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供电公司女工潘莹和三位失学儿童的八载情缘

走在回家的小路上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生日蜡烛吹灭了,两位婷婷玉立的少女和一位中年女性紧紧相拥。此时此刻,无尽的言语都化成幸福和感激的眼泪,顿时潸然泪下。“妈妈,我们爱你!”一句发自肺腑的话,超越了血缘和亲情,跨越了地域和时空,将八年的爱心化作了一曲大爱无言的赞歌……
8月15日,一场绵绵秋雨让前一段时间饱受酷暑煎熬的人们享受到了“天凉好个秋”的舒爽和缠绵。江南水乡当涂石桥镇的一间小屋里,比秋雨更缠绵的一慕人间情感剧正在上演。一场特殊的20岁生日在这里开始,两位少女是孪生姐妹,吴大燕、吴小燕。这天是姐妹俩20岁生日,泪流满面的中年女士,名叫潘莹,是马鞍山供电公司一名普通员工。正是她八年来的爱心关怀,让遭受家庭破碎姐妹重新获得父母般的疼爱。如今,在当涂石桥陶村,踏着从前走过无数遍的乡村小路,牵着两个比自己高出半个头的孩子们的手,看着她们欢快的身影,潘莹心中里有一种莫名的幸福感:“帮助这三个孩子,一帮就是8年,这八年来,收获最多的还是幸福和真情!”

幸福的“母女”仨
她的身上有“妈妈”的味道
故事要从8年前说起。
1999年初,团市委、皖江晚报社联合发起的爱心助学活动。报纸上登载的失学儿童,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响应和资助。与此同时,在马鞍山供电公司计企部的统计员潘莹一眼就从中认助了一名女孩--当涂县失学儿童吴大燕,并通过团市委给她送去了200元的助学款。
当时的潘莹,女儿正在上小学,每次看到有新闻或者报纸上有人赞助失学儿童的报道,总是在想,什么时候也去认助一个孩子,尽自己的一份力,既能扶贫帮困又能以实际行动教育女儿。
终于到了假期,她就带着女儿来到了当涂石桥镇,当面见到了牵挂已久吴大燕,可眼前的情形却让潘莹震惊:吴大燕原来也有一个十分幸福的家庭,父亲做生意,家里盖起了楼房,可两年前的一场意外让吴大燕彻底失去了妈妈,父亲也因故远离身边,家里只剩下吴大燕和孪生妹妹吴小燕,哥哥吴小伟,还有一个半身不遂的奶奶。
由于家庭变故,吴大燕兄妹3人都失学了,当潘莹走进吴大燕家中时,孩子们哭泣着扑进她的怀中。孩子们的泪水和无助的眼神深深地颤动了她的心灵,潘莹当场决定:资助晓燕兄妹三人上学。谈起那次经历,潘莹说:“这就是缘分,那么多人,我一眼就挑中了她。没想到,这一挑,就是三个。”而吴大燕看到潘莹的第一个感觉是——“她的身上有妈妈的味道。”
爱心奏出幸福曲
潘妈妈和我们在一起
资助三个孩子上学,无论在经济上还是精力上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自从资助了晓燕兄妹,当涂石桥镇就成了她的第二个“家”。每隔半个月,潘莹就要带着吃穿等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去看望仨孩子。除此之外,她常常趁休息日将孩子们接到马鞍山,改善他们的生活,增长他们的见识,让他们和自己女儿小蕊相处交流。时间不长,兄妹仨和女儿一样也成了潘莹割舍不掉的牵挂。
2000年暑假,一场电话让潘莹的心揪了起来。小燕来电话说姐姐大燕和小伟兄妹俩被亲戚送到常熟做童工。话音刚落,潘莹脑子一阵眩晕,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心急火燎的她当即跑到石桥镇。孩子们的亲戚对她很冷漠,不肯提供兄妹俩的地址,而吴小燕也说不清。一急之下,她找到自己开出租车的姐姐,顶着狂风暴雨一路来到常熟。根据地名发音线索,挨家挨户地寻找。由于方言加上环境陌生,找两个小孩犹如大海捞针,最终失望而归。不肯死心的潘莹立刻又赶到石桥镇吴小燕亲戚家,义正严词地斥责其违法行为,仍然没有改变他们那冷漠的心。正当她绝望之际,事情发生了转机。恰在这时,吴小伟由于年龄太小,长时间干活体力熬不住受了伤,伤口感染,兄妹俩被狠心的老板打发回了家。一见到潘莹,俩孩子就哭成了泪人……
潘莹的爱心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潘莹的父亲常常去团市委交资助学费,女儿小蕊也将自己喜爱的衣服和东西给姐妹们带去。每一次去探望他们,衣服都能装整整一包;潘莹的爱心同样也感化着周围的人。潘莹姐姐下岗后开出租车,生活比较困难,但是只要潘莹到石桥镇去看望吴家兄妹,姐姐二话不说肯定开车接送。单位同事、领导在得知潘莹资助失学儿童的情况后,有的送来钱款,有的送来衣物让潘莹带给吴家兄妹。“记得我们刚上初一的时候,从家到学校要走很长一段路,当时家里只有一辆自行车,潘莹在得知了这个情况之后,二话没说,从马鞍山买了两辆崭新的自行车送给了我们,见到新车,我们还激动得落了泪。”吴大燕回忆说,“上学时,很多同学都羡慕我,说我们遇到了好妈妈。”

