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企业之窗 >> 企业风程 >> 正文

直击马鞍山供电配电抢修工作现场
转自: 时间:2007年08月13日08:59

 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特别是7月下旬以来的持续高温,安徽省马鞍山用电负荷也不断攀升。7月31日,地区最大负荷达144.7万千瓦。马鞍山市今年已16次刷新最高负荷历史记录,创历史最高。据统计,仅7月31日故障报单即达57份,8月1日故障报单更达88份。高温,考验着这座年轻的城市,更“烤”验着这座城市的供电人。
    8月6日下午,持续的高温还在继续,我们带着记者跟随马鞍山市供电公司配电中心的抢修人员,登上了一辆“95598”供电抢修车。
   

 不是在抢修现场,就是在赶赴现场的路上

    “是湖北东路497号的住户么?我们已经出发了,马上就能到现场。”配电中心抢修工作人员杨欢一手拿着故障报单,一边询问事故情况。“可能又是用电负荷过载了,”挂了电话,他就和同事童天林一边整理自己的抢修工具,一边商量着马上的抢修。刚上车,我们便明显感觉到车里紧张的气氛。
    抢修车辆在城市中穿行,不时避让着来往经过的车辆。杨欢告诉记者:“一到夏天,抢修任务就多了。这样的故障,我们平均每天处理30到40起,经常是一上班几个工作组就排队去领故障单,每个组分一些,更多的时候是在车上直接接任务,经常是一起故障还没处理完,下面的任务就来了,特别是那几天用电高峰期,除了吃饭和睡觉,我们都在抢修。这样的情况已经一个多月了,每天都要连轴转12个小时左右,可以说,我们不在抢修现场,就在赶赴抢修现场的路上。”

近50度的杆上一干就是数小时

    抢修车很快就到达了位于湖北东路497号的抢修现场。由于停电,居民们纷纷来到楼下乘凉。还没等车停稳,杨欢和童天林便匆匆下车,记大妈告诉记者:“今天天气很热,我们这里几栋居民楼一下子都停电了,家里的电器都用不起来,我们很着急,就盼着他们来修呢。”供电人员一边仔细询问这里的情况,一边查看着附近的电力设施,经过实地勘察,逐级排查,问题最后集中到了附近10千伏的线路上。童天林迅速的系好安全带,踩着登高板,几下子便登上了电线杆上。杆上的童天林小心的进行着抢修,在下面的杨欢也没闲着,一会递工具,一会跑去车里拿材料,几趟下来,汗水便已经把衣服湿透了,额头上渗出的汗珠还不住的往下滴。“是线路过载导致跌落保险出了问题,”杨欢告诉记者。不一会,杆上的童天林便修好了保险,正在线路上挂保险的时候,由于保险碰到了线路,闪出了几道电火花,并不时传来“啪啪”的声响。见此情景,周围的居民纷纷向后退了几步,“都说电老虎,看着都吓人。他们真厉害,这老虎都驯服得了,真是辛苦他们了。”李先生不住的夸赞道。
    不到半个小时,故障便得到了处理,从杆上下来的童天林早已是浑身湿透,汗水顺着安全帽的边缘成股流下来,晒得通红的脸上油汁斑斑,看着居民笑呵呵地往家赶,记者问童天林:“这么热的天,为什么还要把自己弄得严严实实?”,“我们工作的时候,都不注意形象的,怎么安全怎么来。”
    刚坐上抢修车,又一个任务接踵而至。记者又跟随抢修工作组来道了印山路上平山村的抢修现场。经过紧张的处理,这里又恢复了用电。一看时间,时钟已经指向了6点。“我们早班规定是下午5点交接班的,可是很多时候都是忙的也顾不上看时间,迟一点是常有的事。”杨欢一边擦拭额头上汗珠一边说:“今天是周末,本来约好和女朋友去逛街的,看到我身上这么脏,估计她又该说我了。”说完,杨欢爽朗地笑了。

配电值班室里 “抢修人员用两升的杯子喝水”


    走进夜幕下的马鞍山市配电中心值班室,桌子上的几个装满水的大杯子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它明显比周围的小杯子高出了一大截。值班人员陶洋告诉记者,这样的杯子他们都人手一个,容积相当于一个小水瓶。因为天气太热,而且基本上都在外面跑,没时间回来灌水,所以每次上班都把它装满。抢修人员只要一回来就抱着杯子喝水,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体内的水分。记者在值班室看到,这里的陈设很简单,只有一张桌子,一部电话和几个柜子。柜子是用来乘抢修人员的衣服和工具的,这样能最大限度的节约时间,陶洋还拿出了一张列有维修人员电话的通讯录,告诉记者:“为了确定能找到人,我们专门制作了这样的通讯录。我们这里的工作人员,都要求通讯工具保证24小时开通,一般要求是有了情况45分钟之内到达故障现场。”

霓虹灯下的“哨兵”

    华灯初上,城市里一片霓虹闪烁。对于值班人员陶洋和他的同事来说,这又将是一个不眠之夜。7点刚过,梅园新村居民的电话变打进了值班室。居民反映说家里的空气开关总是跳,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电话就是命令。维修人员很快赶到了现场,经过初步诊断,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其进行了简单的处理。
在采访的路上,驾驶抢修车的司机告诉记者:“现在是用电高峰期,我们的抢修车平均一台一天能跑200公里左右,相当于南京来回跑了两趟呢。”说完,又向着下一个抢修地点急驰而去。
    采访告一段落,但对于抢修队员们来说,工作才刚刚开始。3号晚上,陶洋和他的同事们一共处理了多起突发性的故障,在第二天的工作记录上记者看到了以下的工作记录:“慈湖同意小黄村#13号反应电压过高,用户零线烧断,已处理;冯桥吴头台区#24号,反映无电 ,配变跌落熔断器熔丝断 ,已处理;霍里 电杆拉线断裂,12点开始,抢修近1小时。等等。”记者数了一下,晚上一共处理了故障10余起。配电人员以精湛的业务技能、积极的工作态度、以及不畏酷暑的主人翁精神,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故障,用实际行动展示配电人快速反应、处理及时的精神风貌,保障了夏季用电不受影响,在炎炎夏日为全城百姓送去了阵阵清凉。 (乔琪、胡大鹏、刘挺)


(编辑:龚建英)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