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青青校园 >> 学子园地 >> 正文

观察:外国留学生的中国生活:挤公交向保安学中文
转自: 时间:2007年11月27日08:52

 

资料图片

    随着外国留学生的日益增多,去年起我省每年出资100万元奖励其中的品学兼优者。日前,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12所高校的116名外国留学生已通过公示,即将受到不同额度的奖励。

    这些外国留学生在武汉过得怎么样?这些故事,将展示他们真实的留学生活。

    黎重亨:他从越南“中央党校”来

    36岁的黎重亨,至今未要小孩。尽管同样实行计划生育的越南给了他两个指标,但求学和事业打乱了他正常的人生规划。

    在上海学完7个月的汉语后,去年9月,黎重亨来到了武汉大学。目前他是武大中国哲学专业的博士生。

    来中国前,他是越南胡志明国家政治学院的研究员,这个机构此前名为越南中央党校。

    在越南河内综合大学哲学系读大学时,黎重亨的专业是中国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此后他在胡志明国家政治学院一边工作,一边读硕士。

    在武汉读博期间,他将研究重点放在20世纪的中国哲学。他正在系统了解和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打算在博士论文中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及其对越南的启示。

    越南和中国走的都是社会主义道路,而现在中国的发展速度举世瞩目,所以对中国的一切黎重亨都非常感兴趣。

    在中国近2年间,他觉得中国和越南一样,社会秩序很好,人民生活很安全,“这就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

    今年9月,他参观了景仰已久的三峡大坝,“真是一个伟大的工程”。三峡工程在越南人人都知道,黎重亨说,在越南它代表着中国的形象,也代表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和勇敢。

    提起中国的历史和文化,黎重亨信手拈来,每个人每件事他都能给你讲出其背后的故事。就像他介绍其博士生导师萧诗美一样,“我的导师姓萧,萧何的萧。在《三国演义》中,萧何曾经月下追韩信……”

    因为多种原因,黎重亨没有时间游历中国的大好河山,但他对西藏、北京、苏州和杭州等地充满了想像,“苏杭出美女,中国美女西施就是苏州人”,顿了一会儿,他很高兴地说,“对了,湖北也有一个美女,叫王昭君,是秭归人,和屈原是老乡”。

    有关中国的典故,黎重亨一个接着一个。也难怪,他说,中国文化对越南影响深远,迄今越南人大都将《武松打虎》的中国画挂在墙上。而他正是在这张画的陪伴下,长大成人。(瞿凌云 蒋惠民 王怀民)

    裴秋俄:爷爷曾随胡志明访华

    受曾在武汉工作过的爷爷的影响,19岁的越南姑娘裴秋俄对中国向往已久。今年,她来到华中科技大学攻读国际贸易专业时,随身带着爷爷当年的日记。

    裴秋俄的家在越南河内,她爷爷裴友智曾是政府工作人员,上世纪50年代两度随胡志明主席来华访问。爷爷的日记里记下不少在中国的经历,包括在武汉工作、随胡志明访华、参观正在建设的长江大桥以及在怀仁堂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一起进餐等。

    爷爷的经历深深影响着裴秋俄,在越南时她就喜爱中国的电视节目和书籍,《三国演义》等名著看了很多遍。

    为尽快提高汉语水平,裴秋俄进入华中科大后四处讨教,甚至与学校保安谭毅交了朋友。小谭也是19岁,两人有不少共同语言,裴秋俄课余时间常去找他“补课”。不过,她慢慢发现自己的普通话不标准。

    有一次,裴秋俄问小谭手机上无线传送的技术叫什么,小谭随口说了一句,她以为是“南牙”。回到寝室后,她翻开字典按拼音查找,却怎么也查不到。原来小谭是湖北人,分不清前后鼻音。裴秋俄笑着说:“看来还要找水平更高的老师才行。”(谌达军)

    赞比亚硕士生龙芳:从陪读到MBA

    2004年,30岁的龙芳带着5岁的女儿从赞比亚首都卢萨卡来到武汉时,是为了陪伴在华中科大同济医学院读博的丈夫穆迪凯。第二年,她的小女儿满1岁,丈夫对她说:“你不能白来武汉,去读MBA吧。”

    在卢萨卡,龙芳是自己家族企业的会计,到武汉后她本没打算再读书。但在丈夫的鼓励下,龙芳自费到武汉理工大学读MBA。

    虽然是全英语教学,但龙芳查阅的大量资料都是中文的。丈夫的汉语学得很好,不过学业太忙,平时只能简单解答一下,根本没空给妻子当翻译。好在龙芳有几个中国朋友,这个难题就由他们解决。

    龙芳一家人住在常青花园,最初没请保姆,夫妇俩根据自己的课程安排轮流照顾孩子。读MBA的第一年,丈夫的课程不多,常在家看孩子,但龙芳每天从汉口赶到武昌上课还是很辛苦。龙芳通过翻译告诉记者:“我们通常8点钟上课,我得6点多起床,每天挤1个多小时公共汽车往武昌赶。有一阵子真不想学了,是丈夫劝我一定要坚持。”

    为鼓励和帮助妻子,很少做家务的穆迪凯有空时自己去买菜,在妻子做饭前帮她洗菜,做各种准备等,后来又请了保姆照看孩子。龙芳说,赞比亚的男人在家是不做家务的,丈夫的举动让她非常感动,也使她下决心完成学业。这学期,夫妇俩都在准备毕业论文和答辩,为了安心学习,今年6月他们将两个孩子送回国请姐姐照顾。

    穆迪凯接受电话采访时说:“赞比亚的家庭都有点重男轻女,来中国后,我觉得应该学习中国男人的好品质。如果龙芳以后愿意读博,我会继续支持她,男女平等嘛!”


(编辑:银红丽)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