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跨入2007年7月,淮河流域遭受了自1954年以来的特大洪灾。连续半个多月的强降雨,使淮河这匹本来就不温顺的野马,更加桀骜不逊,险情丛生,加上严重的内涝,使安徽蚌埠地区数百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处于危难之中。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蚌埠供电公司及所属四县公司4000多名供电员工,挺身而出,他们用血肉之躯,与洪水猛兽展开一场殊死的搏斗,用生命唱响了一曲英雄赞歌!
淮水奔腾急,洪涛逐浪高。7月1日,蚌埠的天空电闪雷鸣,狂风大作,瞬间,倾盆大雨直泻而下,连续几天,昼夜不停,仅7月7日一夜就下了170毫米,7、8、9三天猛然400多毫米的降雨,短短10天不到,累计平均降雨量642.46毫米,部分乡镇最大降雨量达到850毫米以上!使素有"洪水走廊"和"淮河锅底"之称的怀远、五河等县区一时间浊浪滔滔,到处一片汪洋,本来只有70米宽的北淝河面一下了变成3700多米的小湖,3尺多高的玉米也被淹没了穗顶,高大的树木也只留着树稍,10米的10千伏电杆只露出一半。由于雨急水快,村庄里来不及搬迁的家俱全部漂浮在水上,猪、鸡等家畜被活活淹死不计其数,随着下泄的洪水到处漂流。
由于受洪水长时间浸泡和狂风摧残,全区电力设施损毁严重!供电安全距离不够,触电危险随时可能发生,五河的临北淮河滩头上上千户居民村庄电力设施遭到了重创,特别是怀远供电公司,大部分是地埋线,进户的电表墩全在离地面不足1米高度,不同程度的倒杆、断线及跳闸、停电现象,使四县不少部分乡村供电线路全线告急!灾情十万火急!
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电力设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面对罕见灾情,蚌埠供电公司紧急起动一级应急预案。在外出差的急速归来,休假的人员停止假期返回岗位,就连在医院治疗的员工得知灾情也纷纷赶来,在最短的时间内,人员全部到位,抢修物资全部备齐,公司领导紧急召开防汛抗洪会议,迅速成立以公司党政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抢险领导小组,公司领导分头进入抗涝抢险一线靠前指挥;抢险组、物资组、后勤保障组、宣传报道组和突击队,人员、物资、车辆有序向灾情一线开进!
7月2日上午,五河淮堤临北段告急。消息传来,五河公司按照预定方案,抗洪指挥组、物质保障组、宣传联系组等各路人马准时到位,并冒雨赶往临北淮堤最前线,为大堤抢险及临北乡东园、西园两个村共2万多名转移灾区紧急架设照明用电线路。仅用不到4个小时,就架起了4000多米临时线路,安装了600多个灯泡。
7月6日到9日,短短3天,在双桥供电所, 22名农电工淌着齐腰深的水,三天跑遍27个台区,抢拆下老百姓电表5000多块。
7月8日,洪水围困着双桥镇路兴村2400多口人被转移到地势较高的地方。村子里的水源被污染,上千人的饮用水成了大问题,怀远县秦县长打来电话,要求供电所架条线路专供电抽水解决饮用水。所长杨维顺立即带人架起一台200千伏安的变压器,专为一户送电解决2000人用水。老百姓称这是一条"救命线"。
雨情、水情、灾情,都无情,可供电职工危难时刻最有情,人民的需要就是供电人的天职。此时此刻,在4000多名蚌埠员工的心中,这是唯一的选择!
