兴学救国”的办学思想,二十世纪30年代,学校的育人目标是“自主、自立、自卫”,新中国成立后,学校整顿秩序,强化学风和校风建设,提出“全面发展、勤奋学习、严格要求、实事求是”的四字校训,二十世纪90年代,学校在教育改革浪潮推动下,提出“五个一流”的奋斗目标,这些办学理念的不断提出与升华,体现了柳高人与时俱进,继承发展的精神风貌,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积淀了丰厚的精神财富,打下了坚实的人文基础。
“培养人格健全,自主发展的现代人”是我校在新世纪之初,抓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创新人才的历史机遇提出来的办学理念,这个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注重学生健康心理和现代意识的构建,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描绘的教育蓝图。它与历代柳高的优秀传统一脉相承,凝聚着我们对前辈办学理念的尊重与理解,也体现着我们对新教育理想的拓展与追求。
人格是左右一个人行动的外显和内隐的因素,决定着一个人对自己和对外部世界的态度。一个人的人格怎样,其认知模式、情感特征、态度倾向、行为方式和习惯就怎样,健全人格的要素包括气质、能力、性格、理想、信念、人生观等等,这些要素完整统一,一个人才能很好的在社会立足。具有人格魅力的人,不仅是一个可以独立生存的人,更是可以影响一方的人。基础教育阶段是人的性格与价值观形成的最佳时期,学校作为人才成长的摇篮,必须承担起塑造健全人格的重任。审视一个学校是否是一所优秀的育人单位,要看他的育人理念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自主发展是一个人能否成为有作为的人的心理基因。它决定着人们对生存方式的主动选择或构建,是一个人远离平庸,走向卓越的内在因素。一个具有强烈自主发展意识的人,一定是一个能够创造奇迹的人,无数优秀人才成功的案例,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此,优秀的学校,应该不遗余力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精神,让自主发展成为学生立身处世的行为习惯,化为他们改变生活、创造生活的精神元素。
未来社会,充满竞争,适应新的生活,创造新的世界,需要健全的人格作底气,也需要自主发展的意识作动力,以健全人格为基础,以自主发展为阶梯,成功就是必然的事。
“人格健全,自主发展”教育理念的文化内涵
什么是“人格健全,自主发展的现代人”?这是一个涉及教育价值观与人才观的具体问题,是一个具有文化色彩的拷问。正如大家说学校要立德,以德为先,但立什么样的德,是很有讲究的。
柳高是一所具有优秀文化传统的学校,在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崇尚科学,追求卓越” 作为培养人的标准,“励志报国,不甘人后”是一代又一代柳高人的信念与追求。正是这种志存高远的理想教育,使每代柳高学子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中共柳州市第一个党支部和第一届柳州市委从这里诞生,二十多名先烈为祖国的复兴捐躯,数以万计的学子遍及海内外,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乃至领军人物。
回溯学校百年办学业绩,我们深切感受到:一个“人格健全,自主发展”的人,首先是一个能把自已的梦想与祖国的梦想编织在一起的人。
现代社会提倡个性张扬,这固然尊重了人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需求,但张扬的个性如果不能以国家、民族、集体、公益的利益为出发点,这样的个性是产生狂人、怪人甚至恶魔的温床。因此,“健全人格,自主发展”的核心,是个性张扬与国家需要的完美统一,是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理想的有机结合。我们坚信,一个具有这种心理素质和发展意识的人,才可以让生命永葆艳活与灵动;这样的人,无论生活在哪个时代,无论身处什么环境,无论受到什么挫折,都能成为有作为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这正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激发学生崇高理想的潜在动力,促进学生人格向高层次发展。
柳高老校园有一棵百年古榕,婆娑的榕荫下,挂着一个斗大的“静”字,写这个静字的材质最初是斗笠,后来几经更换,现在用的是不锈钢材料。这个“静”字伴随柳高百年,体现着柳高人代代相传的精神风貌。
“静”既有安静、专心学习的内涵,更有恬淡宁静、远离世俗功利的文化信仰。社会的发展,难免有诸多的诱惑,具有高尚情操的人,才能自觉远离诱惑,保持精神的独立,才能在物欲横流的环境里,出淤泥而不染。
我们的国家正处于经济转型期,跨越式的快速发展,把一些值得继承的文化传统淡忘或者甚至丢掉了。因而有人呼唤做一个像庄子那样的守望者,守住我们的精神家园;有人行动,开展文化的寻根,试图强健祖先的文化基因。学校,作为育德育才的园地,理所当然应当肩负传承优秀文化传统的责任,同时又无可推卸要担当催生和浇灌新文化枝芽的重任。
专心致志、淡泊宁静,宽厚待人,宁折不屈,是我们祖先最优秀的文化基因之一,正是这种文化基因遗传的影响,才使我们历史的大典上留下了屈原、司马迁、陶渊明、张衡、李白、杜甫、文天祥、林则徐等等大写的人的光辉形像。这种精神,永远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因而我们把它作为“健全人格”的又一个重要标志,它是自主发展的思想基础。