让我们共同许个愿
你幸福所以我快乐
就这样风雨无阻,潘莹一直穿梭在马鞍山和当涂之间。一直到这些孩子们念完了初中,为了让孩子们有一个更好的未来,同时也为了更好的照顾孩子们,潘莹把孩子们带到了马鞍山。
对于吴家兄妹来说,进城是件新鲜事。 第一次来到潘阿姨家,孩子们显得很激动。“我们觉得就是来到了自己的家里,家人对我们很热情,一进门,小蕊就拉着我们到处玩,完全没有拘束。”回忆往事,吴小燕一脸幸福的笑容,“记得我们第一次来超市,特别紧张,小蕊拉着我们转了半天,我们看看这个,摸摸那个,一下子都不知道该买什么,最后就买了个果冻。”
随着不断的相处,姐妹俩越来越依恋潘莹,他们常说潘阿姨就是他们的妈妈。在妈妈的身边,孩子们感到无比的幸福。而潘莹对他们也象对自己的女儿一样,在关心安慰他们的同时严格要求。由于家庭变故,仨孩子性格很内向,刚开始时他们很爱哭,说话地方口音浓重,语言表达能力也很差。对此,潘莹很是下了一番功夫,她常常和孩子们聊天,从日常小事中教他们做人的道理,要求他们学会正确面对逆境困难,学会坚强。如今的他们,能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人交流时很大方,可爱的笑容常常挂在脸上。潘莹还注重培养几个孩子的感情,让他们学会相亲相爱,理解宽容。“记得有一次,我们看到小蕊弹钢琴觉得好奇,便在一旁看,小蕊看到了,就停下来,问我们愿不愿意学,我们当时以为她只是开个玩笑,没想到她真的每天手把手的教我们弹,一段时间下来,我们还真学会了很多东西,都会弹《献给爱丽丝》了呢。”吴大燕说,“现在小蕊在外地上学,逢年过节的还从上海给我们寄张贺年卡,带小礼物。” 孩子们最有趣的事情就是比身高,在潘莹老家的一堵白墙上密密麻麻标注着的小横线,就是几个孩子们的成长记录,每隔一段时间,三个女孩总是要比比省高、体重。潘莹回忆道,“看着那些线,心里总是觉得很开心,每当有亲戚朋友来我们家,看到几个女儿围绕在我身边,他们总是很羡慕我,都夸我有福气。”
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随着孩子们慢慢长大,潘莹为孩子们的前途也操了不少心。经潘莹多方努力联系后,吴小伟初中毕业后,进入马钢技校学习,如今已在外地开始了自己的工作。当初扎着两个小辫子的吴家姐妹,也已经出落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在马鞍山天成纺织公司做起了挡车工。
“大燕和小燕很听话,工作起来也很认真,两人都是厂里的技术能手,平时纺织厂组织比赛什么的,她们总是名列前茅,大燕是她们女工宿舍的宿舍长,小燕可是厂腰鼓队的主力呢” 潘莹高兴地说,“自从她们上了班住进了宿舍,家里就冷清多了,这两个孩子平时也常常回来看我。她们平时总是很节约,逢年过节回家看我们,却总是给家人买很多礼物,去年她俩还专门为我买了‘太太口服液’呢。”
自己得到了资助,吴家兄妹也不忘去力所能及的帮助别人。“现在走在大街上,看到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我们都会伸出双手,”吴小燕说,“当初要不是潘阿姨帮助我们,我们现在怎么样,自己都不敢想,所以我们也要尽力的去帮助别人,对自己来说,这些帮助也许不算什么,但是对别人来讲,这些帮助将有可能改变他们的人生。”
每年最让潘莹觉得最幸福的就是母亲节。每到节日那天,总是收到了四个孩子的节日祝福,远在上海求学的女儿和吴家兄妹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表答了对她由衷的敬意和深深的爱恋。八年的爱和真情已使他们已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潘莹和孩子们的故事,宛如平常一首歌,是一曲用爱串成的幸福的旋律,绵长而深远。