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企业之窗 >> 企业新闻 >> 正文

金螳螂建筑装饰公司创优之道揭秘
转自: 时间:2007年06月05日15:02

 在2006年度全国建筑工程鲁班奖榜单上,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参建的首都博物馆新馆、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江苏盐城市行政中心一期工程办公大楼和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四项工程名列其中。对于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来说,这或许只是其奏响的“荣誉进行曲”中普通的四个音符,然而,在业内人士的眼中,这绝不是偶然的,绝不是可以轻易获得的。
不挂靠、不转包:让“金螳螂”品牌生金
  “挂靠、转包”在我国建筑市场上是一个常见的现象,对大多数装饰企业来说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这种做法弊端也极为明显:一是公司无法对施工队实施有效管理和制约,整体优势更是无从谈起,长远来看不利于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二是客户资源掌握在施工队负责人手中,如果施工队另投他人或自立门户,客户资源也将带走。更有甚者,挂靠是短期行为,那些挂靠队伍不一定会为企业品牌负责,一旦施工出了问题,撒腿走人了事。被挂靠单位多年苦心经营起来的品牌资产就会毁于一旦!
  “金螳螂”公司总经理杨震说:“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我们坚决不挂靠、不转包,自己动手亲自来做,打造自己的品牌。”公司在每个项目的进行过程中,都要组织人员定期进行考察。这样做可能会损失一些眼前的利益,但是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保证了每个项目的质量,也打造出“金螳螂”这个国内驰名品牌。
工业化、装配化:让装饰工程走上创优流水线
  “金螳螂”的工程可以说遍布全国,不同的项目经理和施工人员水准是不一样的。如何保证工程的质量,唯有依靠统一的模式和标准。工业化生产和现场装配化施工在这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经过多年的规划和探索,“金螳螂”公司发现工厂化、专业化的装修就是将需要在现场制作的大部分的工作量转移到工厂基地进行生产,再把各个部件运到现场进行组装。2004年“金螳螂”公司的营造中心孕育而生。中心坐落在苏州工业园区民营工业区内,投资6000多万人民币,厂房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金螳螂”从全国各地招募专业的高水平工匠一百多名,以他们成熟的工艺技术运用于工业化生产,形成装饰生产流水线。“金螳螂”工厂化装修使用的物品和材料大部分是由运营中心生产的,然后再把这些装饰产成品运到现场,采用集成化的装配模式,将装修和家具进行完整的组合。
专家化治理、信息化运作:双向管理提升项目管理质量
如果公司有新的决策和指示,怎样快速准确地直接下达到分布全国各地的项目现场?如果施工现场遇到解决不了的技术问题,怎样及时地请专家到现场来解决?金螳螂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公司与项目工地之间直接的沟通,把专家的意见直接送到现场。
  在这四项鲁班奖获奖工程中,公司实行了“从上到下”和“从下到上”的信息化“双向管理”模式,把公司的决策和专家的智慧直接送达到工程的现场。同时,也实现了公司对每个项目进展情况的实时监控。
  “从上到下”,就是公司每两个星期定期与分公司之间进行视频会议,公司的决策和指示可以直接地下达到项目工地。同时,所有文件的发放和批阅均可在网上实现。“从下到上”,就是分布在全国各地的项目部每星期都要把工程的进展情况和遇到的问题通过电子邮件向公司汇报。如果工程遇到技术上的难题,则可以直接请公司内的专家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指导。这种信息化的“双向管理”模式,有效地实现了公司对每一个工程项目的跟踪管理,保证了工程的质量。

(编辑:岑永兰)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