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电能源牡丹江第二发电厂燃料分厂专责工程师刘玉成有个绰号叫“刘发明”。此人文文静静,书生气十足,一笑起来透着憨厚和质朴。“刘发明”这个绰号的由来缘于一次设备改造。有一次,刘玉成在工作中发现叶轮给煤机叶轮轴钢丝绳运行时互相缠绕严重,一个月就得清理一次。为了在技术上解决这一难题,他没日没夜地查资料,请教技术人员和老师傅,经过反复实验,他终于设计出了防缠密封轴套,使钢丝绳缠绕量明显减少,检修周期延长到三个月以上。这一技术成果被兄弟厂家看好,纷纷来学习、请教,现在省内外多家电厂都安装上了防缠密封轴套,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这下全厂职工都知道燃料分厂有个技改革新能手,"刘发明"的绰号也随之不胫而走。
“刘发明”有个习惯,爱皱眉头,职工们都说“小刘只要在哪个设备前皱眉头站一会,准保又有新发明了”。大伙儿送了他一个绰号:“思想者”。对此称呼,“刘发明”嘿嘿一笑说:"要想琢磨出点事儿,就得多思考呀,所以这'礼物'我收下。"刘发明"平时不苟言笑,甚至有点木讷,但有一次,他笑的特别开心。今年年初,由他主持进行的燃料油区自动监控系统改造项目喜获黑龙江省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刘发明”捧着奖状嘿嘿地乐出了声,同事们知道这个项目从立项到结束历时一年半,这期间刘玉成和大家不知进行了多少次压力和温度测试,查找了多少份相关资料,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呀。
“刘发明”有句名言:革新挖潜即为企业节约金钱。牡二厂燃料分厂有6台螺旋式卸煤机,卸煤机绞龙卸煤时,轴承磨损严重,使用寿命不到2个月。刘玉成广泛查阅资料,对密封、减振轴承箱进行了改造。使绞龙一次拆装由3个工人用4小时即可完成。从人力方面一年可节省1000个工时以上,检修周期延长至10个月,仅轴承费用一年可节约3万多元。有人给"刘发明"算了一笔帐:十年来,经他改造的设备节约工时25300个,为企业节约技改资金近三百万元。
“刘发明”有一个小日记本,上面记载着几年中他的技改革新项目:1998年6月,改进了装卸桥受电小车推车器,使装卸桥供电稳定,运行可靠性增加,2001年1月;装卸桥千斤扳联接装置改进后投入使用;2001年8月,对叶轮给煤机联接轴进行了改造,缩短了检修时间,提高了检修的安全性……
“刘发明”这几年荣誉获得了不少,荣誉证书摞起来有半人多高,但他最感到骄傲的是获得牡丹江市劳动模范、黑龙江省青年岗位能手的荣誉称号,用他的话说就是:“咱是普通劳动者,这些称号是对我的最大肯定,始终能激励我前进。”
有人说,刘玉成搞技改发明都到了痴迷的程度,但他对此却有另一番解释,用他的话讲就是:"认真是我对工作的态度,痴迷是我对工作的兴趣。高尔基不是说过吗,工作是一种乐趣时,生活是一种享受,所以我是工作并享受着。"(黄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