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农业、农电,三点一线,这是江苏省建湖县供电公司冈西供电所村电工、退伍军人陶淼的人生之旅。“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这首充满激情的军旅之歌他从军营唱起,一直唱到农村,唱到农电…… 1979年10月,刚刚高中毕业的小陶应征入伍,那时他才19岁。1982年秋他退伍回乡,没有要求组织安排,也没有找关系找人情为自已找个舒适的工作,而是回到家乡,挑起了生产队长的担子,在火热的农村生活中, 一干就是10年。1992年6月,村里准备推荐他作为村主任候选人,可是,他却选择了村电工。从村官到村电工,许多人不理解,家里不支持,躺在病床上的父亲劝阻他,妻子埋怨他,可是陶淼认准了的,却一扳不歪头。 原来,陶淼所在的嵇舍村是个烂摊子,有780多户居民,农电工作落后,高、低压线路未改造,电压质量差,线损大,电价高,少数人用电不交钱,窃电成风,群众怨声载道,反映十分强烈,电工换了一茬又一茬,就是没人肯干这苦差事。陶淼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就是不服这个邪。他顶着压力主动向村里请缨,要求当名村电工,整顿用电秩序,为农电工作贡献力量。从此,他背起了工具包,和电打起了交道。 初来咋到,陶淼是个门外汉,为迅速掌握业务,他花钱买了《电工基础》,《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起早贪晚地学起来,还专心致志地向老师傅请教线损管理的方式和措施,练习登杆技术,装表接电、保安器、配电盘的维修,安装以及线路巡查。为了整治用电环境,陶淼可没少费神,他跑遍了村里各条线路,各用电户,先从反窃电入手,白天利用广播、会议宣传安全用电知识,打击窃电行为,晚上同师傅一起查窃电,一查就是半夜,线损降了,可是他人也瘦了。在人情电、关系电面前,陶淼不手软、不姑息,老少无欺,户户装表,用电交钱。严格执行“五统一、四到户、三公开”制度,每月电费公布上墙,群众用舒心电,交明白钱,很快,嵇舍村在全镇成为农电管理的一个样板。 陶淼刻苦学习,钻研业务,施工作业冲锋在前,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凡是工程施工,立杆、放线、紧断连都是他的强项。1999年底,第一期农网改造期间,他带队到庆丰镇东乔村增援,吃住在工地,半个月的苦干,赢得了领导和群众的赞誉,工程经农电管理所和县公司验收为优良工程。2000年三月,他又奉命带队上冈镇增援,在上冈镇冈西村,发扬老八路的作风,做到为民不忧民,自已埋锅烧饭,起早带晚,连续作战,按期出色完成施工任务。2005年“麦莎”台风期间,冈西镇新沟村遭龙卷风袭击,陶淼带领一支施工队伍战斗在一线,奋力抢修,冒雨在齐小腿肚深的水里架设线路,浑身上下湿透,成天泡在雨里。三天下来,脚丫都烂了,可他从叫一声苦,按时完成线路抢修任务。2005年10月,陶淼被市公司任命为工作负责人。 今年7月在抗洪排涝期间,他村里二台排涝泵日夜排涝,陶淼交叉巡视在两泵之间,连续奋战了几天几夜,同时还负责其他八处机口排涝用电和群众报修。7月5日晚8时20分,大雨滂沱,正当排涝紧急关头,张圩村东排涝泵不转了,根据所里安排,他带去抢修,张圩东排涝泵地域偏僻,要跋涉3公里远的泥泞小路,翻过河堆,到达现场已是大汗淋漓,雨衣也不管用,汗水和雨水把衣服全湿透了,陶淼二话没说,放下工具,脱下雨衣,开始检查故障,经过半个多小时检查,终于查找到故障点,原来是穿墙套管中的电线断了,当排涝泵又轰鸣时,他的手机又响起来,原来是爱人电话:“你已经几天不回家了,今天是你的生日,你还记得吗?……”(孙晖 李余东)
(编辑:管小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