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血父亲寻找儿子”的报道后,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我被小良父母为供儿子上学而做出的付出和牺牲深深震撼了,在这催人泪下的故事后面,我感受到了父母对于儿子无私的爱的崇高与伟大。
我也是一名来自贫困山区的大学生。经济上的贫困一如蛇蝎般困绕着家乡的父老乡亲。父辈们不分昼夜地辛苦劳作,期盼着能早日摆脱贫困。他们渴望富裕,一如渴望阳光和空气。
还记得,接到录取通知书后,我望着父母及村里人脸上的笑容,心潮澎湃而久不能静。我知道,在别无选择的现实面前,他们几乎把摆脱贫困现实的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了我的身上,寄托在了如我一样考上大学的儿女身上……我用学业上的成功换来了父母面上的微笑,但是巨额的学费却又使得父母一筹莫展。一连几天,他们都在为我的学费奔波着。尽管他们脸上依然挂着为我高兴的笑容,但我却深切地感受到了笑容背后他们内心因学费而带来的辛酸和沉重。我清楚,父母是坚强的,贫困、劳作伴随一生,他们都毫无怨言。然而,现在,他们却为无力供自己的儿子上学而感到悲哀,为无力改变的贫困现实而无奈。
终于,我怀揣着父母东借西凑而来的学费,踏上了开往保定的列车。在火车出站的那一刻,我哭了。望着逐渐远去的家的方向,我忍不住流下了“男儿不轻弹”的清泪。我相信,每一位来自穷苦山区、贫困家庭的大学生心里都会明白,他们能来到大学读书,背负着父母的多少期望,又凝聚了父母乃至一切骨肉亲情的多少心血!
在大学的肥沃土壤里,我茁壮地成长着,编织着自己七彩的梦。但不可否认,家庭的贫困使得我无法在校园里像别的“富户”一样表现得那样潇洒与从容。当看到有的同学身着名牌行走校园的时候,我只是默默地低头走过;当面对同学好友真挚的小聚邀请时,我也都是尽量地借口推辞……没有别的原因,只因为我贫困。我清楚,一张10元的电影票却需要家乡的父母付出一天的劳动;我清楚,巨额的学费已经使父母背负了重压与艰辛。而我,又怎能忍心以自己的片刻享受去加重父母心头的压力呢?
于是,带着父辈们文化才能改变贫困、摆脱贫困的坚定信念,我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活。在别的同学追求潇洒、追求浪漫的时候,我常常在图书馆一呆就是半天;除了在课上认真听讲,扎实学习专业知识外,在课下,我还广泛地阅读大量书籍,积极参加课外实践活动,从而极大地扩展了自己的视野,也使自己的思想得到了净化和升华。辛勤的努力也最终换来了丰厚的回报。去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而获得学院荣誉奖学金;同时还担任了河北大学读书社社长、河北大学红色战线网站外联负责等职务。在实践活动中,我的组织、策划、与人合作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还由于课余时间的勤奋练笔,我先后有数篇文章在《中国青年报》、《辽宁青年》等报刊及榕树下等网站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