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英才在线 >> 精英历程 >> 正文

发电机旁飞扬的青春之歌
转自: 时间:2007年08月17日09:20

    无论在盛夏还是严冬,无论你在生产大修现场,还是在电气检修班组,你总能看到一个外表精明,戴着一幅眼镜的年轻人不停的忙碌着。或是一身油污地维修设备,或是紧锁浓眉在查设备图纸。这个言语不多,干活利索,眸子里隐约透感着坚毅和果断的检修工人,就是电气检修分公司发电班班长——张睿,一名普普通通的电力职工。 
    张睿,从1990年牡丹江电校毕业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发电班工作。17年,于他来说,是个漫长而渐近的过程。17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与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发电机——这个“冷漠无情”的“硬家伙”打交道,是单调、枯燥的。每天早早来到班组,从事那些几乎一成不变的查设备、看缺陷,布置检修任务,到现场维护设备,填写着差不多像日历一样有规律的值班记录。然而,就在这看似普通无味的工作中,却有着他丰富多彩的事业追求。他也正是在这平淡无奇的工作中,以对工作对企业的责任和真挚的情感,在发电机的轰鸣声中,奏响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将自己年轻的岁月,绘就了一幅溢光流彩的青春画图! 
    17年来,张睿实现了从一名学生到职工的心理、社会角色和素质的转换。17年的成长历程,6205个日日夜夜,他从事了发电班的所有岗位,经历过上百次大、小修工作。无论是没有过深接触的运行人员,还是单位的领导、身边共事的同事,提起这个头脑清晰、思维敏捷的张睿,都是众口一词地赞叹:这小伙子,行!
    发电班担负着全厂7台发电机及137台高压电动机的维护消缺工作,其重要程度可想而知,任何一项缺陷都可能影响负荷或者危及发电机的稳定运行。作为班长的张睿深知责任的重大,从安全、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着手,以严、细、实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个人魅力影响并带出了一支过硬的队伍。几年来,他带领发电班14名同志出色地完成了各种检修任务,获得了厂部及车间的高度评价,被评为厂先进班组,他个人也获得了厂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


务实生产、工作严谨的“看护员” 


    设备质量是安全生产的保证,更是企业经济的命脉。作为班长的张睿,深深地懂得这个道理。因此在工作中,无论是日常发电机的维护工作,还是大、小修的拆装工作,他都没有丝毫的麻痹大意、掉以轻心过,一概一视同仁、认真对待,高标准严要求每项工作,犹如医生给病人做手术一般的严谨务实、一丝不苟。 
    2004年#4发电机大修中,他凭借多年检修经验,发现了发电机线圈存在局部磨损缺陷。经过电科院专家的鉴定下后,决定必须进行全抬线棒的处理。由于事发突然,为保证大修工期进度,在厂家专业技术队伍未到位的情况下,他带领着发电班全体成员,加班加点工作了几昼夜,直到厂家来人,他们才退出工作现场,保证了检修工期。
    2006年#3发电机组A级检修工作是全年的重点工作。他克服了班组人员短缺、工作任务繁重等困难,没日没夜地“骨碌”在现场。为保证检修质量,他带领班组人员认真研究布置检修方案,任何影响设备检修质量的“蛛丝马迹”休想逃过他的“火眼金睛”。在他的影响下,班员“心细如发”,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先后发现了发电机定子线圈磨损严重及发电机转子接地两项重大隐患。#3发电机全抬线圈后,又发现了多达30余支线棒磨损等缺陷,都及时得到了处理。 
    今年4月,#5、#6炉磨煤机电机风温经常超标,严重影响了机组稳定运行。他查找了大量的技术资料,并与车间领导进行了及时沟通,决定先对#6炉#2磨煤机电机进行通风改造,改造后线圈温度在满负荷的情况下,风温下降了30℃,确保了磨煤机电机安全运行。随后利用#6机C级检修对#6炉#1磨煤机电机也进行了通风改造,保证了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工作细致、落实到位的“安全员” 


