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6日电 记者从5日在哈尔滨召开的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获悉,截至9月1日,2007年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16万人,就业率达79.31%,超过全国平均就业率8.4个百分点。其中到基层就业、到民营企业就业、采取灵活方式就业、自主创业和参加国家、地方项目的志愿者占47.6%,实现就业人数77502人,面向基层就业取得突破性进展。
据了解,过去五年来,我省共有大中专毕业生82万多人,其中,高等学校毕业生65万人,一次就业率从2002年的57.49%,上升到2007年的79.31%,连年攀升。目前,我省在珠三角、长三角和渤海湾城市建立了省级就业基地,全省已建成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达133所。毕业生就业工作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共培训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人员近500人。其中210人获得国家职业指导师和人才测评师认证资格。非公有制单位和基层逐渐成为接收毕业生的重要渠道,两年招募了1683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医、支农和扶贫工作,有力带动了更多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2008年我省共有高校毕业生18万人。加上前几年未就业的毕业生,实际需要就业的毕业生突破20万人,就业难度加大。为此,2008年我省将从推动基层就业、实施创业行动、完善就业见习制度、对贫困毕业生进行就业援助等方面入手,促进大学生就业。
据省教育厅负责人介绍,我省人事、劳动、教育等有关部门将认真研究探索高校毕业生服务农村的新途径,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积极推动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是2008年就业工作的重点。同时,实施“高校毕业生创业行动”,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的地域范围和数量,组织更多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参加见习,鼓励企业优先录取见习毕业生,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针对困难家庭毕业生就业,给予重点关注,提供“一对一”的就业指导、就业服务和重点推荐,并尽量给予适当求职经济补贴。各地尽力对离校回原籍的零就业家庭未就业毕业生实施重点帮扶,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和岗位帮助,力争到2008年底,使半数以上返回原籍登记失业的毕业生能够实现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