一个人的思维习惯决定他立身处世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效果。在学校的文化构建中,我们认真研究了优秀企业发展的轨迹,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即“双嬴”几乎是每个企业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虽然每个他们描述本企业文化的术语不同,但其基本的思维轨迹有着惊人的相似。海尔集团的名牌战略是:必须使自己成为一头凶猛的狼,“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国门之内无名牌”; 但他们的经营理念却是:把顾客的难题,作为开发的课题,“卖信誉,不卖产品”,拿自己的心去赢得世界上最无价的顾客之心。这种互惠互利的企业发展技巧,我们认为是一种融“自强不息”和“平等互助”为一体的处世方式,是一种具有浓厚现代优秀文化内涵的思维习惯。这种做强自己并为他人着想的“双嬴”理念,折射出现代文明人开放合作、互利互惠的健康心态,是一种智慧的人生。当具有这种精神品质的人更多的成为人类群体的主流,这个社会就会健康的发展。
未来社会是一个多姿多彩的社会,和谐是时代的呼唤。和谐环境的获得,来源于民主意识的增强和以尊重生命为前提的平等意识的觉醒与成长。因此,我们把民主平等、互相尊重、善于沟通,作为“健全人格,自主发展”的现代特征。我们的育人目标就是要造就一大批这种既有高尚情操和高远的理想追求,又有创设和谐环境能力的现代新型人才。
综上所述,“人格健全,自主发展”是我校新历史时期的育人目标,是我们建章立制,开展各项活动、设置各类评价量规的指南。虽然这一办学理念还有待不断完善,但我们坚信,它必将成为下一个百年的学校精神,用这种理念培育出来的人,必将是一个有信仰、有能力、有成就,能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处的人。
“人格健全,自主发展”教育理念实施的环境构建
“培养人格健全,自主发展的现代人”办校理念提出后,我们以“八大工程”为支柱,全力推进学校办学水平的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1、用以德治校工程,营造积极向上的人文氛围,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我们建立“主体式、渐进式、人性化”的德育工作机制,根据高中三年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设置“一个中心、三个块面、六个系列”的德育课程体系,完善学校与社会环境良性互动的保障机制,使德育教育围绕学校办学内涵,有序、有效的开展。
我们不断完善促进学生道德内化的自主管理模式,例如成立社团管理委员会,培养学生“自我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又如健全班级自主管理机制,实现班主任从“保姆型”到“指导管理型”的职能转变,释放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创设学生处理人际交往的真实情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鼓励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班级文化、宿舍文化构建活动,读书励志社、古榕文学社等社团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以及和谐发展的意识。
我们探讨以“热爱读书、勤奋钻研、积极研讨、热心公益、卓有成效”为核心的德育评价体系,实施“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过程与阶段结果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模式,借助德育评价的杠杆,打造学生自信、诚实、求真、务实的精神品质。
2、用课程改革工程,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引领学生走向乐学之路
我们首先改革课堂教学中陈旧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倡导“导讲导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合理利用网络资源等多种学习方式和谐统一的教学设计,改造死气沉沉、只有冰冷的知识传授或放羊式的低效课堂。
我们在确保课堂成为构建学生良好心态、培养学生优秀思维品质的主阵地的前提下,加大校本课程开发的力度,完善选修课的课程管理机制,拓宽学生求知空间,形成以学科竞赛为载体,文理并举,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校本课程特色。
3、用现代教师培养工程,打造德能兼备、作风过硬、具有文化底蕴和精湛教育、教学技能的师资队伍
我们倡导读书风气,开展青年教师读书班、创建优秀学习型团队等活动,引领教师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使他们成为视野开扩,心胸宽广,既能“教书”,又善“育人”的名师。
我们抓师徳建设,把爱生敬业作为师德之魂,把激励、鼓舞、鞭策作为爱生的评价标准,让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以优秀的人格影响学生,成为学生求知和道德的楷模。