    作为班组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他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为加强职工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他充分利用每周五的安全活动及班前班后会,不走形式,而是“实打实”的布置当天工作的安全措施,总结当天的工作情况及存在的不安全现象,并把安全活动的重点放在学习与本班检修工作有关的事故通报上,让每个职工清楚事故的前因和后果,分析讨论暴露出的问题,敲响职工头脑中的安全警钟。同时结合本班实际工作,检查自身的检修存在哪些问题,并因地制宜地制定出具体的防范措施并落到实处。平时遇有大型工作,他总是监守在工作现场,确保了工作安全、顺利地开展。在他的严格管理下,他所带领的班组实现了全员无违章。 


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的“技术员” 


    在技术方面,他更是精益求精。虽然他只是个技校生,但是几年来,他从没有放弃过学习。考取了哈尔滨电力职工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取得了大专学历。目前,以他的技术而言,已经满足现场工作的需要了。但他仍不满足现状,本专业的学,其它专业也学。在他的眼里,只要能学到的,就努力去学,不懂不会的就问,这没什么丢人的。由于他常年的刻苦学习,使他的专业知识不断增长,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被同事们称为发电机的“好行家”。 
    精湛的技术水平和刻苦钻研精神,使他的思维更加的敏锐。他率先提出并独立完成了《高压电动机检修设计工艺流程》,经过多次修改沿用至今。今年,厂部提出用检修文件包取代使用多年的检修作业指导书,他对发电班检修文件包初稿进行了认真审核,并经过了06年#3机组A级检修的实践,不断修改完善,使其更具有实用、实效性。 
    为保证设备质量,他在工作中积极开展小改小革及合理化建议活动。在他的带领下,发电班积极研制新的检修工艺和检修工具,运用先进的检修手段,不断更新检修方法,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取得了良好成效。 
同时,他积极参加全面质量管理和开展QC小组活动,探索安全质量工作新思路、新方法,认真进行岗前安全培训、技术培训及QC攻关等活动。为我厂发电机组安全稳定运行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他自已不仅努力钻研业务知识,还带动全班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培养大家的学习兴趣。“学无止境”成了他的口头禅。他所在的班组早已形成了良好的“你追我赶”学习风气。 


创新求实、严肃制度的“管理员” 


    几年来,他摸索出一套先进的管理方法,在班组中营造了公平、公开的氛围。他运用人文管理,充分发挥班组人员主观能动性,制定了详细的班组规章制度,明确了奖惩细则,做到了客观公正,得到了大家的拥护。他坚信“以情感人”,因此,他始终怀着一颗真诚真挚的情感对待班组中的每一个成员。谁有困难都伸出一双热情的手。由于他班务公开制度执行到位,奖罚分明,为人又善良热心真诚,受到班员的尊重和拥护。在他的管理下,班组有了很强的凝聚力和良好的班风班貌,更有了家的温馨。 


先人后己、率先垂范的“电力职员”


    在工作中,他处处率先垂范。哪里工作任务艰苦,哪里有重大缺陷,哪里有技术难题,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尤其是遇到有危险的工作时,他更是冲锋在前。 
    2006年10月29日12时50分,一个普通的休息日。张睿接到#7发电机4.5米封闭母线处有尖锐异常的声音的缺陷通知。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和过硬的技术,他立即判断出发电机存在大量漏氢故障。他边打车向厂区飞奔,边通知班员马上就位。车到厂区后,又一路小跑地来到现场,顾不得一身的疲惫,投身到工作中。他认真的巡视,仔细倾听,断定出引线室底部排污管法兰处大量漏氢。为保证发电机不停机,他 “临危请命”,和一位同事,冒着生命危险,在氢压压力降低的情况下进行检修工作,成功地消除了此重大缺陷,避免了一起发电机与系统解列事故,获得了各位领导的高度赞扬。 
    他,就是这样一位普普通通的检修工,以真心爱心热心对待同事,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立足本岗,以自信自强的青春旋律,在发电机旋转的叶轮中,飞扬出一幅美丽的人生风景!


(编辑:孙小美)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