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电力知识 >> 脱硫技术 >> 正文

海水法脱硫科技的研究与发展
转自: 时间:2007年07月24日09:22

一、技术原理的提出

上世纪70年代,美国加州伯克莱大学L.A.Bromley教授提出利用天然海水的碱性去除工业烟气中酸性的二氧化硫的技术原理。为判断脱硫排水对海洋生物的影响,1981年美国在关岛电厂设立了中试装置,利用该装置的排水进行了为期12个月的各类海洋生物试验。该试验由著名海洋生物学家领导,关岛大学实施,美国EPA监督。研究结论认为:海水脱硫工艺在火电厂的应用是可行的,无害的。由于美国的一次能源结构燃煤比例不高,其沿海燃煤电厂相继关闭,美国缺乏扩大中试成果的市场动力。

字串6

二、80年代的进展 字串6

1980~1990年,挪威ABB公司开始在小型非燃煤工业装置上安装简易的海水洗涤装置,形成了Flakt-Hydro海水法工艺。 字串7

Flakt-Hydro工艺的酸性海水直接排入深海。挪威Bergen大学对该工艺的描述为: 字串4

“The scrubber is used at the Statoil Mongstad oil refinery to remove SO2 from the refinery effluent. SO2 is first converted to sulphite and further slowly oxidized to sulphate after the release to the fjord.”

本文来自 www.dsdne.org

因此,该工艺仅适用于具备深港陡岸条件因而允许酸性水排海的挪威。

字串8

在其它国家和地区,人们长期以来由于无法判断该类技术应用的环境附加影响及其后果,反而对其讳莫如深,视为禁区。 字串9

三、90年代的发展 www.dsdne.org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和中国继续研发海水法脱硫工艺。 字串7

英国主要进行对海洋的环境影响研究。经英国政府批准的研究报告认为海水法烟气脱硫工艺,排水在各方面符合现行环境品质标准,是一种意义深远、环保选择的好方案,预计还将延长火电站有效益的寿命。

www.dsdne.org

基于和美国类似的原因,英国并未将海水脱硫工艺推进到大、中型燃煤工业的实用阶段。 字串5

在中国,CEPT主要开展了实用工艺研发,同时邀请海洋环境科技的权威机构同步开展海洋环境影响研究。

字串5

CEPT的研发主要在两个方向: 字串7

1、对于不确定有否污染的因素,建立科学的试验和评价程序确定之; 字串6

2、对于确定有污染的因素,研发科学工艺消除之。

字串5

CEPT运用其主要人员在大型火电领域的丰富经验,和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协同开展大量和长期的实验室和现场研究,利用火电厂实际的冷却排水、锅炉排气、燃煤及粉煤灰进行了大量的海水脱硫工艺现场试验,对海洋生态、水质现状和水动力特征等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分析和试验研究。CEPT同步开展了NSW(Natuer Sea Water)-FGD工艺系统研究和设计,开展设备和材料研究和设计,针对厂址的地理、地质条件进行施工方案设计等等。 字串5

自1995年以来,CEPT在国内和国际上申请并获得多项海水法脱硫的发明专利授权。 字串5

四、本世纪的应用 字串9

2000年,应用CEPT设计NSW工艺的世界首例300MW和600MW火电机组并网发电(1999年试运行),海水法脱硫工艺成功应用于中国首次清洁煤计划大型示范工程(深西电厂、漳州后石电厂),开启了中国火电脱硫制度化进程,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项重大产业科技支撑,为世界酸雨污染治理开创了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新途径。

字串9

目前,中国NSW工艺装机已超过5000MW。 字串8

2004年5月26日,国家环保总局在深圳市主持召开海水烟气脱硫系统跟踪监测总结会,结论: 字串5

“该海水脱硫示范工程采用的技术成熟,脱硫效率高,系统整体性能先进”; 字串8

“海水脱硫示范工程的成功实践表明,烟气海水脱硫系统具有系统简洁、性能优良、运行可靠、投资节省、脱硫成本低等优点,在中国沿海电厂具广阔的应用前景”。 字串3

2006年6月,因采用CEPT的NSW- FGD工艺,漳州后石电厂作为火电行业唯一入选中国首批(10项)“国家环境友好工程”。 字串5


(编辑:银红丽)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