灾区处处有英雄,怀远淝河供电所所长孙雪彬向我们讲述这样一个感人故事:那是7月10日,官上村有几根10千伏电线杆淹在水中2米多,安全距离不够了,村民们撑着船进家,竹杆一旦碰上电线,就会有生命危险,农电工苏同广立即向孙雪彬所长报告,穿着雨衣在水中守候。风大雨猛,很快雨衣湿透了,冷得真打哆嗦,他强打着精神,目不转睛的盯着过往船只,提醒注意安全。一直在水中站了4个多小时,所长派人来换时让他回家休息。可苏同广说:"这时少个人就少份力量。"他又和其他队员们乘船赶往抢险点。风大浪急,突然一个大浪打来,船翻了,苏同广和坐在船上的几个人掉到了水里,喝了几口脏水,劳累过度的苏同广直往下沉,被队员们好不容易拉了上来。冷、累交加的苏同广发起了高烧,被送去打点滴。还没吊到一半,突然手机响了,一户村民家出用电故障,苏同广忙说了声:"马上就到",就让医生拔钟头,"还在吊着水,你不能走","俺们有规定,客户电话就是命令"。在他的恳求下,医生只好拔了针。半个小时后,他回来继续吊水。可一会儿又来了电话,他又一次拔掉针头。就这样一下午共拔了四次针头,又插了四次针头,平时特别怕针的苏同广一声也没吭,医生感动地说:"没见过你们这样拼命的人"。像苏同广这样灾情面前心里想着受灾群众的仅是供电员工的一个缩影。
怀远供电公司胡振彪说:"英雄和常人都是血肉之躯,都怕艰难,都怕苦累,而所不同的是英雄的意志更加坚强。在灾情面前,在困难面前,在苦累面前,我们的供电员工们处处表现出了坚强的意志。"
雨还在不停的下,水位还在不停的涨。脆弱的淮河大堤此时尽管有了九次行洪,可仍然挡不住了疯狂的洪水。7月19日17时40分,国家防指下达了荆山湖当晚19时30分正式行洪命令!并要求常坟供电所必须在20分钟内,彻底切断通往行洪区各庄台的生产、生活用电,确保灾区群众生命安全,同时确保进退洪闸供电专线畅通!这时只剩下不足3小时准备时间!
"命令如山倒、军中无戏言"。断电时间既不能提前,也不能退后,况且进洪闸供电专线与各庄台的线路交叉点有5处,供电台区有31个,供电线路长达30多千米,在规定的时间内同时切断这些线路的难度可想而知。
立下军令状,供电员工们整装待发。风还在刮,雨还在下,雷鸣电闪,大雨如注,大家虽然淋了个落汤鸡,但精神饱满,整整在齐腰深的洪水里演练了三次!一切都那么完美,一切都那么准时。
当19时30分,行洪命令到达,他们一跃而起,准时将电流送到行洪闸!
19时46分,荆山湖31孔、总长300余米的行洪闸门相继缓缓打开,顿时,汹涌的淮河洪水吼叫着、翻滚着,像脱了缰的野马,冲出了闸门,冲向绿油油的农田。南北百余里,东西六、七里的荆山湖一片汪洋,村庄(庄台)成了孤岛。
7月20日上午,待行洪区蓄洪水流流速逐渐趋于平缓,大家又迅速投入到恢复庄台的供电工作中。5处庄台一字排开深入湖区深处,其中最近的庄台距大堤800米,最远的庄台距大堤3000多米。大家趁刚刚行洪不久,水位不高的有利时机,顶风冒雨,划着木船或涉入齐腰深的洪水之中,抢运电缆,挖坑打桩,搭人字架,展开了誓于洪水搏斗、与洪水赛跑的竞赛。
周围是不断下泄的洪水,水面漂浮着上游冲下来的被淹死的猪、鸡、老鼠等动物尸体,高温曝晒和洪水浸泡,发出一阵阵恶臭;更为可怕的是,由于洪水淹漫,大量的蛇等在水面上漂浮游荡,它们一遇到树、桩、土台等障碍物立即攀爬缠绕,其中庄台附近的一棵大观杨树上足足缠绕了有一百条各色各样的蛇!农电工张洪涛在与同伴们打木桩的过程中,由于站在水里时间稍长,一条绿尾花斑蛇钻入了裤脚,并不幸被咬了两口,但万幸的是一条无毒的菜花蛇,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在大水中,发现平时很少看到的土斑蛇,也时而游动。这是一种毒素与蝮蛇一样厉害的可怕毒蛇,一旦被咬,会有生命危险。现在想起来还十分后怕的农电员工常张说:"那时大家都紧张的只想着抢险的事,谁还顾得上这些。"此时此刻,我们谁能不为这些为了电力安全和人民需要舍命而战的员工们,而发出由衷的钦佩呢!