我们强化全员育人机制,不仅抓班主任的队伍建设,抓学科教师的队伍建设,同时还抓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我们对学校所有员工提出五项素质要求:做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育者,做严于律已宽以待人的垂范者,做学生身心健康的指导者,做学生能力发展的促进者,做学校优质管理的实践者。
目前学校有特级教师12人,高级教师88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4人,自治区、市级优秀教师45人,市科技拔尖人才6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4人,出国进修学习过的教师10人,获研究生学历的49人。这一支德高业精的教师队伍,预示着柳州高中的未来。
4、用科研兴校工程,提升办学质量
我们把科研看着学校后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倡导教师从工作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用科学的态度解决教学中的矛盾与困难。
我们借助科研的前瞻性特征,推进教师参与新课程改革,激发教师自主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们建立建全教育科研奖励机制,鼓励广大教师在教育科研中脱颖而出。2003年以来,共有9项科研课题结题,其中3项获柳州市科研课题一等奖,2项获三等奖,获奖率55%。现在还有3项国家级课题,4项区级课题,5项市级课题正在研究中。
5、用组织管理革新工程,深化和发展学校的人文管理思想
我校的人文管理思想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规范高效、精益求精,质量第一,是其核心;公平公正,合作奉献,自省自律是其操作原则;严而不死,宽而不乱,张驰有度,文明公开是其评价尺度。
为使其管理落到实处,我们以人为本,建章立制,理清关系,明确职责,以制度管人,以道理服人,以勉励激励人。
6、用特色建设工程,深化“文理并举、全面育人,质量一流”的办学特色
我们依托学科竞赛优势,把学校办成“全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自治区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柳州市国际学科奥赛训练基地”,并开展科普课程建设,探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管理模式,组建有多名特级老师、优秀学科骨干老师参与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
7、用安康环保工程,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
我们把注意安全、强身健体、心理健康作为“人格健全”的重要指标,把重视环境保护、养成讲卫生的良好习惯这些小事上升到热爱生活、关爱生命的高度来认识,通过设立心理谘询室、卫生保健室、卫生环保社团等有效的管理措施,杜绝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事件发生,通过环保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我们坚持终身体育、娱乐体育的理念,把推广群众性体育活动和培养体育特长尖子相结合,自编教材,率先推行体育选修课,《女子有氧操》《滚动式专项教学与学分制管理》两个科研课题分别获柳州市第五、第八届教育科研成果一、三等奖。
8、用校园更新美化工程,为学生创设最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以优美的环境育人
有人认为名牌居所不能替代一个人的品位气度,一所名校不因它的校舍设施先进而有名,对此我们不完全苟同。我们认为,一所不重视物质文化建设的学校,是一所有缺憾的学校。校园文化的建构,应该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物质文化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有时胜过精神文化的影响。
基于这些认识,我们一直重视校园更新改造工程,尽最大的能力完善学生的学习环境。二十世纪90年代,我们将旧校园进行更新改造,拆除了所有旧的校舍,建起现代化的校园。新世纪初,在柳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又把整个学校东迁到现在这个地方。新校园不仅成为许多学生向往的读书圣地,更为打造一流的精英学子创设了优越的学习环境。我们坚信,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将对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自主发展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
进入二十一世纪,柳高对社会有一个承诺:让学生受到最好的教育。在老校园时,我们把它高高竖在最当阳的行政楼上,校园东迁后,我们把它镌刻在师生每周升旗都能看到的地方。蓝天白云下,金色的大字耀眼夺目。它是柳高人的骄傲,柳高人的自信,更是柳高人的不懈追求。有人问,什么是最好,我们的回答是把学生培养成人格健全,自主发展的现代人就是最好,培养“人格健全,自主发展的现代人”是我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工程,是百年名校承前启后的标志,也是我们对基础教育如何与高校和谐对接所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