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校园推行集体舞,让学生在“确保的一小时体育锻炼”中活动不至于太单调,在运动的特定时段里又得到美育教育,可谓一举两得。但看了学校展演的“全国第一套中小学校园集体舞”之后,就感觉到校园集体舞蹈的推广正演变成教育形式上的插花艺术。 碧草蓝天,塑胶跑道,素雅的校服,青春的笑脸,生动的舞姿,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春意平远图啊。可这只不过是舞蹈本身就留能给人的印象,欣赏到这种韵律画没人会说不好,因为大家看到的是节目;而问题就在于大众看到了节目的开头,而剧目情节的发展和推进则没有现成的剧本呈现给大众,只能等着看生活中的喜剧或笑剧了。道理很简单,人们不是被学生精神面貌的常态所吸引。因此,学校集体舞蹈的展示只能是学校学生的魅力表演,作用相当于电影文学里的特写镜头,或城市学校的华丽名片,或者就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换过程中的插花艺术而已,一种自上而下的文学构思。 但是教育的过程是向土壤中播撒种子,而不是向花瓶里装点花卉;播种子是要人们根据土壤的墒情和气候条件而定,还要有追加底肥的具体措施,这是一种复杂而系统的思维论证过程;而插花艺术只要我们有热情,把现成的花卉放进去稍加搭配即可,一种插法一种风格,而且鲜花无论怎样排列组合,呈给观众的都不至于难看得让人接受不了。从这个角度看舞蹈艺术的推广,就感觉到这种构思是给一些学校的孩子设置的必修课,而对于很多学校则因缺乏这种土壤的墒情只能望洋兴叹了。试想这种舞蹈远播到边远山区、农村学校,让那些为上学而发愁和为了使自己上学而让家长发愁的学生舞动起来,不免舞姿太沉重,也让情感无法承重。绅士淑女,制服皮鞋,对于在简陋校舍中学习的孩子,遥远得像童话里的梦。再说,即便城市中的孩子跳起这种舞蹈,就能具备和这曼妙舞姿相符的思想吗?我们还达不到让孩子们跳着集体舞就能解决思想中存在的问题,一厢情愿有太多的局限性,且不说幅员辽阔的中国还很有一些悍野蛮荒之地。 值得提醒的是,现在很多学校就是因为学生做不好广播操,动作不到位影响了做操的效果,都改成跑步这种简单的运动方式了;那么倡导推行的集体舞,加大了肢体动作的难度,运动效果就更加不如人意了,可见现在推广这种舞蹈还是显得条件有些不成熟,还是需要足够的思想准备和心理铺垫。等到学生在素质教育的氛围里培养出必备的舞蹈细胞,产生心理诉求,那才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现在很多地方还没有解决应试教育的束缚,却单纯地在舞蹈展示上做一些举动,真的有点操之过急。
(编辑:雷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