洪水在一寸寸上涨,电缆在一步步延伸, 电杆被一根根竖起。整个施工过程,大家喊起了号子铆足了劲,拉扛着电缆顽强延伸。由于洪水浑浊,大家抬着电缆看不清水下地形,就是看清了因大家排队统一步调前进,也容不得避让,一脚踩空或是被田埂绊倒,在水浅的地方就算洗个全身浑水澡,在水深的地方呛几口臭水,咳两声吐几口脏水,眼镜摔掉了,来不及摸,赶紧爬起来接着再扛,人人都成了泥猴子和水鸭子,手心和虎口都被粗硬的电缆磨烂,渗出了道道血痕,周边的群众都夸他们像"铁人"。经过两天两夜没有合眼,硬是从水中架设了1800米电缆,为庄台送去了光明。
屋漏偏逢连阴雨。7月28日上午,由于一阵狂风暴雨,通往太平岗前大尹庄台的20根600米长的空中电缆倒在水中,20多名抢修人员,分乘2只木船进行抢险。在与风浪搏击的过程中,常所长他们每天只能用小船与外界一次的联系。每人每顿只有一壶水,一袋方便面和两根火腿肠,渴了喝口水,饿了啃口方便面,咬口火腿肠。在那不寻常的5天5夜里,他们白天工作,晚上轮流值班,紧张得忘记拉屎撒尿,有时甚至是站着都能睡着。几天的方便面吃下来,每个人一见方便面,心里就想呕。太平岗庄台上的一个老村长实在看着心疼,悄悄做了一大锅米饭和青菜豆腐汤送来,"孩子们你们为了俺受大罪了"。这口热腾腾的大米饭实在是太香了,不仅是香在口中,更是香在心里!农电工常文兵现在想起,还直说这顿饭是世界上最美的佳肴。
在抢险救灾的农电员工心里,手机是最金贵的。即使在最紧张最困难的时刻,抢险队员可以不带吃的,不带喝的,不带用的,可手机和电池,用塑料袋裹好,防止进水受潮,因为在最关键的时候,通讯工具是接受上级命令、传递信息的宝贝。因为有手机,在抢险的日日夜夜里,他们先后一百多次接到险情通知,都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没误过一次事。可他们那一个多月2、300元的话费是从他们微薄的工资收入里扣出的。他们没有向领导和上面提过一句。在这里,我们深深地为有这样的高尚情怀的农电员工感到骄傲。向你们表示深深地敬意!
怀远褚集乡供电所长许超告诉我们,这些抗洪中的英雄,他们在最困难、最艰苦、最危险时刻,没流过一滴眼泪,可在他们面对亲人感到愧疚时,却忍不住落下行行泪水。从事农电工作18年的农电工陶吉勇,在出发抢险关,孩子就发烧咳嗽,80多岁的老母亲瘫痪在床,家里全进水了,这一连串的事情使他心里并不轻松,可是所长打来了手机要他立即赶往险情严重的台区时,他咬着牙迈着十分沉重的步履一步三回头的离开亲人,离开家门。他的孩子病情不断加重了,当地医院已经拒绝治疗,此时已被40多度的高温烧得神志不清了。在邻居们的帮忙下才得以转往蚌埠市区大医院抢救,爱人前去照料,家中只留下一个80多岁的老母亲,也是在邻居们的帮助下转移到楼上,才未被洪水淹死,但家中家居和粮食等全都泡了汤。
如今,在英雄们面前,滚滚洪水已被驯服,狂风暴雨也低下头来,但是,身着"红马甲"的蚌电人危难之时冲在前的响亮口号仍在淮河两岸回响!他们与洪魔搏击英雄形象却永远镌刻在百姓的心坎上,他们舍小家保大家的无私壮举,在400多万蚌埠供电地区群众的心中树起的高大的丰碑!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激励着供电员工在"一强三优"的现代企业进程中不断地攀登新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